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地質與資源》
關注()【雜志簡介】
《地質與資源》是由國土資源部主管,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創刊于1992年,其前身是《貴金屬地質》為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要,配合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戰略部署,從2001年起更名為《地質與資源》。本刊獎繼續堅持為讀者服務,為作者服務的辦刊宗旨,跟蹤地質學世界前沿問題,全面反映地質調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同時充分報道國內外地質與資源研究領域的現狀、水平、發展趨勢,面向廣大從事地質科研、生產、教學及管理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國外數據庫收錄:俄羅斯文摘雜志、美國化學文摘
【欄目設置】
基礎地質、礦床地質、地球化學、水文環境工程地質、綜述、研究動態、問題討論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內蒙古平莊地區孫家灣組巖性及孢粉組合特征 劉淼,陳井勝,張志斌,邢德和,楊佳林,李斌,LIU Miao,CHEN Jing-sheng,ZHANG Zhi-bin,XING De-he,YANG Jia-lin,LI-Bin
遼寧省建昌縣肖臺子地區九佛堂組植物化石新發現 潘玉啟,高福亮,張國仁,王烜,吳子杰,PAN Yu-qi,GAO Fu-liang,ZHANG Guo-ren,WANG Xuan,WU Zi-jie
吉林永吉大黑山鉬礦寄主巖體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因 陳井勝,葛文春,陳會軍,邢德和,劉淼,李崴崴,CHEN Jing-sheng,GE Wen-chun,CHEN Hui-jun,XING De-he,LIU Miao,LI Wei-wei
烏蘭浩特地區瑪尼吐組火山巖LA-ICP-MS鋯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學特征 陶傳忠,李佇民,王大千,沈鑫,張渝金,李斌,TAO Chuan-zhong,LI Zhu-min,WANG Da-qian,SHEN Xin,ZHANG Yu-jin,LI Bin
遼寧省雞冠山地區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遠景預測 李崴崴,高忠暉,裴士俊,LI Wei-wei,GAO Zhong-hui,PEI Shi-jun
寧蕪盆地熱液脈型金銅礦床地質特征——以江蘇銅井金銅礦床為例 高麗坤,鄒芝紅,李書春,蔡衛東,孫喜華,錢凌宇,張龍生,GAO Li-kun,ZOU Zhi-hong,LI Shu-chun,CAI Wei-dong,SUN Xi-hua,QIAN Ling-yu,ZHANG Long-sheng
豫西馬超營斷裂帶中段石窯溝鉬礦地質特征 趙瑞峰,徐濤,ZHAO Rui-feng,XU Tao
河南省欒川縣老定溝鉬礦床地質特征與找礦標志 王智輝,趙少攀,WANG Zhi-hui,ZHAO Shao-pan
高密度電法在復雜地質構造條件下的找水效果 冼詩盛,XIAN Shi-sheng
解析法在青海尕林格Ⅳ礦群三分量曲線中的應用 吳小波,陸輝,WU Xiao-bo,LU Hui
壓力對磷灰石裂變徑跡退火的影響初步探討 卓魚周,趙紅格,李蒙,高少華,ZHUO Yu-zhou,ZHAO Hong-ge,LI Meng,GAO Shao-hua
職稱評定論文范文:X射線熒光光譜法分析地質樣品的應用
【摘 要】大自然神奇莫測,特別是微觀元素,上個世紀很多科學家就進行了深刻的思索和研究,但方法比較落后,技術跟不上,對微觀世界的了解有些片面和客觀,本文通過介紹目前較為先進的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介紹了它的特點和原理以及跟其他方法的比較。讓我們對世界上的微觀元素特別是地質樣品有了更加準確認識和了解。我們也探索了該方法的應用范圍及其前景的優越性。
【關鍵詞】X射線熒光光譜法,地質樣品,應用
X射線熒光光譜儀是一種現代的分析儀器,其已被廣泛應用在環境生態系統的研究和地學研究中,其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分析速度快并且分析結果精密準確、多元素可以同時測定等優點,這些都符合地質勘測研究的要求,而使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對地質樣品的勘測和檢驗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現代檢測方法。
地質與資源最新期刊目錄
大慶油田B90井區SⅠ油層組沉積微相研究————作者:趙文同;范廣娟;宋鑫;劉培雨;王井向;董婷;趙延南;劉文慶;
摘要:大慶油田B90井區SⅠ油層組具有較大的油氣儲量,前人對其沉積微相研究不夠精細,制約了進一步勘探開發.為了提高挖潛效率,采用封閉骨架剖面控制對比的方法開展地層精細劃分,構建了由5條橫剖面和5條縱剖面組成的橫跨全區的封閉骨架剖面,建立SⅠ油層組高頻等時地層格架.基于巖心、測井等資料對5個沉積時間單元沉積微相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區發育窄小孤立型水下分流河道...
遼東南河洼金礦地質特征及成礦模式————作者:梁維天;李帝銓;劉超;滕壽仁;王東波;王鵬;馮家新;
摘要:河洼金礦位于華北克拉通東部的金成礦帶中,地表有多條金礦化蝕變帶,具有金礦床發育前提.由于沒有有效的深部勘查手段,雖然進行了大量的勘查研究工作,但對該地區地質認識有限.本文在前人地質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廣域電磁法及深部鉆探成果,梳理永寧盆地地層地質特征,對不同深度成礦物質進行綜合分析,對河洼地區金礦成礦特征及成礦模式形成新的認識,認為深度1 000 m左右的永寧組地層與下伏片麻巖接觸界面及界面附近...
基于礦床的成礦系列理論構建吉南地區成礦作用演化軌跡圖————作者:閆冬;王巖;李斌;趙華偉;臧興運;陶傳忠;王浩;
摘要:運用礦床的成礦系列理論,在吉林南部地區劃分礦床成礦系列,構建成礦作用演化軌跡圖,總結吉南地區不同構造演化時期成礦構造環境及成礦作用的時空演化規律.研究表明,吉南地區可建立從新太古代至新生代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4個礦床成礦系列組、3個礦床成礦系列組合、3個礦床成礦系列類型、12個礦床成礦系列、16個礦床成礦亞系列、27個礦床式.以構造演化階段為橫坐標,構造演化旋回為縱坐標,構建成礦作用演化軌跡圖,每一...
吉林大車背溝地區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遠景————作者:張龍;王瓏凱;任傳濤;王存柱;陳桂虎;任龍;毛永新;由成成;
摘要:吉林大車背溝地區位于興蒙造山帶東段南緣,地球化學景觀屬于長白山森林沼澤景觀區.該區及周邊已發現樺甸市二道甸子金礦、幸福銻礦和蛟河市漂河川銅鎳礦等礦產地76處,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以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17種元素含量數據為基礎,查明了各種元素的相關性、富集貧化特征、元素組合特征和主要元素的找礦潛力.結合區域地質背景及1∶20萬水系沉積物數據,認為Au、Cu、Ni、Sb是區內主要成礦元素,且元素異常...
內蒙古翁牛特旗南灣子銀金礦床地質特征————作者:劉禮廣;劉福海;李和祿;呂彧;張慧龍;王麗萱;
摘要:通過對內蒙古南灣子銀金礦床的野外地質調查,發現4條銀金礦體,16條斷層及斷裂破碎帶.結合室內樣品測試結果和綜合資料研究,從礦區地質構造、礦床相關的巖石學、礦物學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該銀金礦的礦床地質特征,探索其成因與找礦標志.南灣子銀金礦主要賦存于額里圖組沉凝灰角礫巖、含角礫凝灰巖及噴溢相流紋巖中,礦體主要受F1、F2、F12、F13斷裂控制.礦石類型為鐵錳質石英脈型,主要金屬礦物為軟錳礦、硬錳礦...
黔西北豬拱塘鉛鋅礦床分散元素富集規律及其地質意義————作者:吳大文;王軍;何良倫;蔡京辰;楊天;雷林洋;劉雨;
摘要:豬拱塘鉛鋅礦床為黔西北最近查明的一超大型鉛鋅礦床.利用電子探針、電感耦合離子質譜等方法分析了豬拱塘鉛鋅礦床礦石礦物中分散元素的含量及賦存狀態,結果表明礦石中含Ge、Tl、Ga、Cd、In、Se等多種分散元素.這些分散元素可能以類質同象的形式賦存在硫化物礦物中,表現為Cd、Ga、Se、In等主要富集在閃鋅礦中,Tl、Ge主要富集在方鉛礦中.通過分析礦床閃鋅礦中Cd、Zn/Cd、Ga/In等值,初步認...
松嫩平原拜泉地區50米以淺地表基質化學元素垂向特征及含量等級————作者:曹龍宇;邵興坤;侯紅星;任柄璋;時凌峰;詹澤東;西廣越;李俊華;
摘要:對黑龍江省拜泉縣BQZK05汽車鉆取得的50 m以淺土質基質樣品進行了分析,獲得全芯土質主量元素、礦質元素、有益元素和有毒元素垂向分布特征,并對全芯土質部分化學元素進行了質量評價.結果顯示,主量元素CaO含量屬于三等中等級,MgO含量屬于二等較豐富級,Fe2O3含量屬于二等較豐富級;礦質元素Fe含量屬于四等較缺乏級,Mn含量屬于三等中等級,S含量屬于一等豐富級;有益元素Se含量屬于適量級,I含量屬...
渤海金州灣圍海造陸區潮流場數值模擬研究————作者:馬宏偉;張靜;倪金;郇恒飛;
摘要:金州灣沿岸海洋工程的建設,將不可避免地對周圍海域水動力環境、生態環境等產生影響.通過二維水動力數值模擬,對金州灣圍海造陸區潮流場進行模擬計算,同時對機場人工島接岸工程在不同開口情況下對潮流場的影響及侵蝕淤積情況進行預測研究.結果表明:金州灣潮流特征整體表現為較強的往復性,海流主流向為偏NE-SW向,其中偏NE向為漲潮流向,偏SW向為落潮流向,潮流最大可能流速在23.2~100.9 cm/s之間.當...
QuEChERS-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串聯質譜法測定土壤中33種農藥殘留————作者:馬健生;張澤宇;李麗君;趙雪娟;
摘要:利用優化的QuEChERS法提取冷凍干燥后土壤樣品中的農藥殘留,包括24種有機氯類、8種有機磷類農藥以及阿特拉津.采用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串聯質譜建立了同時測定土壤中33種農殘的定性定量檢測方法,結果表明:33種農藥殘留濃度在5.0~100μg/L范圍內,線性良好;方法檢出限0.09×10-9~0.52×10-9,方法定量限0.30×10-9<...
《地質與資源》征稿簡則
摘要:<正>《地質與資源》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沈陽地質調查中心主辦的地球科學類學術期刊。本刊依托主辦單位地質調查研究核心業務、服務領域及科學技術平臺,跟蹤地球系統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基礎性、前瞻性和創新性科學技術成果,關注國內外地質與資源領域的研究現狀、熱點問題、發展趨勢,報道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促進科學技術研究、學術交流與成果應用,為科學進步與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地質與資源》設置以...
小興安嶺北段林海林場花崗巖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作者:牟福權;許國雨;盧鴻雁;崔雪文;常亮;婁雨雷;祁迎圣;邱信東;
摘要: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林海林場地區發育一套高分異I型花崗巖,主要由邊緣相細粒二長花崗巖和中心相細中粒二長花崗巖組成.巖石高Si和全堿(Na2O+K2O),富Al,貧Fe、Mg、Ca、Ti,屬于準鋁質、高鉀鈣堿性系列巖石,并且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LILE)、輕稀土元素(LREE),虧損高場強元素(HFSE),具中等強度Eu負異常.花崗巖的LA-ICP-MS鋯石...
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致密儲層薄片圖像顆粒、孔隙智能表征方法研究————作者:王金煥;許承武;喬宏亮;唐露;劉天勇;曲端剛;徐堅;孟英杰;李乙鴻;
摘要:在致密砂巖儲層薄片圖像分析中,針對傳統方法的準確率不足和任務繁重等問題,采用結合了Transformer和卷積神經網絡的TransUnet及Unet神經網絡,用于顆粒、孔隙特征的高效表征. Unet、TransUnet在顆粒特征表征方面表現優異,實驗數據顯示Unet的交并比達到79.6%,召回率為87.3%,精確率為89.7%,TransUnet的交并比達到71.3%,召回率為86.1%,精確率為...
熱紅外遙感技術在安徽省金寨縣地熱資源調查中的應用————作者:朱麗;任正情;
摘要:利用熱紅外遙感技術進行地熱異常信息的提取可以為地熱資源調查提供重要的依據.在充分掌握金寨縣區域地質背景的基礎上,采用Landsat 8熱紅外TIRS10波段數據通過大氣校正法進行地表溫度反演,采用高分一號和高分二號數據進行線環構造遙感解譯,再將遙感反演的地表溫度、解譯的線環構造和其他地質條件、已知地熱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建立地熱異常區圈定依據,圈定地熱異常區,并結合相關判定因子剔除假異常.最終在研究...
黑龍江密山黑土剖面記錄的全新世以來的氣候變化————作者:張洪文;呂祥熙;孫艷秋;趙建;邵吉亮;王剛;韓科胤;閆巖;鄭一陽;
摘要:對密山黑土剖面(0~1.42 m)開展年代學、磁化率、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學研究,結果表明,密山市黑土剖面沉積物以粉砂為主,占比約70%;年齡曲線顯示密山市黑土的沉積速率為9.62 cm/ka.元素地球化學數據顯示,密山黑土剖面的主要常量元素組合特征與其他典型風成堆積物相似,上部陸殼(UCC)標準化曲線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表明密山黑土成土母質可能為風成成因.多指標綜合分析表明,密山黑土剖面自全新世以來...
基于ArcGIS的廊坊地區洪澇災害風險評估及洪水淹沒分析————作者:武杰;安洪巖;李翾;朱梅濤;龔倫;牛學瑤;宋東陽;王興;顧亞強;李學光;
摘要:基于ArcGIS平臺,提取高精度DEM數據,選取洪澇災害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因子,運用洪澇災害風險評估原理方法、AHP層次分析法、加權綜合評價法和ArcGIS空間分析模塊重點分析了危險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災減災能力4個復合因子.在自然災害與社會經濟因素的基礎上,對廊坊市廣陽、永清、文安、大城等區縣洪澇災害進行風險評估與區劃.結果認為,廊坊地區洪澇災害綜合風險區劃呈現出南部洪澇風險大于北部洪澇風險.而...
基于優化隨機森林模型的藏東南地區滑坡主控因子分析及易發性評價————作者:衛璐寧;郭永剛;周興波;
摘要:以藏東南地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優化隨機森林模型對滑坡易發性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影響滑坡發生的主要因素.通過現場調查、遙感數據分析和文獻綜述,系統篩選了滑坡與非滑坡樣本,并優化了模型的滑坡-非滑坡樣本篩選方法、影響因子的選取、聯結方法的應用以及超參數的優化.采用非支配排序算法(NSGA-Ⅱ)優化隨機森林模型(多目標優化)與RF-GA模型(單目標優化)進行對比分析,最優準確率、召回率、精確率、F1四項指標...
基于信息量法和集成學習算法的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為例————作者:李蘊峰;盧彥達;陳卓;盧昱潤;李濤濤;
摘要:為開展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地質災害易發性區劃和地質災害防治,選取坡度、坡向、曲率、巖性、NDVI、距水系距離、距道路距離、距構造距離等8類評價因子,建立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指標體系.從信息量算法計算出的極低易發區和低易發區中隨機選取非地質災害樣本,與地質災害樣本組成論文數據集.采用隨機森林、Adaboost和Stacking等3種集成學習方法對哈爾濱市地質災害易發性進行評價,并通過混淆矩陣進行精度驗證....
松嫩平原西北部扎蘭屯地區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作者:高森;陳彭;孫浩;荊元;馬駿馳;汪春鵬;
摘要:基于評價區自然資源現狀,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和GIS技術對松嫩平原西北部扎蘭屯地區土地利用進行適宜性評價.結果表明:影響林地分布的指標主要為土層厚度、降雨量、坡向、坡度、高程;影響草地分布的指標主要為土層厚度、道路距離、坡向;影響耕地分布的指標主要為坡度、土層厚度、坡向、人口密度、高程.林地、耕地、草地AUC值分別為0.961、0.938、0.755,擬合程度良好.草地適宜性分區中,高度適...
基于信息量耦合卷積神經網絡的黃土高原滑坡災害空間分布與易發性評價——以河南省濟源市為例————作者:鄧杰;鄧楊;喬少南;王沙沙;孔嘉旭;
摘要:通過野外調查和資料收集,選擇地形地貌、基礎地質、氣象水文、人類活動、巖土體性質以及植被覆蓋共計18個影響因子,基于信息量模型和卷積神經網絡模型構建耦合模型對河南省濟源市開展滑坡易發性評價研究,利用GIS空間分析量化了滑坡空間分布特征.結果表明,研究區滑坡災害整體呈聚集分布,具有多個核密度高值中心;滑坡極低、低、中、高和極高易發性區面積占比分別為45.04%、34.58%、8.67%、9.12%和2...
基于AHP-GIS的地表基質適宜性評價——以吉林省雙遼-東豐地區為例————作者:周業澤;高遠;裴陽;秦天;劉萬濤;關雨男;寇福建;
摘要:以雙遼-東豐地區為研究對象,利用GIS空間分析和層次分析法(AHP),評價地表基質是否適宜支撐該地區的林地、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類型.選取地形、地表基質物理特征、化學特征、氣候特征等4個方面共12項指標,構建地表基質適宜性評價模型.評價結果表明:區域內地表基質適宜性整體良好,Ⅰ、Ⅱ級區域總面積為5 072.78 km2,占比41.55%,主要分布于研究區中部平原地區和東南部溝...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