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原《南京經濟學院學報》)(雙月刊),原名《糧食經濟研究》,是1983年創辦的專業性學術刊物;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1987年第5期起公開發行;1995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更名為《南京經濟學院學報》。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作為反映學校教學科研動態、展示學科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是與學校辦學定位、學科結構特點以及人才培養、專業發展特色相吻合的。《學報》欄目堅持以“圍繞學科優勢、涵蓋專業特長、兼顧教研領域”為指導思想,通過優化整合現有欄目,達到重點突出、包容量大、穩中有活、便于選優的目的。
【辦刊宗旨】
堅持強理論高質量,體現本校學科建設特點,發表最新理論研究成果。
【讀者對象】
經濟理論研究人員、高等院校師生、政府經濟管理部門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
該刊出版以來,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好的影響。1991年被評為“商業部高校優秀學報”,1992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一版,北京大學出版社)列為“貿易經濟類核心期刊”1996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二版)列為“經濟類、貿易經濟類核心期刊”;1997年起入選清華“學術期刊光盤版”;1999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收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0年獲學術期刊光盤版編排規范“優秀執行獎”。2004年12月被再次評為江蘇省一級期刊、江蘇省優秀期刊,同時入選第二屆江蘇期刊方陣行列,2006年再次被評為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欄目設置】
本刊辟有經濟改革與發展、江蘇經濟、流通與貿易、農業經濟、經營與管理、金融·財稅·保險、財務與會計、統計研究、IT與商務、公共管理、法學研究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負向涓滴效應: 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的惡化 劉志國,邊魏魏 1-7
2 貨幣超發還是輸入通脹?———基于 MS-VAR 模型的視角 田 濤 8-14
3 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崔向陽,邱 旭 15-20+35
4 吉林省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基于制造業動態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 李旭光 21-27
5 文化消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江蘇為例 李 杏,章 孺 28-35
6 農戶對新型農產品供應鏈認可度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蘇省 159 戶糧食種植戶的調查數據 趙 霞 36-42
7 技術對農業產出的影響研究———以全雌化牙鲆苗種技術為例 張鈺研,楊正勇 43-50
8 美國近三十年糧食生產政策及啟示 郭曉東 51-55
9 養老保險資源的投入產出的效率評估: 來自中國 31 省市的數據 王增文,Antoinette Hetzler 56-62
10 關于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思考 李同帥 63-67
11 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決策機制研究 張正勇 68-74
12 權益乘數驅動因素對估值影響的研究 胡曉明,滕 森 75-81
13 我國小微企業管理創新問題研究 侯立軍 82-86
14 高管背景特征、社會網絡與戰略決策關系研究 金 丹 87-92
15 論大學生藝術實踐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以南京財經大學大學生藝術團為例 段偉偉 93-96
16 人文教育的困境與突圍路徑 馬紅星 97-100
上海期刊發表論文:中職體育教學課堂有效性研究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但是由于體育課程的特殊性,很多體育教師無法正確地適應新的要求,使體育課程的改革變得步履維艱。
關鍵詞:放得開,抓得住,活潑,嚴肅,理論,實踐
在戶外上課,運用體育器材,這些都存在不可預知的因素。所以作為體育教師,我們在新課改的呼聲下不能坐以待斃,但是也不能太過盲目。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我認為體育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產城融合對城市創新持續性的影響——基于長三角41個城市的實證研究————作者:張治棟;秦瀟丹;
摘要:在新時代城市建設過程中,產城融合和城市創新持續性成為兩個重要的著力點。將長三角地區4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作為研究對象,探索產城融合對長三角城市創新持續性的影響效果及作用路徑。研究結果顯示:(1)長三角產城融合度逐年上升,實現了從輕度失調向初步協調的積極轉變。(2)產城融合能夠有效提高城市創新持續性,且在90%分位數上對城市創新持續性發揮最大化的積極作用。(3)產城融合能通過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提高人才...
數字經濟能否破解“資源詛咒”?————作者:王園園;馮祥玉;
摘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進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轉型,對提升經濟質效、增進人民福祉以及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26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數據,實證檢驗數字經濟對資源依賴的影響。研究發現,數字經濟可以顯著降低資源依賴,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該結論依然成立。機制檢驗表明,數字經濟通過加速綠色技術創新、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和改善制度環境來緩解資源依賴,從而破解“資源詛咒”。異質性分析表明,...
企業數字化能夠促進合作創新嗎?——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作者:馬迎霜;張昊民;陳芳;
摘要:隨著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企業數字化對提高創新效率、促進企業間合作創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數字化在創新領域的應用為企業間開展合作創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谀芰吔缫暯菍ζ髽I數字化賦能合作創新的理論機制進行了探討,采用2010—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研究企業數字化對合作創新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并進行了穩健性和內生性檢驗。研究發現:企業數字化能夠顯著促進合作創新,上述效應...
創新型產業集群何以提升新質生產力?——來自準自然實驗的經驗證據————作者:李曉龍;魏啟帆;
摘要:加快鍛造新質生產力是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與重要著力點,而創新型產業集群作為創新策源地的重要表現形式,可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提供有力支撐。基于2011年至2022年中國277個地級城市的面板數據,以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政策的實施為準自然實驗,運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法探討創新型產業集群對新質生產力的影響。研究發現: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成效顯著,能夠有效促進新質生產力提升,且該...
境外經貿合作區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基于東道國視角————作者:張晨霞;陳默;李榮林;
摘要:從東道國視角出發,分析境外經貿合作區對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的影響。研究發現,合作區建立對東道國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的提升有顯著正向影響,該結論在經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檢驗、機器學習檢驗、雙向固定效應校正檢驗和內生性分析檢驗等諸多穩健性檢驗后仍有效。產業轉移和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是合作區影響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的作用機制。異質性研究表明:(1)通過考核的合作區對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2)合作...
雙試點政策如何協同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來自專利質押試點與創新型城市試點的證據————作者:楊雋萍;葉超;
摘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但仍面臨嚴重的融資約束問題�;�2013—2022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法實證檢驗專利質押融資試點政策、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及其協同作用對企業成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專利質押融資試點政策和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均促進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績效成長,且兩者的協同增強了這一效果。兩大試點政策協同能夠顯著緩解融資約束,進而促進專精特新中...
ESG表現與企業轉型升級:影響效果及機制檢驗————作者:武永霞;張真銘;
摘要:ESG理念和轉型升級已受到各界的關注。以2009—2022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檢驗ESG表現對企業轉型(對內轉型和對外轉型)和升級(提升研發創新和人力資本升級)的影響作用及內在機制。結果顯示,企業ESG表現對企業轉型和升級均呈現顯著促進作用。賣空機制正向調節了ESG表現對企業對外轉型和企業升級活動的影響關系。進一步研究發現,ESG表現通過降低兩類代理成本和緩解融資約束促進企業轉型升級。E...
ESG評級對企業內共同富裕的影響研究————作者:袁瀚坤;韓衛冬;彭剛東;
摘要: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從理論與實證兩方面研究ESG評級對企業內共同富裕的影響,研究發現ESG評級顯著提升了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和勞動收入份額,以及減少勞動收入差距,即同時實現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功能。ESG評級促進企業內共同富裕的作用主要通過緩解融資約束效應和提升員工自主權效應兩條渠道實現。進一步研究發現,ESG評級對不同地區、不同性質的企業內共同富...
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是否影響發展韌性?——以產業扶貧為例————作者:狄靈瑜;侯婷婷;徐毅哲;
摘要:產業扶貧作為特定時期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別強調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這不僅有助于改善扶貧地區面貌,也會對企業自身資源配置和營商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產業扶貧是否有助于提升企業發展韌性?選擇2016—2020年滬深A股上市企業樣本,實證研究產業扶貧行為對企業發展韌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第一,積極參與產業扶貧的企業在經濟走勢下行期表現出更強的發展韌性。第二,產業扶貧主要通過篤實實...
數字技術如何優化服務業企業區位選擇?——基于要素流動的視角分析————作者:陳麗嫻;姜興民;
摘要:數字技術優化服務業企業區位選擇,是新時代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的重要保障�;�2011—2021年中國28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數據,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探究數字技術發展對服務業企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技術發展對服務業企業區位選擇呈顯著的倒“U”型非線性影響,當前中國大部分城市數字技術發展水平尚處于吸引服務業企業進入的區間。機制檢驗發現,勞動力要素流動和資本要素流動在數字技術發...
城市智慧治理模式能否促進城市內澇災害韌性提升?——基于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政策的準自然實驗————作者:楊凱;劉丁蓉;孫仕;
摘要:智慧城市建設為城市系統應對內澇災害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路徑。基于2005—2022年我國148個城市的面板數據,將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政策作為準自然實驗,采用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探討城市智慧治理模式對城市內澇災害韌性的影響效應及其內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城市智慧治理模式對城市內澇災害韌性具有顯著的賦能效應。隨著城市智慧治理模式的不斷推進,該賦能效應呈穩步增強趨勢,并在不同韌性維度、城市類型與城市發展特征等條件...
數字經濟能否緩解企業金融資源錯配?——基于“寬帶中國”戰略的準自然實驗————作者:韓承斌;王智新;
摘要:隨著中國政府數字經濟版圖的完善,數字技術成為提升資源配置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力量�;�2007—2020年中國A股上市制造業企業的財務數據,結合“寬帶中國”政策,利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法,探討了數字經濟對金融錯配的影響。研究結論如下:第一,數字經濟有效提升數據要素的生產價值,顯著改善金融資源錯配;第二,數字經濟通過改進資本結構、促進產業集聚和優化政策環境,加快了金融錯配的糾正;第三,異質性分析顯示,數字經...
數字化轉型與資本配置效率提升——基于公司治理的中介作用————作者:李文蓮;左瑄;黃曉東;
摘要:提升資本配置效率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而數字化轉型則是當今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利用數字化轉型提升資本配置效率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焦點。以2011—2021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構建實證模型檢驗數字化轉型對資本配置效率的影響及其路徑。結果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能顯著提升資本配置效率,而公司治理水平在兩者之間發揮了顯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異質性分析顯示,在高管數字素養水平較高的企業、大規模...
資本市場開放能夠降低企業周邊碳排放嗎?——基于滬深港通樣本擴容的雙重差分分析————作者:盧小祁;俞毛毛;
摘要:資本市場開放能夠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進入國內資本市場,在促進國內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是建設金融強國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樣本,以滬深港通制度的出臺以及樣本股分階段擴容作為資本市場開放的外生沖擊事件,運用多期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檢驗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上市公司周邊碳排放的影響。研究表明,企業加入滬深港通樣本能夠顯著降低企業周邊碳排放水平...
數字化轉型是否有助于企業紓“困”?——基于供應鏈視角的考察————作者:聶國棟;劉夢瑤;周衍平;
摘要:數字化轉型戰略為防范和化解企業因宏觀經濟下滑而積聚的財務困境風險提供了契機。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數字化轉型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化解財務困境具有積極作用。機制檢驗表明,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減少企業對供應鏈的依賴,從而降低供應鏈中斷風險,避免企業陷入財務困境。通過對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資源稟賦的異質性分析發現,在市場競爭激烈、環境...
算法個性化定價的反壟斷規制————作者:喬寶杰;張楷文;
摘要:平臺經濟中的算法個性化定價問題近年來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褒貶不一。個性化定價的經濟屬性和經濟效果較為復雜,但也是研究重點。算法個性化定價本質上是一個中性的定價策略,國內外的主流趨勢是原則上允許其存在,除非其具有違法性。個性化定價算法可以通過對消費者支付意愿的預估而產生一系列積極效果,同時,濫用個性化定價的算法技術也可能導致扭曲市場競爭的消極效果或者侵犯消費者利益的情況。另外,由于現階段反壟斷執法...
網絡基礎設施、時空動態效應與城市碳排放效率————作者:張躍;蔡朱麗;
摘要:作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也會對城市碳排放效率產生重要影響。將“寬帶中國”戰略作為網絡基礎設施的代理變量納入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分析框架,借助2007—2020年城際面板數據進行考察。研究結果表明:第一,網絡基礎設施能夠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并且是通過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的;第二,網絡基礎設施對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呈現隨時間增長逐漸增強的特征,對鄰近“寬...
數字產業融合如何驅動城市數字技術創新發展?——來自“三網融合”的證據————作者:張益暢;鄭酌基;李雪琴;韓先鋒;
摘要:作為提升中國數字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數字創新驅動發展離不開產業融合的關鍵支持。基于2005—2021年中國280個地級市面板數據,借助“三網融合”的準自然實驗,應用多期雙重差分模型探究數字產業融合能否促進城市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結果發現,“三網融合”政策切實有效地促進了城市數字技術創新發展。中介效應分析顯示,“三網融合”政策發揮了人才集聚效應、創業激勵效應、財政扶持效應,進而切實推動了城市數字技術...
新質生產力降低了農業碳排放強度嗎?————作者:郭少華;
摘要:基于2012—2022年中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構建面板固定效應模型、二次項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探究新質生產力對農業碳排放強度的直接影響及其非線性效應。實證結果顯示,新質生產力能夠顯著降低農業碳排放強度,但其效應呈現倒U型關系,當新質生產力達到一定水平后,碳排放強度開始反彈。中介效應檢驗表明,農業勞動生產率通過中介效應顯著影響新質生產力與碳排放強度之間的關系。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財政支農力度、糧...
環保垂直改革與空氣污染改善——基于地方產業轉型的新證據————作者:孫興;劉志銘;徐佳慧;
摘要:省以下環保垂直改革是垂直管理模式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延伸,是環境治理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為破除地方政府干預,維護地方環境利益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以2014—2020年288個城市為研究對象,采用雙重差分法,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探討了環保垂直改革對空氣污染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環保垂直改革顯著降低了地方空氣污染水平,并且政策效應具有長期性;機制分析顯示,環保垂直改革通過結構調整效應和技術創新效應...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