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國際商務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國際商務研究》系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學報。創刊于1980年,原名為《外貿教學與研究》,1986年更名為《國際商務研究》。該刊物為對外貿易專業刊物。報道國際貿易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介紹國際商務知識。讀者對象為對外經貿企事業單位職工、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者、經濟院校師生等。有英文目次。繼承《外貿教學與研究》(1980)。
辦刊宗旨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黨的“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及時反映和交流國際商務方面的科學理論成果,提高和普及國際商務理論和實踐知識,為進一步加速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提供理論依據和可資借鑒的經驗。
自創刊以來,始終以求是、求新、嚴謹的治學精神,注重科學性、實效性,嚴格篩選高質量的文章奉獻給廣大讀者,從而得到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校黨政領導和教師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并在學術研究領域享有一定的聲譽和影響力。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獲獎情況
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上海最佳學報
國際商務研究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國外數據庫收錄:醫學文摘
應用力學評論
石油文摘
數學評論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選入為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2008-2009)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主要欄目:學術探討、WTO&APEC、國際經濟法、國際商務知識講座、現代物流、國際金融、國際關系、區域經濟等欄目。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在華跨國公司利潤轉移與投資稅收彈性估計 錢學鋒;陳超5-20
政府規模與貿易政策制定的新政治經濟學——基于多代理人保護待售模型的分析 王永進21-26
國際經貿
新疆與歐亞經濟共同體雙邊貿易流量與潛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 龔新蜀;張瑞華27-34
提升烏魯木齊經濟園區外貿功能的對策研究 蘇運友;夏詠35-44+56
服務貿易
中國高等教育服務進口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凌學嶺;Chen Ling;王磊45-56
后金融危機下中國對日服務外包的挑戰與機遇 陳婷;徐修德57-65+76
國際經濟法
美歐TTIP談判最新進展及中國的應對策略 宋錫祥;閔亮66-76
歐盟投資保護理念的“西學東漸”及其啟示 王燕77-85
國際投資
中國服務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分析 趙先進;王娜;李瑩瑩86-96
首屆“新新經濟地理學前沿學術會議”綜述 張楠;劉雅瑩;張朝陽97
河北代發論文:對我國公允價值計量運用若干問題的思考
【摘要】 自從我國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計量這一理論之后,其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應用,并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公允價值計量在運用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理論界對公允價值的屬性、概念以及可操作性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在會計實踐過程中公允價值計量這一模式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本文從我國公允價值計量運用的意義出發,對其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析,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河北代發論文,公允價值計量,活躍市場,內涵
公允價值理論是會計理論與實踐長期發展完善的結果,其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會計計量方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方法難以滿足利益相關方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我國會計準則也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這一方法。2014年,財政部頒發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的通知,要求于7 月1日起在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范圍中施行。目前,由于我國對公允價值理論仍然缺乏足夠的了解,加之客觀因素的制約,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的運用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加以重視。
國際商務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參與跨境電商平臺如何影響企業出口策略?——基于B2B平臺多樣性視角————作者:陳萬靈;王斐;
摘要:本文使用2000~2015年中國海關數據和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的合并數據,結合三大B2B跨境電商平臺企業會員數據,考察跨境電子商務對中國企業出口策略的影響效應及其作用邏輯。主要結論是:參與跨境電商平臺顯著影響了企業的出口策略,促使企業選擇擴大出口產品和出口市場范圍的“雙擴”策略。機制分析表明,參與跨境電商平臺主要通過提高創新水平和交易匹配效率影響企業的出口策略,信息成本降低能夠強化平臺對企業出口策略...
“一帶一路”倡議是否提升了沿線國家服務業GVC分工地位?————作者:張海玲;鄧靜怡;
摘要: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內容。本文基于2007~2020年ADB-MRIO和UIBE GVC Indicators數據庫數據,使用多期DID方法實證檢驗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對沿線國家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的影響。結果表明,“一帶一路”建設顯著提升了沿線國家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均支持這一結論;異質性分析顯示,倡議的實施對...
質量基礎設施與制造業外貿升級:理論機制與經驗證據————作者:張寶友;劉蕓;孟麗君;
摘要:利用2003~2015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從制造業出口規模與技術復雜度兩個方面考察質量基礎設施對制造業對外貿易升級的影響。研究發現:質量基礎設施顯著促進了制造業對外貿易升級,且科技型質量基礎設施的促進效應比一般性質量基礎設施更明顯,該結論在經過一系列內生性檢驗后依然成立。質量基礎設施通過降低成本效應與技術擴散效應兩個作用渠道推動制造業對外貿易升級,且降低成本效應對制造業企業出口規模影響更明顯,技術...
規制趨同視野下新型FTAs的氣候變化規則————作者:鄭玲麗;
摘要:貿易和氣候變化的議題交叉引發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貿易規則碎片化,氣候變化和貿易之間制度性體系整合應成為國際貿易法的規范導向。國際氣候公約在國際貿易法領域得到落實與創新,實現了貿易與氣候變化的初次規則趨同。《巴黎協定》生效以來,CPTPP等新型FTAs實現了貿易與氣候變化的二次規則趨同。然而,新型FTAs形成“氣候俱樂部”存在若干理論邏輯漏洞和實踐運行困境,有違公平正義。從規制趨同視角來看,需要全球優...
跨境電商稅收政策國際比較與優化路徑研究:以De Minimis條款為例————作者:房超;唐玲;
摘要:跨境電商B2C模式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De Minimis條款(即小額豁免條款),該條款允許小額包裹免稅或享受稅費減免進入進口國。然而,De Minimis條款也產生了稅收流失、逃稅漏稅等問題。如何優化跨境電商稅收政策,以平衡跨境電商發展與國家稅收收入,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比分析主要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跨境電商稅收政策,筆者認為:中國的稅收政策調整更加注重跨境電商發展與良好稅收秩序的平衡;...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性質及其生成物權利歸屬————作者:易在成;賓興揚;
摘要:我國法律尚未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的屬性加以界定,隨著ChatGPT的流行,社會對此的關注度不斷增加,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性質能夠為技術的運用和推廣提供法律基礎。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質上就與人類的思維模式不同,需分析它及其生成物使用時的規范問題。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人類非直接參與的自主性,而著作權法的設立目標針對的是“人”,工具屬性也因自主性而不存在。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是主體也非工具,輕易突破著作...
對外直接投資效率的逆向創新效應:來自我國上市企業的證據————作者:李曉靜;羅長遠;
摘要:對外直接投資已經并將繼續拓展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潛在空間,不斷激發高水平投資的創新效應是實現這一功能的重要途徑。基于1999~2020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本文測度了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投資效率,考察并闡釋了非效率投資的創新抑制效應及其作用機理。結果顯示:增加非效率投資不利于企業創新,且投資不足的創新抑制效應大于投資過度;投資效率可通過生產效率、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作用于企業創新;非效率投資的創新抑...
國際法視野下ChatGPT對數字安全的挑戰及對策————作者:公惟韜;
摘要:作為《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延伸,數字安全具有國家、社會和個人三重維度的內涵,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彌合數字鴻溝以促進數字資源平等利用,并加強個人隱私保護。OpenAI公司發布的ChatGPT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標志性進展,但在算法、算力和數據層面,ChatGPT卻分別存在威脅國家安全、數字資源利用不平等和泄露個人隱私的數字安全風險。目前,各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水平不一,既有的國際法體系罕有對生成式人工...
中國特色自貿港立法權行使路徑研究————作者:劉云亮;盧晉;
摘要:中國特色自貿港實施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亟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創新保障。自貿港立法權行使不僅需要創新自貿港法規內容體系,而且更需要創新自貿港立法路徑,這充分彰顯自貿港改革開放與立法創新法治保障的良性互動關系,尤其凸顯自貿港立法權行使路徑創新與自貿港法規體系構建的新穎性。自貿港法規制定權、調法調規變通權和自貿港立法授權成為自貿港立法權行使路徑創新渠道,促成自貿港立法權能拓展新內容。自貿港法規制...
雙向FDI協同發展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基于空間杜賓模型的實證檢驗————作者:陳彤彤;
摘要:本文分析了雙向FDI協同發展機理,并從能源投入與污染產出角度解釋了雙向FDI協同發展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基于2003~2020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借助空間杜賓模型實證檢驗了雙向FDI協同發展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影響。研究發現:雙向FDI協同發展對本地和鄰地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均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異質性分析進一步發現:中部地區雙向FDI協同發展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最顯著,東部地區次...
全球價值鏈前向嵌入與制造業出口隱含碳排放——兼論數字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調節效應————作者:周宏偉;劉曙光;
摘要:全球價值鏈分工對貿易隱含碳排放的影響受到學界廣泛關注。本文實證檢驗全球價值鏈前向嵌入影響出口隱含碳排放的理論機制,進一步分析數字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調節效應。研究發現:全球價值鏈前向嵌入、簡單嵌入對出口隱含碳排放的影響呈倒U型,而復雜嵌入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應;發達國家與歐洲價值鏈網絡區域全球價值鏈前向嵌入對出口隱含碳排放的影響呈倒U型,而發展中國家、北美價值鏈和亞洲價值鏈網絡區域全球價值鏈前向嵌入具有顯...
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能否提升企業社會責任?————作者:梁俊偉;賀銘楷;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中國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研究發現,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顯著抑制了企業的ESG表現,在經過替代被解釋變量以及工具變量法等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該結論依然成立。進一步研究發現,非國有企業、規模較小企業和所處地區市場化程度高的企業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加明顯;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非污染企業ESG表現存在抑制作用,但對重污染企業的抑制作用并不顯著。貿易政策...
知識溢出視角下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全球價值鏈融入————作者:鐘曉龍;康茂楠;李慧慧;
摘要: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誘發知識溢出,是促進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有效路徑。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國制造業上市企業數據,探討知識溢出視角下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全球價值鏈融入的影響。結果表明:相較于非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的知識溢出顯著促進了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在克服內生性問題和穩健性檢驗后,結論依然成立;異質性分析表明,數字化轉型企業的知識溢出對國有企業、低IT投資企業和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融...
對標“貿易面向型”國際數據規則提升自貿區(港)數據治理水平————作者:周念利;于美月;孫勤娜;
摘要:內嵌于經貿協定或其他經貿安排中的“貿易面向型”數據規則備受關注。“貿易面向型”數據規則內容漸趨豐富,不僅包括跨境流動和存儲等傳統數據規則,還納入了數據共享和數據創新等前沿數據規則。追求發展利益是各經濟體制定“貿易面向型”數據規則的主要價值取向,同時也通過內設“安全閥”的方式兼顧安全利益,并將數據規則與其他規則融合。在此背景下,我國自貿區(港)需重點推進“流動+共享+創新”三位一體的數據治理框架,在...
對《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的評價及中國的因應策略————作者:李軒;
摘要:經過世界貿易組織多年的努力,2024年2月,《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被宣布正式達成,這是世界貿易組織在多邊投資談判領域中的重大突破。該協定在促進資本跨境自由流動、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改善全球治理、緩解“南北不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隨著該協定的逐步完善和落實,全球更多的經濟體將會受益于它帶來的紅利。但是,該協定在執行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挑戰,諸如協定執行成本巨大、國際投資保護主義抬頭等。中...
WTO《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透明度條款及我國實施方案————作者:楊欣;
摘要:《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旨在提高國家投資政策透明度,簡化外國投資審核程序,創造規范性、便利化和高透明度的投資環境。透明度措施是該協定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過投資信息公布、單一窗口平臺建設、投訴評論機制構建等措施著力提高國際投資透明度。我國不僅是該協定談判的堅定引領者,也是該協定履行的積極行動者,加入該協定以來,采取一系列措施優化便利投資環境,提高透明度水平。然而,當前我國在國際投資透明度立法體例...
《國際商務研究》2024年總目次
摘要:<正>~
論CPTPP框架下金融服務相互承認制度及中國應對————作者:楊立民;孫兆航;
摘要:金融服務相互承認制度在國際金融領域的治理歷史中曾經起到重要作用。在GATS框架下,金融服務相互承認制度被看作最惠國待遇的例外,被認為是一成員方積極主動一體化的辦法。然而,GATS最惠國待遇若干問題導致金融服務相互承認制度作為例外作用較小。CPTPP修復了部分最惠國待遇的漏洞并修改條款,希望各成員方更加積極推動相互承認。與此同時,在金融市場碎片化的背景下,跨國監管組織也發布文件支持推動金融服務相互承...
禁止性補貼擴大論的理論思辨與中國因應————作者:徐昕;
摘要: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規定了有限的禁止性補貼范圍,對此,美歐在晚近WTO改革以及新一輪的區域貿易協定中提議予以擴大。美歐擴大禁止性補貼的倡議和實踐將傳統的貿易救濟規則與競爭政策規則進行制度性疊加,同時將禁止性補貼與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導向和國有企業等問題捆綁在一起,共同服務于打壓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戰略。中國應明確,禁止性補貼的修訂和完善應在貿易救濟的制度框架下予以系統推進,堅持后果評估標準,不...
技術創新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異質效應與影響路徑————作者:李雪;
摘要: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技術創新對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的賦能作用愈發凸顯。在外貿轉型升級中充分釋放創新動能、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仍需厘清技術創新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內在邏輯及異質效應。本文在產品質量異質性模型的框架下,利用2001~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工業企業與海關的匹配數據,實證分析了技術創新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技術創新能夠帶動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