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路基工程
關注()《路基工程》(雙月刊)創刊于1983年,由中國鐵道工程建設協會;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主辦。是國內唯一的以研究路基工程為主要對象的專業學術期刊,在專業學術領域有著諸多的建樹。內容覆蓋鐵路、公路、水利、水電、礦山、港口、機場等眾多行業,聘請了全國鐵路、公路等行業的著名專家、學者、管理干部擔任編委,眾多企業和機構參與協辦。期刊是首批入選的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遴選)、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中國臺灣華藝(CEPS)中文電子版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同時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榮獲四川省一級期刊和中國建筑行業《優秀雜志一等獎》。
《路基工程》獲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建筑業優秀雜志一等獎、中文核心期刊(2004)。
路基工程雜志欄目設置
論述、試驗研究、經驗介紹、病害整治
路基工程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閱讀推薦:結構工程師
《結構工程師》主要介紹工程結構技術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涵蓋建筑結構、抗震防災、橋梁工程、巖土工程、測量工程等土木工程領域。文章主要來源于高校教師、研究生以及工程第一線的科技人員。以結構工程設計、施工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兼顧大專院校教師、學生和科研人員。
路基工程最新期刊目錄
市區公路隧道明洞路基深孔爆破大塊率優化研究————作者:徐賢鋒;
摘要:為了有效降低市區公路隧道明洞路基深孔爆破大塊率,對平潭綜合實驗麒麟大道東段明洞路基進行爆破方案優化設計。結果表明:通過分析寬孔距小排距爆破技術作用機理及現場試驗,炮孔密集系數M取2.5,即孔距5.0 m、排距2.5 m時,爆破效果較好;采用空氣間隔器裝藥,可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采用電子數碼雷管逐孔起爆網絡進行微差間隔時間控制,爆破后根底基本消除,深孔爆破大塊率降低至3.5%,大大提高了鏟裝效率;距...
復雜地質條件隧道大變形施工技術分析————作者:舒永鳴;
摘要:針對矮拉山隧道凝灰巖地層大變形問題,分析其大變形破壞特征和影響因素,采用數值模擬與現場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優化支護參數與施工工法,確定合理的位移控制基準。研究表明:軟弱凝灰巖、高地應力場等是主要影響因素,優化后的支護方案和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工法能有效控制變形,解決矮拉山隧道大變形難題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填土邊坡最優加固處置方案選取研究————作者:劉貝;王亞軍;金圣然;游運達;
摘要:以某填土邊坡為研究對象,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采用微型樁、鋼花管注漿、雙排樁支護三種加固方案進行綜合量化評價。結果表明:微型樁加固的模糊綜合得分值為85.899,可作為邊坡加固處置最優方案。通過數值模擬對最優方案應用情況進行分析,邊坡穩定性較好,說明加固效果良好
基于土體應變軟化特征的邊坡穩定分析方法————作者:吳迪;吳明亮;吳靜;吳建建;
摘要:現有方法僅能采用統一的抗剪強度指標計算整個滑坡的穩定性,不能分析土體應變軟化下的滑坡穩定狀態問題。提出一種考慮土體應變軟化特性的簡化Bishop條分法,對大關至永善高速桃子樹隧道出口拌合站邊坡滑動面進行有限元模擬,應變軟化強度狀態的滑動面介于峰值強度與殘余強度所模擬的滑動面之間,峰值滑動面位于最下方,殘余滑動面位于最上方;此方法計算邊坡穩定系數Fs為0.927,處于欠穩定狀態...
運營地鐵隧道上部基礎施工卸荷扣壓保持裝置研究————作者:管昱華;肖燦云;
摘要:為解決地鐵線路所處土體較軟且淺埋時容易因其上部基坑開挖卸荷造成上浮的問題,研發了一種可重復使用的卸荷等效扣壓力保持裝置,對其結構進行設計計算和仿真分析,并以某地鐵上覆基坑工程兩種不同工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如果不采用扣壓保持裝置,其隧道最大上浮量計算為11.6 mm,超過了地鐵相關管理部門提出的地鐵保護標準控制值±10.0 mm;使用扣壓保持裝置后,通過仿真計算,得出下臥隧道最大上浮量僅為2....
跨越高填方互通現澆梁地基承載力分析與加固措施————作者:劉杰;
摘要:以國道244線、347線、542線巴城過境公路項目興文互通現澆梁工程為例,驗算現澆混凝土滿堂支架的基礎承載力,并結合數值模擬對不同密實度碎石回填土加固基礎變形特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考慮安全系數后,地基承載力容許值不滿足要求;隨著荷載的增加,20%和40%密實度碎石回填土率先達到極限承載力,并發生剪切破壞;確定60%密實度作為加固回填碎石土的標準,可有效保障工程安全
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近接匝道微差控制爆破力學特性研究————作者:侯象煜;李昊天;王星;黃帥;涂鵬;
摘要:針對某大跨度地下互通式立交近接爆破施工振動控制問題,提出臺階法微差爆破施工技術,通過LS-DYNA顯式數值計算仿真,探究上部WN匝道爆破施工后,下部SW匝道初支結構力學響應特征。結果表明:WN匝道微差爆破施工后,爆源正下方SW匝道拱頂部位呈現應力集中狀態,峰值拉應力達0.20 MPa,峰值位移0.085 mm;隨著掏槽→輔助→周邊孔逐級微差爆破,各測點應力、振速、位移均呈上下振蕩趨勢,SW匝道初支...
西南地區復合固化酸性土強度及力學性能研究————作者:吳航;胡浪;趙學奇;賀陽;
摘要:依托云南宣會高速公路項目,探究無機-有機復合固化西南地區酸性土應用于路基工程施工的可行性。結果表明:無機-有機復合可顯著改善黏土顆粒親水性和壓實特性,固化土水化產物數量明顯增多,優化了孔隙結構,固化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和水穩性明顯提高;無機-有機復合固化土CBR值高于110%,回彈模量可滿足極重交通等級要求,24次干濕循環后強度損失僅為11.5%,固化土力學性能顯著增強
寒武系板巖隧道洞渣碎石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應用————作者:劉詠華;曾梓棋;雷國軍;
摘要:采用二級破碎工藝+多階段的除塵措施,同時配合隧道洞渣分挑、優選料源等質量控制方法,加工出性能指標滿足工程建設Ⅱ類粗集料要求的寒武系板巖隧道洞渣碎石,并成功應用至某高速公路項目C40及以下等級混凝土。結果表明:隧道洞渣碎石可配制出工作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良好的混凝土;隧道洞渣混凝土不同齡期抗壓強度、抗滲性能、抗氯離子滲透性能均滿足設計及施工要求,實體結構質量可靠
無人機航測技術在西南山區鐵路應急搶險中的應用————作者:范永攀;謝江濤;張同兵;張玉娥;
摘要:在西南山區某鐵路特大橋水害應急搶險修復工程中,采用無人機航測規劃航線自動航拍,輔以貼近攝影測量技術,構建災區三維實景模型及橋墩修復設計BIM模型;實現迅速且準確地獲取受災區域最新三維地形數據,分析橋墩裂縫長度、寬度等受損情況,比選最優錨固點位置并估算土石方等工程量,為鐵路橋梁搶險修復方案的決策和設計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V形河谷大跨度鐵路拱橋高陡岸坡穩定性研究————作者:黃水亮;
摘要:以V形河谷某大跨度鐵路拱橋高陡岸坡為研究背景,通過現場地質調查分析拱橋高陡岸坡的巖體組成和特征;綜合采用穩定坡角分析、傳遞系數法和有限元法對高陡岸坡穩定性進行評估。結果表明:左岸水下穩定坡角和水上穩定坡角分別為61°和62°,右岸水下穩定坡角和水上穩定坡角分別為60°和61°;施加橋梁荷載工況后岸坡的主應力顯著增加,最大、最小主壓應力分別為16.50、5.94 MPa,應力集中主要發生在拱腳區域
膠粉改性鋼渣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性能研究————作者:李百富;周寶宏;楊冬;
摘要:采用灰靶決策理論對鋼渣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進行最優配合比設計,制備3種瀝青混合料,通過低溫抗裂和低溫蠕變試驗綜合分析其低溫性能。結果表明:以5~20 mm粒徑的鋼渣部分替代玄武巖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最優;混合料中鋼渣所占比例越大,低溫性能越好,但全鋼渣瀝青混合料在低于-10℃的溫度下,最大彎拉強度和最大彎拉應變出現不穩定的變化規律,表明較低的溫度或較大的鋼渣含量均會使開裂集中發生于瀝青膠漿
強風干燥環境下混凝土約束收縮試驗————作者:李縱;于謀法;蔡生軍;楊博;范少軒;李福海;
摘要:采用不同直徑和構型的鋼筋,設計16組混凝土收縮試件,進行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及孔隙率試驗。結果表明:在強風干燥環境下,混凝土的抗壓與抗拉強度顯著下降,濕度梯度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縮應變;混凝土配筋率越高,收縮應變越小,多筋約束比單筋約束對混凝土表面收縮的抑制效果更明顯;強風條件下混凝土表層劣化加速,增加開裂風險。強風干燥環境下多筋約束有助于抵抗混凝土的表層收縮,設計應優先應用
近接運營鐵路橋梁軟土深大基坑變形控制————作者:涂啟柱;孟長江;陳侃;
摘要:依托東莞某近接鐵路橋梁軟土深基坑工程,采用小應變土體硬化本構模型對設計支護方案進行有限元數值分析,并與現場監測數據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在地連墻+混凝土支撐支護的基礎上,鄰近鐵路橋墩地連墻外側增設灌注樁形成門式剛架結構增大圍護墻的剛度,環形混凝土支撐增設支撐板增大支撐剛度,能夠有效提高基坑變形控制能力;基坑外2倍基坑深度范圍內土體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較大,對鐵路橋墩變形影響較大;數值分析與現場監測鐵路...
軟質巖嵌巖樁側摩阻力參數的確定探討————作者:張天寶;周良慧;
摘要:介紹幾種現行規范確定軟質巖嵌巖樁側摩阻力的方法,結合樁-巖界面抗剪強度理論,研究樁體受到豎向荷載時樁-巖相互作用的應力-應變關系,推導出樁巖界面摩阻力理論計算公式。對各方法確定的樁側摩阻力參數進行對比,分析巖石強度、完整性、嵌巖深度、樁巖界面條件等對承載力參數的影響
基于瀝青路面的集中養護與傳統養護差異性分析————作者:廖偉杰;賀虹;黃行燏;張顯正;李立端;羅傳熙;
摘要:為分析道路集中養護與傳統養護模式的差異,對不同養護模式的養護時機、養護時長與養護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集中養護可能造成養護時機的提前或延遲,由于技術指標衰減速率不一致,可接受提前或延遲時間閾值也不一致,但提前或延遲時間應控制在3年以內;集中養護雖然需要中斷半幅交通,但養護時長僅為傳統養護時長的15%,可大幅度減小養護作業的影響;采用集中養護模式的路面,施工評價指標明顯優于傳統養護模式
沖刷深度對橋梁水下樁基功能的影響研究————作者:李文斌;胡裕成;張喬;米江川;陳明濤;宋丹;李超;
摘要:以漢江一橋工程為研究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軟件ANSYS對該在役橋梁的樁基開展數值模擬,研究河道沖刷深度對于樁基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當沖刷深度越大時,樁身的軸力會變大,樁側摩阻力會逐漸減小,沖刷后的樁側摩阻力由沖刷線以下部分來提供,樁基的極限承載力隨沖刷深度的增加而減小;提出在役內河橋梁樁基的防護措施,對在役橋梁的設計和維護提供參考
穿越充填型溶腔隧道出口仰坡滑塌處治————作者:胡偉鋒;李國梁;楊永;李思翰;
摘要:以四川省宜賓市下壩隧道出口仰坡滑塌處治工程為依托,通過現場調查和數值計算對隧道進洞過程中仰坡滑塌原因、處治措施及安全評價開展研究。結果表明:隧址區溶蝕發育、仰坡體存在充填型溶腔,強降雨作用是導致隧道出現仰坡滑塌和洞內塌方冒頂的主要原因;采用鋼錨管/錨索+框架梁的坡面防護形式能夠提升地層強度,避免充填型溶腔在雨水下滲中發生變形破壞;經處治的仰坡體內未形成貫通裂縫,坡體最大位移由55.0 cm減小至3...
熱噴改性瀝青碎石封層組成設計與關鍵工藝研究————作者:李強強;王文飛;
摘要:基于直接剪切試驗、拉拔試驗和扭剪試驗,研究碎石粒徑、碎石撒布量及瀝青灑布量對剪切強度、拉拔強度及扭剪強度的影響規律;以峰值強度確定最佳的碎石封層材料組成,并探討“兩油一料”工藝第一次灑布瀝青用量對碎石封層黏結強度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隨著碎石粒徑、碎石撒布量和SBS改性瀝青灑布量的增大,碎石封層黏結強度呈先增大后減小變化趨勢,最佳黏結強度對應的碎石粒徑為9.50~13.20 mm、碎石撒布量為19...
不同滲透性地層中預制管樁連續貫入飽和土的響應分析————作者:湯澤華;莫藝翔;
摘要:基于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采用FLAC3D建立預制管樁連續貫入飽和土模型,采用擴孔法模擬管樁的貫入過程,分析沉樁過程中飽和土體位移及超靜孔隙水壓力的變化規律。結果表明:沉樁時地表產生隆起位移,且沉樁前期增幅較大,后期增幅較小;孔隙水壓力的主要分布半徑約5.0m,消散后孔隙水壓力值大于沉樁前初始值;土體滲透性對沉樁過程影響顯著,土體滲透性越差,地表隆起位移越大,飽和淤泥質土超靜孔隙水壓力...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