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雜志
關注()《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雜志簡介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月刊)創刊于1982年。1982~1984年為年刊,1985年為半年刊,1986年經批準改為季刊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其中,1986~1996為季刊;1997~2001為雙月刊;2002~2003為月刊;2004~2005為半月刊;2006~現在為月刊,為中文核心期刊。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是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主辦的國內物理力學與工程類影響因子最高的國家礦業工程、建筑科學與水利工程類核心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以反映我國巖石力學與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新動向,促進我國巖石力學學科發展和巖石工程實踐水平的迅速提高為宗旨。本刊也發表部分側重于工程應用的土力學方面的文章。為盡快交流最新的學術信息,本刊還發表近期博士學位論文摘要、會議簡訊、新書簡介與相關的學術動態。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文摘與引文數據庫、工程索引Compendex數據庫(核心)、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收錄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759;總被引頻次:1222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2.331;綜合影響因子:1.567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欄目設置
研究進展與工程實錄、博士學位論文摘要、動態等。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雜志投稿須知:
1、宗旨及內容:(1)反映我國巖石力學與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新動向,促進海內外學術交流,特別歡迎國家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重要項目的研究成果,倡導和鼓勵有實踐經驗的作者撰稿,并優先刊用這些稿件,本刊也發表少數側重于工程應用的土力學方面的文章;(2)為盡快交流最新學術信息,本刊還發表討論文章、近期博士學位論文摘要、會議簡訊、新書簡介及相關的學術動態等。
2、來稿內容為作者本人未曾公開發表過的研究成果,不涉及泄密問題;表述力求充實精煉;引用數字、資料應給出參考文獻;文字、數字、計量單位和符號應按國家有關標準、法規書寫清楚;圖表名、文題、作者名與單位、摘要、關鍵詞要譯成英文;插圖坐標線或框線要細于圖中的曲線,坐標變量和圖、表中數字要標明單位。
3、參考文獻請按文中引用的順序附于文末,在列出中文各項的同時,必須列出(或翻譯成)英文各項,英文各項中如單位名稱、出版社、雜志名等最好在網上一一認真核實,三或三位以內的作者名要寫全,三位以上的作者名用“等”(英文用“etal”)代替。
4、為了提高投稿質量和審稿質量、提高審稿專家的審稿費、減少或避免一稿多投現象,并在退稿時說明原因,本刊從2004年10月1日起,將對所有來稿收取審稿費和往來郵寄費共計壹佰元整(匯款信息:中國建設銀行武漢市小洪山分理處;同時,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和“《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編輯部”,也可從郵局匯款至編輯部,勿匯寄個人)。
5、來稿請用計算機排版稿,一式三份,通過郵局寄至編輯部送審。送審稿件一旦通過,編輯部將通知作者修改和按學報要求用WORD軟件重新排版。修改稿文件以軟盤或E-mail附件形式寄出,并同時通過郵局寄來修改說明和修改稿打印件各一份。送審未通過的稿件在3個月內通知作者作退稿處理。自寄出修改通知后一個月仍未返回修改稿者,編輯部將催問一次;在催問后一個月仍未返回修改稿者,作自動撤稿處理。
6、作者說明或承諾內容為:(1)論文為原作,沒有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2)論文沒有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等版權糾紛,引用他人的成果有明確的出處;(3)由多名身份真實的作者撰寫的論文,需共同簽名,并將錄用稿件告知承擔該項研究的負責人;(4)如該文獲得基金資助,請附相關基金證明復印件。
7、按修改稿返回的時間和稿件內容逐期安排發表。在發表前3個月寄作者經編輯和編輯部重新排版的清樣,請作者直接在打印清樣上校改后寄回編輯部。來稿一經發表,即按頁面酌寄稿酬,并贈送當期學報1份和抽印本10份。
推薦期刊:《巖石學報》
《巖石學報》主要報道有關巖石學基礎理論的巖石學領域各學科包括巖漿巖石學、變質巖石學、沉積巖石學、巖石大地構造學、巖石同們素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巖石成礦學、造巖礦物學等方面的重要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同時也刊載綜述性文章、問題討論、學術動態以及書評等。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熱–力荷載作用下考慮有效孔隙比的飽和黏土一維非線性熱固結耦合機制研究————作者:孫錦鑫;李江山;王平;韓麗君;薛強;
摘要:黏土在涉熱巖土工程項目中分布廣泛,其在非等溫環境下的固結行為將影響工程結構的長期穩定性。此外,黏土中通常含有結合水,占據了孔隙的部分空間且無法自由滲流。鑒于此,引入有效孔隙比來描述飽和黏土的孔隙特征,建立了熱–力荷載作用下的一維非線性熱固結模型。首先,考慮溫度變化對土體壓縮性和滲透性的影響,并針對溫度梯度引起的孔隙水遷移現象,引入熱滲效應來更準確地反映滲流特性。其次,綜合考慮傳導、對流和熱機械彌散...
不同種類煤巖碎塊彈射特征及沖擊動能指數測試————作者:趙同彬;郭磊;尹延春;肖亞勛;李世航;高子童;
摘要:煤巖動力破壞時通常伴隨著大量碎塊彈射,碎塊彈射距離和動能更易直觀反映試件破壞烈度。提出煤巖碎塊彈射動能測試方法,采用數值模擬算例驗證了方法的可行性,試驗研究不同種類巖石和煤體碎塊彈射特征,提出基于沖擊動能指數的沖擊傾向性分類方法,分析加載剛度對煤體碎塊彈射特征及沖擊動能指數的影響規律。研究表明:不同巖性的煤巖試件碎塊彈射特征差異性明顯,花崗巖、玄武巖碎塊彈射質量占比和彈射距離明顯大于強度低的砂巖、...
強動壓破碎軟巖巷道再造多重承載結構全空間協同支護技術研究————作者:徐佑林;吳少康;周波;鄭偉;吳旭坤;周澤;陳志松;張際濤;李彬;嚴紅;張傳玖;
摘要:為解決巷道及工作面開挖引起的區域應力復雜、強動壓破碎軟巖巷道圍巖維護難題。以貴州打牛場煤礦1570軌道石門為工程背景,綜合運用數值模擬、理論分析及現場工業性試驗多種方法開展研究。根據現場調查及數據監測,對1570軌道石門圍巖大變形及支護構件失效特征進行了分析;利用泡水試驗(結合XRD分析)、松動圈測試揭示了圍巖自穩性差的原因;采用數值模擬揭示了1570軌道石門開挖過程中應力分布規律,得出其變形破壞...
考慮井阻效應的PHDs處理疏浚淤泥堆場大應變非線性固結————作者:劉長森;李傳勛;
摘要:大量室內試驗和工程應用已證實真空壓力輔助水平排水板PHDs(Prefabricated Horizontal Drains)處理疏浚淤泥的優越性。但目前尚缺乏考慮井阻效應的PHDs處理疏浚淤泥固結理論研究�;贕ibson大應變固結理論,考慮PHDs的井阻效應,引入淤泥的非線性壓縮和滲透特性,建立真空壓力輔助PHDs處理疏浚淤泥堆場的大應變固結模型并獲得其解答。通過與已有的理想PHDs處理淤泥的自...
變幅沖擊荷載下水封洞庫雙隧洞巖體多波峰衰減效應的相似模型研究————作者:胡鴻麗;常素玲;叢宇;王肖珊;王在泉;張紀剛;李仁杰;江浩;
摘要:為研究變幅沖擊荷載對直墻拱形雙隧洞的影響,制備大尺寸高強度混凝土隧洞相似模型,使用自主研發的雙向受壓擺錘動力沖擊系統開展沖擊荷載試驗,利用超動態信息采集系統記錄變幅沖擊波和模型三向應變,同時采用數字圖像相關技術(DIC)表征表面應變和位移場,多角度研究擺錘沖擊下雙隧洞的突變特征,試驗結果表明:(1)擺錘施加的沖擊波頻率為100~200 Hz,波峰曲線存在3個時期即峰值遞增期、振蕩衰減期和平穩期,是...
考慮淤堵效應的多元排水體復合地基固結解析解————作者:許寶龍;盧萌盟;
摘要:多元排水體復合地基可結合不同排水體加速地基固結,而固結過程中排水體必然會出現淤堵現象,但目前尚未有考慮淤堵效應的多元排水體復合地基固結解析解答�;诖耍刖桦S時間指數衰減的數學模型和4種樁–板布置形式,建立碎石樁聯合塑料排水板的多元排水體復合地基固結模型,考慮地基土內同時存在流向碎石樁與排水板的徑向雙向滲流與涂抹效應,基于等應變假定,通過分離變量法、傅里葉函數正交性等數學物理方法,分別給出考慮...
考慮Ⅰ-Ⅱ 型斷裂韌度的隱伏溶蝕裂隙擴展突水機制————作者:馬恩臨;賴金星;王萬鋒;邱軍領;
摘要:在自然營造力作用下,隱伏溶蝕裂隙多屬壓剪應力狀態。為建立有效的拉伸-剪切開裂判據,首先通過最大周向應力(MTS)準則建立了含水壓隱伏溶蝕裂隙斷裂臨界條件,然后根據莫爾-庫侖強度理論建立了剪切斷裂準則。最后,參考改進最大能量釋放率準則量綱形式,結合以上拉伸-剪切斷裂準則建立了基于KⅠC和KⅡC的Ⅰ-Ⅱ型復合斷裂準則(M準則)。其可視為MTS準則在Ⅱ型成分較...
堆石顆粒強度尺寸效應和應變率效應研究————作者:鄧遠航;遲世春;閆世豪;
摘要:為研究堆石顆粒在地震荷載下的破碎強度及其尺寸效應與應變率效應的耦合機制,采用自主研制的TPWS-800中等應變率加載試驗機,對大連石灰巖進行了單顆粒強度破碎試驗,顆粒的粒徑范圍為60到300 mm,位移加載速率為0.01,0.1,1,10 mm/s。試驗結果表明:大尺寸顆粒的特征強度提升幅度大于小顆粒,表明大顆粒的強度率效應增強,而應變率提高將導致尺寸效應減弱。基于廣義最弱鏈Weibull模型,采...
浸水作用下灰巖縫合線剪切強度劣化機制及等效模擬方法————作者:楊超;李天一;王嬌;蔣淏南;熊赟;潘惠雄;
摘要:灰巖本身較為致密、透水性低,其內部的結構弱面才是巖體導水并導致工程失穩與破壞的關鍵因素。為分析浸水作用下灰巖縫合線構造剪切力學特性的劣化特征與機制,在現場調查的基礎上對縫合線進行了分類,并制備了試樣以開展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寬度b<1 mm的縫合線與完整灰巖類似,浸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黏聚力c值的降低上,但降低幅度不大(約11.0%);而1 mm≤b≤5 mm和b>5 mm的縫合線在浸水后則主要表...
花崗巖滯后應變型巖爆模擬試驗中破壞特征分析————作者:王洪建;張金然;劉冬橋;趙菲;石曉閃;任富強;王闖;
摘要:應變型巖爆按照其成因可分為瞬時型和滯后型巖爆,利用深部巖爆模擬試驗系統對花崗巖開展真三軸卸載滯后應變型巖爆模擬試驗,監測聲發射信號并進行參數和波形定量分析,利用高速攝影記錄巖爆破壞過程,觀察巖石表面破裂特征,多角度揭示巖爆發生機制。結果表明:花崗巖在三向加載-單面卸載-軸向加載的特殊應力加卸載條件下,發生了猛烈的滯后應變型巖爆破壞;巖爆破壞前,聲發射振鈴計數呈現出密集爆發式增長而b值出現突然間的持...
考慮顆粒破碎的粗粒土非正交彈塑性本構模型————作者:路德春;卓宇航;周鑫;杜修力;
摘要:粗粒土在大應力作用下易發生顆粒破碎現象,導致土體級配改變,影響其剛度和變形特性。通過分析不同級配條件下粗粒土的應力應變行為,討論了顆粒破碎對土體剛度特性和變形行為的影響。基于試驗揭示的顆粒破碎規律,提出了粗粒土各向同性壓縮線與臨界狀態線的顆粒破碎演化方程。將屈服函數中的破碎率作為本構變量,結合一致性條件,從塑性應變增量大小的角度反映了顆粒破碎產生的額外體應變。基于非正交塑性理論,以狀態變量為媒介,...
深埋走滑斷層錯動作用下巖體變形特征及其受地應力的影響————作者:張寧;周輝;高陽;朱勇;盧景景;趙成偉;程廣坦;
摘要:斷層錯動引起巖體嚴重變形,進而導致深埋隧洞等深埋結構產生破壞。為了研究深埋地應力條件下,斷層錯動引起的巖體變形特征及其受地應力的影響,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首先,開展了深埋走滑斷層錯動物理模型試驗,研究了斷層錯動作用下,巖體變形特征。然后,將非局部模型應用于數值模擬研究,分析了地應力對巖體變形特征的影響。結果表明:(1)斷層錯動作用下,斷層破碎帶內形成主要破裂,斷層沿主要破裂做剪切運動;(2)巖體位移...
考慮干濕效應的土工織物-殘積土界面靜動力剪切特性————作者:馮雨泉;朱銳;周峰;郭萬里;張凌凱;王夢玲;
摘要:土工織物廣泛應用于殘積土邊坡加固與防護,而不同干濕條件下土工織物-殘積土界面靜動力剪切特性尚不明晰。開展考慮干濕效應的土工織物-花崗巖殘積土界面單調剪切試驗和界面循環剪切試驗,描述了織土界面剪切應力-位移關系、界面抗剪強度指標、界面剪切剛度等指標隨干濕次數、干濕幅度的發展過程與演化機制。結果表明:在單調剪切下,織土界面粗糙度隨干濕效應增強而逐漸增大;相較于干濕幅度,干濕次數對織土界面強度指標影響更...
含不同裂隙數量砂巖注漿前后力學特性試驗研究————作者:陳軍濤;喻軍健;李果;徐常龍;范銘今;王云昊;焦斌;
摘要:為探究裂隙數量對巖石注漿前后強度的影響及裂紋擴展規律,開展了不同裂隙數量砂巖注漿前后力學特性試驗研究,結合XTDIC和聲發射系統,從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來研究裂紋擴展規律。試驗結果表明:(1)隨著裂隙數量增加,應力–應變曲線壓密階段時間變短,并提前進入裂紋發育與擴展階段,強度衰弱系數隨裂隙數量呈冪函數增長趨勢,平均抗壓強度降低了15.82~53.32%。1∶1水灰比漿液下強度修復系數隨裂隙注漿數量呈指...
基于時間概率模型的降雨型滑坡精細化氣象預警研究————作者:宋宇飛;李祥;范文;于寧宇;曹琰波;鄧龍勝;陶虹;
摘要:基于經驗降雨閾值(ERT)的滑坡氣象預警模型預警成功率一直較低,而時間概率模型(TPM)有望彌補這一缺陷。為此本文進行了對比實驗。首先采用有效降雨量-降雨持時(EE-D)和當日-前4日有效降雨(R0-AE4)構建了兩套TPM模型;使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和相關性系數對ERT/TPM的判別能力及預測能力進行評估;之后耦合滑坡時空概率,提出了概率式氣...
溝谷區淺埋煤層礦壓顯現時空特征辨識及預測方法研究————作者:許慧聰;來興平;單鵬飛;郭中安;薛珂;閆鐘銘;王華川;徐港;孟政;
摘要:西部礦區已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核心“壓艙石”,礦壓顯現時空特征辨識與預測是助力西部淺埋煤層工作面安全智能開采的關鍵一環。上坡段開采關鍵層缺失引起采場應力時序演化與支護系統空間差異的耦合作用導致溝谷區淺埋工作面礦壓顯現規律更為復雜,嚴重影響礦壓顯現智能預測精度。為此,針對淺埋煤層工作面采場數據差異化分布導致礦壓預測精度不高問題,提出了一種考慮主關鍵層缺失“斜臺階巖梁”物理約束及支架壓力數據時空特征...
復雜斷裂下多簇水力裂縫非均勻擴展的物理模擬實驗————作者:譚鵬;邢岳堃;韓泰森;陳金龍;徐杭;陳朝偉;
摘要:針對含天然斷裂帶頁巖氣儲層段內多簇壓裂裂縫難均衡擴展的難題,本研究設置了含復雜斷裂帶的多簇壓裂物理模擬試驗,制樣及泵注兼顧多簇裂縫根據擴展優先級分配進液、可獨立監測各簇流量且試樣內預制天然斷裂帶,依據裂縫擴展特性、地應力與幾何的工程-實驗相似性,得到了實驗與工程參數的相似對應關系,實驗研究相似于工程的每簇0.825 m3/min與3.3 m3/min排量...
基于GB-DDA方法的巖石細觀非均質性對其壓縮力學特性影響研究————作者:高善鏵;張開雨;楊玫;劉豐;朱看遠;
摘要:非連續變形分析(DDA)方法是一種可模擬變形離散塊體系統的隱式離散元方法。為探究礦物晶粒對巖石加載過程中微裂紋萌生、擴展和貫通等破裂過程的影響機理,基于DDA方法建立滿足統計規律的Voronoi礦物晶粒模型(GB-DDA)。通過與室內試驗結果對比,細觀參數標定后的GB-DDA能準確模擬Barre花崗巖在拉壓情況下的力學響應,實現晶內和晶間損傷演化過程定量分析;結合準靜態單軸壓縮實驗建立多組不同平均...
深部巷道錨注支護結構時效特性理論分析————作者:孟慶彬;張烜;葛政宇;韓緒;安剛健;
摘要:針對深部巷道變形速率快、變形量大、難支護等工程問題,采用巖石流變理論開展了深部巷道錨注支護結構時效特性分析,構建了可反映錨注支護結構變形特性的流變元件,結合淮南深井礦區朱集西煤礦深部巖巷圍巖變形監測數據,揭示了“錨噴+錨索/U型鋼支架+注漿”支護單元(體/結構)在不同支護時期的變形規律。研究結果表明,單一的錨噴支護難以維護深部巷道圍巖穩定,采用錨噴+錨索/U型鋼及注漿加強支護,且發揮各支護單元的承...
實時高溫高應力真三軸壓裂試驗系統研制與應用————作者:郭武豪;郭印同;常鑫;吳明洋;賀宇廷;畢振輝;張鑫傲;滕世龍;王磊;楊春和;
摘要:為研究深部油氣、地熱能儲層改造中巖石起裂及壓裂裂縫擴展規律,自主研制了實時高溫高應力真三軸壓裂試驗系統,縮小了室內壓裂物模試驗條件與真實深部儲層環境之間的差距。該系統主要用于模擬300 mm立方體巖樣在深部儲層原位環境下的壓裂裂縫擴展行為,并對裂縫擴展過程中應力、位移、泵壓、排量、聲發射信號等參數進行監測及處理。該系統X、Y、Z三個方向應力最大可加載至88 MPa,試樣內部可加溫至350℃,智能調...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