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關注()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刊簡介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主辦的社會科學學術理論期刊。
本刊將重點刊登旅游研究和農林經濟管理方面的論文。開設欄目主要有:旅游研究、農林經濟管理、哲學、法學研究、公共管理、語言文學、教育研究、學術爭鳴等。
本刊是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在綜合評價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化期刊群等全文收錄期刊。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01期目錄
旅游文化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馬勇;陳慧英
長沙市民文化旅游決策規則分析......................許春曉;王潔;許杰蘭
低碳轉型中株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研究...............何燕子;朱佳力
湖南省產業結構對物流需求的影響研究.......................鄒敏;楊光華
高校免疫型內審機制研究...................................楊維東;袁璨
長株潭城市群風景林建設的戰略路徑..............................鄭彥妮
溫茨的環境正義理論解析........................................王智平
完善退役運動員自主擇業服務體系的對策............................李華
淺議發展社會工作對社會管理創新的意義..........................羅愛華
大學品牌經營戰略源動力與策略研究.......................鄭哲文;周鐵軍
高校貧困生問題的三維考察......................................易善武
文化視野下中國傳媒的對外政治傳播................................周娟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中國旅游經濟聯系與科技創新交互耦合及其空間關聯動態演化————作者:王兆峰;曹慶華;劉慶芳;
摘要:實現旅游經濟聯系與科技創新的良性交互耦合是構建現代旅游業體系的關鍵路徑。采用修正引力模型測度中國30個省(區、市)(不含西藏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旅游經濟聯系強度并基于GIS技術分析其空間聯系結構,繼而運用修正熵值法和線性加權模型測度各省(區、市)科技創新水平,最后采用耦合協調模型測度2007—2023年中國旅游經濟聯系與科技創新交互耦合水平并借助空間自相關模型勾勒其時空演化特征。研究結果:一是研究...
中國式現代化生態觀的生成理路、核心要義與時代價值————作者:鄧集文;陳燦;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健康福祉、關乎民族和國家永續發展。中國共產黨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戰略與美好藍圖,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觀。繼承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秉承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思想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成理路。著眼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來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生態觀,其核心要義包括生態理念論、生態目標論、生態立場論、...
數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成機理、現實挑戰與應對路徑————作者:樊瑞科;高光歡;
摘要:數智技術正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驅動力,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數智化轉型路徑。數智生態文明建設就生成機理而言,包括生態文明雙化協同的發展趨勢、數智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陣勢、數智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優勢。就現實挑戰而言,包括數智主義解構生態文明建設的人本立場的消解、資本霸權沖擊生態文明建設的正義原則的沖擊、數智陷阱離散生態文明建設的共享理念的離散。為此,可從增強價值引領,提升主體能力,打造協同格局,完...
人工智能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應用————作者:顏佳華;王黎斌;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度驅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創新。采用問卷調查法,以高校思政教師群體為研究對象,開展人工智能技術教學應用的實證分析。研究表明:人工智能與思政課程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其在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顯著提升了思政課教學質量與效率。當前人工智能與思政教育融合呈現縱深發展態勢,但存在教師群體技術應用能力與認知水平不匹配、智慧教學平臺建設滯后、人機協作機制不完善等現實困境。為此,建議...
社會資本投入能否提升國家公園社區農戶收入——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例————作者:侯一蕾;張子怡;賈雨晴;
摘要:如何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提升社區農戶收入是緩解我國國家公園建立過程中保護與發展矛盾的難點問題。而引入社會資本是彌補國家公園沖突管理資金不足、促進當地綠色發展的有效手段。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研究對象,通過農戶調查數據,采用OLS回歸、PSM和中介效應模型實證分析了社會資本投入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結果表明:社會資本投入能夠顯著提升國家公園周邊社區農戶家庭收入水平,并有助于緩解收入不平等問題;社會資本投入主要...
“四鏈融合”驅動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作者:吳建軍;黃帆;
摘要:“四鏈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之一。引入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與創新生態系統理論,闡釋了“四鏈融合”驅動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邏輯。具體而言,“四鏈融合”通過“激發創新動力,強化創新驅動引領作用”“升級產業結構,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生產效率,驅動生產方式革新”“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全要素生產率躍升”“完善創新生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方式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實現“四鏈融合”驅動新質生產...
自然資源生態補償正義公平維度之理論辯解與實踐創新——以水權交接生態補償為例————作者:傅曉華;趙旭虹;陳永華;
摘要:自然資源生態補償在正義公平維度上遵循深厚的理論根基與價值取向。中國生態補償內涵與國外生態資源使用付費機制(EPS)有著制度理論的本質區別。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自然資源生態補償機制在正義公平維度上超越純市場化資源經濟補償模式,融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生態正義與社會公平價值體系。通過梳理古羅馬帝國自然資源權利觀、環境哲學演進歷程以及馬克思主義正義公平理論,論證資源環境代內、代際正義公平原則,以厘清現代化社會結...
環境信息公開評價的綠色創新效應——基于多時點DID的準自然實驗————作者:謝奉軍;殷昊;
摘要:探討環境信息公開與城市綠色創新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深化對我國綠色高質量發展路徑的理解。基于2004—2020年275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模型考察環境信息公開評價對城市綠色創新的影響。結果表明:環境信息公開對提升城市綠色創新水平具有顯著作用,使試點城市綠色創新水平相對樣本均值提高;在環境信息公開提升城市綠色創新的過程中,政府的創新偏好起到了關鍵的中介作用;信息化水平強化了環境信息公開對城市綠...
數據要素、產業鏈關聯與農業產業韌性————作者:張洪昌;吳迪;王越;
摘要:數據要素是推動農業創新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新驅動力。基于2007—2022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運用熵值法分別測度數據要素與農業產業韌性,運用中介模型實證檢驗數據要素對農業產業韌性的影響效應及內在機理。研究發現:數據要素顯著促進了農業產業韌性的提升,且該結論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仍成立;數據要素通過產業鏈關聯促進農業產業韌性的提升,產業鏈關聯在數據要素對農業產業韌性的影響中發揮部分中介作用,且數據...
向著高品質學術期刊美好愿景接續奮進————作者:仇怡;
摘要:<正>創刊于2007年的我校社科學報,歷經十八載薪火相傳,在歷任辦刊人的矢志耕耘下,實現了從初創奠基到特色發展的跨越式成長,先后榮獲湖南省社科基金品牌期刊項目和湖南省教育廳名刊培育計劃精品期刊項目資助,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以生態文明與農林經濟管理為特色的專業性期刊。在上級主管部門、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作者讀者的關心和厚愛下,我們堅持“定位為先、內容為王、質量為本”的辦刊理念,聚焦生態...
中國市域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效應————作者:王兆峰;蔡靚迎;
摘要:數字經濟作為新型產業驅動力,已成為推動區域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以2011—2022年中國27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為研究對象,借助空間杜賓模型及中介效應模型探究了中國市域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效應及傳導機制。結果表明:2011—2022年,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盡管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沖擊導致短暫下滑,但隨著后續危機的有效應對以及生產生活的逐步...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非破產債務化解的機制構建————作者:劉輝;唐毅;
摘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特別法人且承擔公共服務職能,在規范上無法適用破產制度進行債務化解。現行村級債務化解方案缺乏體系化構建,難以有效應對現實困境。地方政府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職能上相似,地方政府財政重整計劃可作為債務化解的參考。為構建體系化、法治化的債務化解機制,需明確規范制定主體責任,由省級人民政府或其授權部門制定統一的規范性文件,并授權市級或縣級人民政府制定實施細則;設置啟動機制,明確債務化解程...
長株潭城市群城鎮化的資源環境承載力響應演變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徐美;陳佩瑤;吳玲瑋;
摘要:城鎮化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耦合協調是人地系統協調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從人口、經濟、社會、空間等方面建立城鎮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從資源、環境、生態等方面建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權法及綜合評價模型對2006—2022年長株潭城市群城鎮化及資源環境承載力水平進行測度,進而運用響應模型對其城鎮化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響應關系演變情況進行探究,運用灰色...
生態環境領域黨內問責的制度遵循————作者:田改偉;姜皓;
摘要:生態環境領域黨內問責制度是黨的監督保障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著豐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體現著黨制、政制、法制的良性互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征。但生態環境領域黨內問責制度在問責主體、內容規定、責任劃分上都存在著改進空間,因此,應遵循生態環境領域黨內問責的制度邏輯,針對生態領域的特性,在實踐中須不斷優化問責制度,推動制度的執行和落實:一是細化歸責標準,增強制度的指引性;二是明確梯度遞進的責任制,提...
森林生態資源權益模擬交易探析————作者:王剛潮;曹松坤;王圣雯;
摘要:森林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是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貨幣表現形式,也是綠水青山轉變金山銀山的市場化模式。基于山東臨沂市12個縣(區)2016—2022年統計數據,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設計了森林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技術方法,為研究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可借鑒經驗。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自然要素變量設計,當選取一定變量指標后,經過公式推導,臨沂市森林覆蓋率由2017年度的21.61%提升到2020年的29.3...
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闡述、戰略方位與施策重點————作者:蔣輝;張曼;
摘要: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期,全球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地緣政治沖突、極端天氣頻發等風險相互疊加。我國農業正處于加快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是順利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戰略要求。從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三個角度科學闡述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新”和“質”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特征,農業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本質是“創造性破壞”的過程,是對熊彼特創新理論內涵的進一步豐富與發展。培育農業新質生...
電商下鄉的碳減排效應——基于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政策的準自然實驗————作者:張俊;方詩琪;田雅;
摘要:電商下鄉為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基于2010—2021年全國1 563個縣域面板數據,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政策為準自然實驗,考察電商下鄉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表明:電商下鄉能夠顯著降低農業碳排放和農業碳強度,這一結果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仍成立。機制分析顯示,電商下鄉通過綠色技術進步、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業服務專業化對農業碳強...
制度質量、綠色創新與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者:袁寶龍;王勁;
摘要:制度質量成為影響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比較優勢的重要因素。制度質量是否影響,以及如何影響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依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基于湖南省2011—2021年14個市州的面板數據,從經濟基本面、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六個維度評價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實證檢驗制度質量對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2011—2021年期間,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由0.26增長至0.49,...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作者:何銀春;竇文博;
摘要:厘清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內非遺的地域分布結構,明晰區域文化生產的驅動機理,對于優化國家文化公園遺產體系結構具有重要意義。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內1 675項國家級非遺為研究對象,運用核密度分析、區位熵、地理探測器等方法揭示非遺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結果顯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內非遺在數量規模上接近全國半數,類型結構層次分明;在密度分布上,非遺總體上呈現出“四核一帶”的空間格局;在行政省域、市域分布上,非...
沉浸式體驗研究的困境與未來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獻可視化分析————作者:湯靜;楊安柳;伍蕾;
摘要:隨著社會進入體驗經濟時代,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已成為各行業關注的核心問題,而沉浸式體驗被視為增強消費者滿意度與獲得感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研究對我國沉浸式體驗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系統的可視化分析。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2004年至2023年間的1 105篇相關文獻為樣本,利用CiteSpace可視化工具,對近20年來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脈絡進行了梳理與總結。研究結果表明,沉浸式體驗的研究在時...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