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上海金融
關注()《上海金融》金融期刊征稿,創刊于1980年,由海市金融學會主辦。本刊堅持政策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的辦刊宗旨,始終站在金融改革開放的前沿,探索金融理論,服務金融改革,反映金融實踐、理論緊密聯系實踐是《上海金融》的最鮮明的辦刊特色。榮獲華東地區優秀期刊;中國人民銀行優秀期刊。
上海金融雜志欄目設置
專稿、金融與經濟、貨幣政策研究、金融監管、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區域金融觀察、金融與科技
上海金融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上海金融雜志社簡介
1、《上海金融》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上海金融》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上海金融》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閱讀推薦: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江西金融學報征稿,1984年創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上海金融最新期刊目錄
數字技術創新何以促進企業價值創造:機理與實證————作者:岳宇君;晏渡;
摘要:本文利用2010-2021年我國上市企業數據,考察了數字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創造的影響。研究發現,數字技術創新能夠促進企業價值創造。異質性分析表明,數字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創造的促進作用僅在非國有、中小型、低競爭行業、非高科技行業、東部地區及高市場化地區的企業中顯著。中介效應分析表明,數字技術創新能夠通過生產成本優化、生產效率改善、人力資本升級促進企業價值創造。調節效應分析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在數字...
上海金融動態(2024.12)————作者:張若雪;
摘要:<正>12.2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信息顯示,上海首筆依托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支撐授信的貸款投放落地。資金流信用信息能夠全生命周期地動態反映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收支狀況、償債能力、履約行為,是中小微企業重要的信用信息。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牽頭開發建設的資金流信息平臺,為資金流信用信息在金融機構之間流轉搭建了“高速公路”,有助于金融機構更加準確、全面、高效地評估企業的信用狀況,為企業提供...
高管機會主義減持與資產誤定價————作者:劉任帆;范瑩瑩;
摘要:本文以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高管機會主義減持對企業資產誤定價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高管機會主義減持顯著加劇了企業的資產誤定價,會計信息可比性降低和投資者異質信念提高是高管機會主義減持導致資產誤定價水平提高的主要作用渠道。文章還發現,金融化程度越高的企業,高管機會主義減持對資產誤定價的作用越顯著;高管機會主義減持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削弱作用越強,對投資者異質信念的提高作用也越大...
碳風險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研究————作者:張嬈;井好;
摘要: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上市公司樣本,研究了碳風險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作用和影響路徑,結果表明碳風險會顯著推動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結果通過了工具變量法等一系列內生性和穩健性檢驗。機制檢驗發現碳風險通過推動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加強綠色創新、抑制管理層短視心理提高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進一步研究表明,碳風險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改善作用在地處東部地區、屬于高碳行業的非國有企業中會更顯...
綠色金融對綠色技術轉移的非線性影響研究————作者:姚定俊;張雨;胡進展;
摘要:基于2010-2021年我國30個省區市的面板數據,使用面板固定效應模型研究綠色金融對綠色技術轉移的非線性影響。研究發現:第一,綠色金融對綠色技術轉移具有顯著的倒U型影響;第二,勞動力錯配會弱化綠色金融對綠色技術轉移的非線性影響;第三,綠色金融對綠色技術轉移的倒U型影響在研發強度較高的地區更顯著;第四,綠色信貸對綠色技術轉移的影響不顯著,綠色保險會抑制綠色技術轉移,而綠色證券和綠色投資會促進綠色技...
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雙重兜底”條款的適用————作者:魏彤;
摘要:本文以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雙重兜底”條款的適用為研究對象,具體探討了同質性標準認定和“雙重兜底”結構下的行刑銜接問題。研究發現:兜底條款同質性解釋的現有方案側重“形”或“實”的單一標準,存在推演邏輯和適用效果上的缺陷。在處理刑法兜底條款與前置法關系時,也還存在過于依賴或者脫離前置法適用的誤區。對此,本文提倡形式標準與實質標準的雙重回歸,主張發揮規范保護目的的統領作用,并借助類型化思維限定處罰范圍...
8·11匯改后的匯率管理政策及效果——基于外匯干預反應函數的檢驗————作者:李艷軍;彭欣怡;魯瑜婷;
摘要:本文運用2010年以來的月度數據實證檢驗8·11匯改后我國匯率政策思路的變化。本文利用匯率中間價與影子市場價的偏離度構建外匯干預指標,在此基礎上估計我國的外匯干預政策反應函數。結果顯示,匯改前我國外匯干預旨在降低匯率波動;匯改后,人民幣匯率彈性大幅增強,但在重要點位時,外匯干預政策會做出強烈反應;門限回歸結果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門限值為7.16。以上結果說明匯改后我國基本上已經克服“浮動恐懼”,...
《上海金融》2024年總目錄
摘要:<正>~
綠色債券的環境治理效應研究——基于重污染企業視角————作者:李祎雯;呂文燕;
摘要:本文從環境治理行為和績效兩個維度剖析綠色債券影響重污染企業環境治理的內在機制,并利用多時點DID模型實證檢驗綠色債券的環境治理效應。研究結果表明,綠色債券發行顯著強化了企業環境治理行為并提升了治理績效。機制分析顯示,綠色債券主要通過緩解融資約束、優化債務結構、提升信息透明度影響企業環境治理。異質性檢驗得出,地理區位、市場化程度、產權性質、監管強度等將影響其環境治理效應。同時,綠色債券發行還促進了企...
中國金融機構強制自救制度的構建:從國際規則到本土化實踐————作者:錢塵;
摘要:強制自救(bail-in)制度作為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制度,不僅包括以股權債權減記和債轉股為核心的法定處置工具,還體現了以損失內部化為導向、實現問題金融機構市場化自救的處置原則。然而,中國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長期依賴行政干預和公共救助,導致市場激勵扭曲與道德風險加劇,阻礙了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在中國特有的所有制結構和金融體系背景下,強制自救制度的本土化實踐面臨法律框架不完善、市場化工...
非持股基金對公司ESG表現的影響研究——基于基金網絡中“觀望者”的視角————作者:吳崇;張維亨;
摘要:本文考察了公司基金網絡中非持股基金網絡規模對公司ESG表現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表明:非持股基金網絡規模對公司ESG表現具有顯著促進作用;機制分析發現,非持股基金網絡規模可以通過高管薪酬激勵、證券分析師關注促進公司ESG表現,而公司信息透明度、互聯網關注度對非持股基金網絡規模促進公司ESG表現的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異質性分析發現,在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高、非行業領軍水平、地區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公司中,非...
上海金融動態(2024.11)————作者:張若雪;
摘要:<正>11.4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信息顯示,金融賦能促小企業大發展,今年前三季度,累計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資金1728.3億元,同比增長12%,惠及市場主體15000余戶。在央行資金撬動下,在滬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上海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3.3%,高于人民幣各項貸款3個百分點。2024年9月新發放小微貸款利率降幅顯著,同比回落19個基點
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返貧阻斷的影響研究————作者:師佳英;林浩翔;黃琦;亞永祥;
摘要:本文結合2015-2019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CHFS),實證考察了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返貧阻斷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阻斷返貧。機制分析結果顯示,農村金融發展主要通過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抵抗風險沖擊能力和緩解供給型信貸約束等渠道作用于返貧阻斷。異質性分析表明,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返貧阻斷的影響在中部地區、東北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地...
投資者有限理性與基金業績持續性:基于規模錯配視角————作者:張琳;王世琪;
摘要:本文以2014-2023年中國股票型與偏股混合型主動管理基金為樣本,研究因子相關收益率與資金流量的關系及對未來業績的預測能力。研究發現:(1)主動型基金存在基金經理能力與規模不匹配的問題,原因在于投資者在分配資金時存在有限理性問題,容易將部分暴露于因子所帶來的收益率理解為基金經理出色的管理能力所創造的超額收益率,進而對一些基金投入過多的資金;(2)前期因子相關收益率為正的基金,通常會使其下一期資產...
企業持股金融機構是否影響納稅遵從行為?————作者:劉佳偉;陳鈺金;
摘要:本文以2008-2022年間參股金融機構的滬深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實體企業參股金融機構對公司納稅遵從行為的影響與機制。結果發現:一方面,“實體+金融”的產融結合模式通過給企業帶來更多經濟資源從而緩解企業融資約束,顯著提升實體企業納稅遵從度,支持產融結合的“資源效應”假說;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機構會受到穿透式金融監管措施的影響,改善實體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納稅遵從...
中國股票市場突顯效應研究————作者:陽佳余;敬飛艷;
摘要:傳統資產定價理論假設投資者完全理性,但實際上投資者注意力有限,易受顯著性信息影響。本文基于Cosemans和Frehen(2021)對突顯理論的研究,選取2000-2022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數據,綜合股票量、價視角探討顯著性信息對股票預期收益的影響機制。研究證實A股市場中存在突顯效應,突顯變量與股票預期收益呈負相關關系。投資者通過做多突顯變量值最低的股票,做空突顯變量值最高的股票,可獲得11....
ESG評級分歧與股價暴跌風險————作者:張子余;耿林田;王芳;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企業潛在的ESG評級分歧對其股價暴跌風險的影響。通過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分析,我們發現ESG評級分歧的增加會顯著提高企業股價暴跌風險,且這一結論在內生性檢驗后依然成立。深入研究發現,ESG評級差異的增加會導致信息不對稱加劇、市場風險上升和企業聲譽下降,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股價暴跌的風險。異質性分析揭示,在媒體關注度低、行業競爭程度低的企業以及非國有企業中,ESG評級分歧對股價暴跌風險的影響更...
基金管理費激勵對投資者申贖行為的影響研究————作者:鐘小凱;張澍原;薛慶;
摘要:我國金融市場普遍存在“強代理人-弱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問題,怎樣設計出合理的管理費激勵制度,打破“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利益沖突困境,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選擇2013-2023年間的151只浮動費率基金以及匹配篩選出的331只固定費率基金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基金管理費激勵效率和投資者凈申購率呈倒“U”型關系。同時相比固定費率基金,凈申購率對浮動費率基金的激勵效率變動更加敏感,投資者更加偏好較低激...
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效果研究————作者:鄒瀾;邱潮斌;劉生福;李航;羅嗣源;
摘要:近幾年,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轉型,深入理解貨幣政策傳導效果必須結合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本文構建四部門-兩階段貨幣政策傳導理論分析框架,研究發現,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到金融市場的傳導效果較好,但從金融市場到實體經濟的傳導仍面臨一些制約,這些制約與宏觀形勢變化、經濟運行機制以及預期等因素有關。實證檢驗結果證實了理論推導的結論,政策變量到金融市場中介目標之間的傳導是有效的,金融市場指標到投資、消費等實體...
異地入學門檻對流動家庭資產配置的影響————作者:賈婧;邵楚楚;
摘要:本文測算義務教育階段異地入學門檻指數,并結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構建雙重差分模型探究其對流動家庭資產配置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結果表明,異地入學門檻較高城市的流動家庭會增加房屋資產、減少金融資產。機制檢驗表明,家庭老年人口占比和財務脆弱性削弱了異地入學門檻對流動家庭房產持有的正向影響,而家庭杠桿率和現金流動性增強了異地入學門檻對流動家庭金融資產持有的負向影響。異質性分析揭示了不同地區和家...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