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經濟與管理研究
關注()《經濟與管理研究》(月刊)雜志現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研究與開發促進會聯合出刊。本刊創辦于1980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最先創刊,并在國內很有影響的經濟管理理論刊物。1992年以來,本刊連續被評定為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2002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社科期刊;2004年獲得北京市政府頒發的首屆北京市優秀出版物獎;2006年5月。二十多年來,《經濟與管理研究》雜志刊載了相當一批高水準的學術佳作,高質量地傳播我國經濟管理理論的創新思維和相關實際工作的新鮮經驗,并以應用性、思想性、前沿性的獨特風格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
2006年1月,《經濟與管理研究》雜志全新改版,改版后雜志,堅持以“應用性、思想性、前沿性”的辦刊思想為指導,新增設了相關欄目。目前雜志設立了本刊特稿、專題論壇、理論前沿、觀點爭鳴、學者視點、國際視野、名刊要欄(經濟管理類)、名著推介(經濟管理類)等欄目。各個欄目為學者專家闡述觀點、實際工作者總結經驗提供了廣闊平臺。2006年4月,《經濟與管理研究》編輯部承辦了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主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層論壇。在論壇上全國百位專家、學者、官員齊聚,共同探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為實踐黨中央提出的高瞻遠矚的偉大戰略任務貢獻力量。
展望未來,《經濟與管理研究》雜志將堅持嚴謹、務實、原創的原則,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發展和管理創新的新動向,刊發高質量的學術文章;同時我們將舉辦熱點問題論壇,邀請各方專家縱橫捭闔。新世紀,新形象,《經濟與管理研究》雜志全體同仁將和各方有識之士一道,扎實工作,積極努力,共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推動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
經濟與管理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理論前沿、經濟分析、觀點爭鳴、學者試點、國際視野、專題論壇、產業經濟、三農經濟
經濟與管理研究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優秀經濟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閱讀推薦:中國對外貿易
《中國對外貿易》雜志訂閱推薦:《中國對外貿易》集專業性、商業性、高效性于一體的對外經貿權威刊物,是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
經濟與管理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了薪酬契約有效性嗎?——來自高管薪酬黏性的證據————作者:高杰英;黃素勤;郝思源;
摘要:本文以2011—2021年中國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考察數字化轉型對公司治理效應的發揮以及薪酬契約有效性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數字化轉型提升了企業薪酬契約有效性,抑制了高管薪酬黏性。經過內生性分析及穩健性檢驗后該結論依然成立。機制分析結果顯示,數字化轉型通過降低企業信息不對稱、緩解委托代理問題抑制高管薪酬黏性,且企業薪酬管制強度和內部職工監事會影響數字化轉型對高管薪酬黏性的抑制作用,數字化轉型能夠發...
客戶ESG表現的供應鏈溢出效應——供應商經營風險的視角————作者:朱賽林;劉春林;石睿;
摘要: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理念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了新模式。本文使用2009—2021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客戶數據,實證檢驗客戶ESG表現對供應商經營風險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客戶ESG表現能夠抑制供應商經營風險。機制檢驗結果表明,客戶ESG表現通過減少對供應商的資金占用、提高供應商的投資效率,降低供應商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一風險抑制效應主要通過客...
政府數據開放與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作者:董旗;譚偉杰;謝家平;鄭穎珊;
摘要:發展企業新質生產力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著力點,政府數據開放所激發的數據要素驅動力或能為其提供支撐。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國上市公司數據,以政府上線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為準自然實驗,利用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檢驗政府數據開放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影響。研究發現,政府數據開放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并且該效應會隨著政府數據開放質量的提升而增強。機制檢驗結果表明,政府數據開放通過緩解政...
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分析師預測準確性的影響————作者:袁蓉麗;劉夢瑤;黃澤燁;沈麗萍;
摘要:在推進數字技術結合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在持續推動企業發展與保持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以2007—2023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探討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分析師預測準確性的影響及潛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提升分析師預測的準確性。在進行了內生性分析及穩健性檢驗后,上述結論依然成立。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增加和企業內部控制的改善是數字化轉型提升分析師預測準確性的兩個機...
公司創投與數字企業技術創新:理論機制與經驗證據————作者:張任之;
摘要:作為數字經濟的微觀載體,數字企業的創新發展對于推動構筑國家競爭優勢、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0—2019年引入風險投資的中國數字企業為樣本,并匹配企業專利申請數據,實證考察公司創投對數字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公司創投提升了數字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機制檢驗結果表明,公司創投主要是通過資金支持機制、失敗容忍機制以及技術賦能機制推動數字企業...
數字賦能與制造業企業綠色轉型——基于“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政策的分析————作者:付晨玉;楊艷琳;
摘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根基、筑牢企業數字化轉型底座、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數字賦能和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本文在厘清數字賦能促進制造業企業綠色轉型機制的基礎上,基于“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政策,利用2008—2021年中國A股制造業上市企業數據和漸進雙重差分模型深入分析數字賦能對制造業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的數字賦能能夠有效促...
數字技術賦能平臺創新生態系統韌性提升研究————作者:吳群;韓天然;杜媛媛;李夢曉;
摘要: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增加了外部環境的動態性和復雜性,平臺創新生態系統如何借力數字技術來應對外部環境風險值得關注。本文以制度理論、資源整合理論和價值共創理論為切入點,構建有調節的鏈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國平臺型電商企業的問卷調查數據,對數字技術賦能平臺創新生態系統韌性的具體作用路徑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數字技術正向影響平臺創新生態系統韌性;資源整合能力與價值共創在數字技術對平臺創新生態系統韌性的影響...
CEO強制變更對盈余管理的溢出效應————作者:董文昊;劉春林;
摘要:公司高管變更是約束經理人行為的重要治理機制,且具有行業溢出效應。本文以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究同行首席執行官(CEO)強制變更對焦點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不同于西方國家,中國情境下同行CEO強制變更會提升焦點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市場化程度、長期機構投資者持股及CEO的金融背景都可以抑制同行CEO強制變更對焦點公司盈余管理的促進作用;相反,...
崗位數字化會加劇過度勞動嗎?——來自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的證據————作者:陳思;呂康銀;梁孝成;
摘要:崗位數字化是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轉型的重要特征,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相關從業者勞動過程和勞動權益的廣泛關注。本文選取2016—2018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與職業信息網絡(O*NET)數據,構建涵蓋工作時間長度和強度的過度勞動指標,實證檢驗崗位數字化對雇員過度勞動的影響及勞動控制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崗位數字化使雇員面臨著高時長、高強度的過度勞動困境。機制分析發現,崗位數字化通過在勞動過...
碳交易市場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研究————作者:范慶泉;郭文;
摘要:讓碳交易市場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推動技術升級,對于中國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在理論分析部分給出了碳交易市場中各主體產生激勵作用的前提條件及作用機制,為構建合理的實證模型提供科學支持。理論研究發現,碳交易機制實現了交易雙方利益的共同改進,體現為激勵型環境規制的作用機制。進一步,結合以手工方式得到的碳交易企業的微觀數據,將重點排污單位企業作為對照組,評估碳交易制度對企業技術創新行為影響的政策效果。實...
機器人應用與全要素生產率——來自全球生產率分化的經驗證據————作者:王永中;劉東升;
摘要:機器人技術作為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不僅直接影響就業需求,還通過就業替代機制和產業結構機制對各國生產率產生分化影響,導致技術紅利難以均等惠及所有國家,不利于縮小各國生產率差距。本文通過理論模型分析,推斷機器人對生產率具有積極影響,且“機器換人”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渠道。基于多個經濟體數據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機器人應用提高了各經濟體全要素生產率,但由于高生產率經濟體的產業結構與機器人技術的匹配...
創新人才集聚能提升城市碳排放績效嗎?——來自中國地級市的經驗證據————作者:鮑鵬程;尹朝靜;楊坤;
摘要:探究創新人才集聚與碳排放績效之間的關系對中國經濟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國285個城市面板數據,測算各城市碳排放績效,在此基礎上實證檢驗創新人才集聚對碳排放績效的影響及其機制,并對異質性表現和空間效應進行探討。研究發現,創新人才集聚能夠提升城市碳排放績效,該結論在考慮內生性問題后依然成立。機制檢驗結果表明,創新人才集聚可以通過增強可持續競爭力和驅動綠色技術創新兩個作用渠...
村集體參與對農地流轉市場化發展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基于農地轉出戶的考察————作者:馬亞飛;高蕓蕓;呂劍平;
摘要:農地流轉市場化發展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舉措。本文基于2017年中國農村家庭追蹤調查(CRHPS)數據,運用普通最小二乘回歸模型、機制檢驗模型和分組回歸模型實證考察村集體參與農地流轉對農地流轉市場化發展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顯示,村集體能夠推動農地流轉市場化發展,該結論經過內生性分析和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機制檢驗結果表明,村集體參與主要通過降低農地流轉交易成本、撕裂農地流...
“賦能”還是“負能”:供應鏈數字化與企業ESG表現————作者:何瑛;郝曉露;
摘要: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供應鏈數字化建設賦予了其新的內生成長邏輯。本文選取2013—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以2018年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項目為切入點,探究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供應鏈數字化建設能夠提高企業ESG表現;區分ESG分項,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能夠提高企業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表現;機制檢驗結果表明,供應鏈數字化...
環境標準互聯互通與企業供應鏈話語權——基于對接國際環境標準的證據————作者:于連超;董晉亭;
摘要:環境標準互聯互通是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更深層次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本文以對接國際環境標準作為研究視角,創新性地構建對接國際環境標準的評價體系,并以2007—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探究環境標準互聯互通對企業供應鏈話語權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對接國際環境標準提升企業供應鏈話語權。影響機制探索發現,對接國際環境標準有助于企業塑造綠色品牌形象、提升綠色技術水平和獲取綠色資金支持,進而提升供應...
ESG表現抑制企業過度金融化嗎?————作者:王越;陽鎮;陳勁;
摘要:引導企業合理適度配置金融資產,為壯大實體經濟注入資金動能,對于中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2009—2021年滬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研究ESG表現對實體企業過度金融化的影響及其內在機理,并考察外部金融監管以及管理者自利在ESG表現與企業過度金融化之間的交互效應。研究結果表明,ESG表現對企業過度金融化行為產生抑制效應,說明ESG具有可持續投資價...
環境規制下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行為研究:實質性抑或策略性?————作者:周云波;段懿恒;黃杏子;
摘要:本文采用2011—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結合企業綠色專利研究數據庫的綠色專利申請數量,將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作為環境規制的典型代表,構建雙重差分模型,檢驗該法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新環境保護法的實施提高了企業的總體綠色技術創新水平,這一效果主要通過促進策略性綠色技術創新實現,而實質性綠色技術創新則受到抑制。通過穩健性檢驗,研究結論得到了驗證。作用機制分析...
對工作年齡段人群的保障:現狀、效果及國際比較————作者:甘犁;王軍輝;何青;
摘要:加強社會保障力度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本文將保障對象區分為工作年齡段人群和退休年齡段人群,分析中國的保障制度和再分配效果,并與國際發展經驗進行比較。由于工作年齡段人群兼具就業和人力資本投資雙重特征,并且家庭人力資本投資存在勞動力收入與人力資本投資需求之間的時間錯配,對于這類人群的保障可將保障目標從生活保障擴展到人力資本投資保障。中國社會保障體系著重于兜底保障和生命周期的消費平滑功能,如果要進一...
數字基建驅動綠色創新的效應與機制研究——基于“寬帶中國”戰略的政策實驗————作者:孟醒;朱平芳;
摘要:推進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對城市的綠色創新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并提供轉型發展的新機遇。本文采用多期雙重差分模型對中國278個城市在2010—2022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檢驗“寬帶中國”戰略對城市綠色創新的直接影響和作用機制。實證結果表明,“寬帶中國”戰略對試點城市的綠色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均有促進作用。機制檢驗結果表明,試點政策主要通過增強環境規制、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信息化...
促進與防御的權衡:如何重塑更能緩解工作不安全感?————作者:苗仁濤;杜慧;
摘要:基于工作要求-資源理論和人-環境匹配理論,本文探討促進和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匹配性對工作不安全感的影響,檢驗個人-工作匹配的中介作用及高承諾工作系統(HCWS)的調節作用。基于493名員工與51名人力資源負責人構成的兩時點縱向配對數據,并利用多項式回歸和響應面分析法得出以下結論:(1)促進定向型與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匹配時,高促進-高防御的工作重塑組合比低促進-低防御組合更能降低工作不安全感;(2)促...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