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學海
關注()《學海》教育雜志,創刊于1990年,是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綜合性學術刊物,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學海》設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主題研討、專題論文、學術評論與學術書評等欄目。主題研討就學術界關心的重要問題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專題論文涵蓋社會科學各學科,尤其以哲學、社會學、歷史學、法學、經濟學為主,發表的論文強調在文獻評述的基礎上對某一論題的研究有所推進。學術評論就各學科的趨勢、觀點、方法與著作進行有深度的評述與討論。學術書評對新近出版的學術專論進行評介、力圖從總體上跟蹤中國學術的進展。《學海》倡導樸實、嚴謹的學風,為重建現代中國的學術傳統做出自己的努力
《學海》現有工作人員6人,其中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1人,博士1人,另有兼職編輯數名。
《學海》被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錄。2000-2001江蘇省理論宣傳優秀欄目一等獎、2002年首屆江蘇期刊方陣優秀期刊獎、2004第二屆江蘇期刊方陣優秀期刊獎。
學海雜志欄目設置
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文學
學海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閱讀推薦:晉中學院學報
《晉中學院學報》是晉中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主要辟有:政史研究、晉商文化研究、漢語言文學研究、理科教學研究、基礎教育研究等欄目,凡上述領域的學術理論文章均可備選,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惠賜稿件。
學海最新期刊目錄
自動的悖論:人工智能的勞動、物質與全球區隔————作者:何祎金;
摘要: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在全球引發了自動化旋風,對傳統職業和社會結構的沖擊催生了人類被取代和僭越的社會焦慮。人工智能的技術實踐并不是局限在數據實驗室的科學試驗,更是一個需要傾注大量資本、資源和人力的勞動生產過程。但是自動化的修辭和敘事在傳遞一種單向度技術福音的同時,也隱藏與屏蔽了自動化實現過程中不斷創造的勞動需求與物質資源消耗。龐大且廣泛的勞動參與不僅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基礎,非西方的人力資源亦被接入西...
探索中國新型產業政策的調整方向與改革舉措————作者:張杰;
摘要:中國正處于依靠推進新型產業政策來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相適應的新型產業政策體系,是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前沿領域之一。本文在歸納分析當前中國各級政府既有產業政策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以下四個角度重點提煉和闡釋需要加強和完善的新型產業政策的方向:一是進一步強化產業鏈供應鏈一體化的系統性布局;二是積極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有機融合;三是積極推進金融政策和產...
中國國有企業產權變革的社會邏輯————作者:王慶明;
摘要:在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國有企業不僅是一般的經濟組織,而且承擔著重要的社會功能。從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產權界定的難題出發,文章重新檢視了企業與產權兩個基礎性概念,并從產權社會學視角揭示出國企產權變革是涉及企業所有權置換和職工身份置換的“雙向進程”。在制度分析和組織分析的基礎上,文章提出“把人帶回產權分析的中心”,并從長時段考察“工人是企業主人”這一主人翁話語的認知基礎與產權意涵。在國有企業產權變革...
網絡暴力預防治理的法實現——基于網絡影響力的視角————作者:朱笑延;
摘要:數字時代網絡暴力的法律規制呈現出預防治理的全新面向。洞悉網民群體在數字化交往互動過程中頻繁實施網絡暴力的規律性因素,成為理解網絡暴力預防治理的邏輯起點。引入網絡影響力的分析視角可以發現,網絡暴力表面上體現為“烏合之眾”的自發聚集,實則受到自媒體片段化新聞的內容影響力吸引、大V等“意見領袖”情緒化發言的輿論影響力誘導以及網絡平臺流量化運營的媒介影響力刺激。網絡暴力預防治理的法治角色并非直接限縮網民群...
《民法典》關于法人財產權規定之評析————作者:韓松;
摘要:我國《民法典》第269條規定,營利法人對其不動產和動產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營利法人以外的法人,對其不動產和動產的權利,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章程的規定。分析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知,營利法人財產的所有權最終歸屬于其股東等出資人;而機關法人和事業單位法人支配的不動產和動產的所有權則屬于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財產的最終所有權屬于本集體的成員集體,農村...
網絡暴力信息的看門人治理——以《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為中心————作者:單勇;李林;
摘要:網絡暴力信息治理是一個多層次主體協同共治的過程,其中以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看門人治理發揮了基礎性作用。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實現了對看門人治理的系統性制度安排,確立了看門人監測識別、阻斷報告、防護取證等一攬子義務性規定。但在實踐中對看門人治理的探索并非一帆風順。在監測識別環節,網暴風險監測有時難以精準識別具有隱蔽性、情境性的網暴行為;在阻斷報告環節,針對錯誤處置的申訴機制...
媒介技術條件下社交直播電商的時間管理策略及其規范————作者:戴辛夷;姚君喜;
摘要:隨著網絡媒介技術的發展,社交直播電商成為購物新渠道。本研究以抖音平臺為樣本,運用網絡民族志方法,剖析直播電商的時間管理策略與規制。社交直播電商涉及三個方面:主播將時間要素融入商業模式,平臺提供多樣化時間操作環境與工具,商家構建個性與共享媒介時間。主播借助平臺工具激勵用戶延長在線時間、掌控時序節奏、多線程占用控制,基于話術加速強化“現在”敘事、制造和描繪消費時機。但平臺時間規制存在諸多縫隙,如操作工...
大型數字平臺“扼殺型”并購的理論澄清與規制向度————作者:劉大洪;孫晨赫;
摘要:大型數字平臺通過密集的初創企業并購建立各自巨大的網絡生態系統。“扼殺型”并購理論認為,該類并購將會對競爭、創新及初創企業融資造成損害,這種觀點是片面甚至錯誤的,與數字平臺并購市場的客觀現實相悖。初創企業并購契合數字平臺規模經濟、網絡外部性與雙邊市場的特征,但同時,大規模并購很容易形成壟斷性市場結構,誘發反競爭行為。為預防潛在競爭損害,應結合數字平臺發展規律,在謙抑性理念和可競爭性市場理論指引下,采...
中國式現代化敘事話語分析:本土特征與全球視野————作者:陳婷婷;
摘要:在全球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式現代化敘事話語把“現代化”這個人類共享的命題從西方狹隘敘事的文本中解放出來,在堅持和維護人類現代文明多樣性的同時,賦予了“現代化”術語新內涵、新特質,形成了真正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方法與范式。中國式現代化敘事話語是按照“四個現代化”“小康社會”“三步走”“兩個一百年”“中國式現代化”等發展階段以集義聚合方式不斷發展而成的。這個話語根據現代化概念、敘事話語多維性、敘事話語內容...
從傳統生產力到新質生產力:替代還是迭代?————作者:米加寧;李大宇;董昌其;
摘要:本文立足復雜性科學,對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的關系及其演化規律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探討。首先提出新舊動能轉換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強調準確認識新舊生產力轉換規律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進而對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的內涵特征進行了辨析,揭示了二者之間的傳承與遞進關系,并從復雜性視角闡釋了其演變過程的非線性、涌現性等特征。再次,深入剖析了新質生產力對傳統生產力的替代效應和迭代效應,描摹二者在動態演化中...
二分法意義下的傳播理性研究————作者:方延明;
摘要:人工智能時代是人類迎面的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業已成為常態。媒介傳播作為社會科學中理性與非理性交互碰撞的巨大信息場、輿論場、文化場和重要社交平臺,被推到時代的C位,無可替代。借助“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二分法,廓清傳播實踐的路徑最優化以及傳播訴求的價值最大化,對當下媒介傳播仍然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觀”的哲學審思————作者:亓光;
摘要:探究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觀”,對把握中國式民主的優越性并推動其發展意義重大。精準把握過程概念的哲學維度,科學分析其內涵并系統呈現“全過程”的政治哲學意蘊,是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觀”的前提。實踐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蘊含獨特的“過程觀”源自重大立法決策等具體民主實踐的“小過程”,拓展升華為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治理體系的“大過程”。二者緊密依存、協同共進。在全面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時,制度成熟定型是關...
“規定即否定”與“共在中此在”——概念構建的主體性與共享性————作者:徐勇;任珽玉;
摘要:<正>在康德看來,“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以經驗開始的”,但還存在“一種獨立于經驗、甚至獨立于一切感官印象的知識”。(1)這種知識具有抽象性,概念則是這種知識的精華,是知識大廈的基石。知識的力量在于概念的力量,知識生產的重要成果是概念,知識生產力的重要標準是概念的數量和質量。概念是對事實經驗的概括,也是分析解決問題的工具。概念構建是知識生產活動。知識生產者能否生產概念,生產什么概...
比較政治學概念創新的三波浪潮——歷史脈絡下的概念范式轉型————作者:景躍進;
摘要:<正>在重視自主知識生產和理論創新的背景下,概念問題正在得到國內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以概念為主題的學術活動,從官方倡導、學者呼吁到媒體推動,從專題研討會到論文和著述的刊發,可謂勃然興起,蔚然成勢。與此同時,新術語新概念如過江之鯽,不斷涌現。諸般熱鬧之下,難免有魚龍混雜之嫌。雖然當下很難給出一個全面而準確的局勢判斷,但若說相關研究正處在一個從自在到自覺的轉變之中,大概是站得住腳的
概念普遍性與特殊性的三個表現維度————作者:郭忠華;
摘要:<正>近年來,建構與中國國情相一致的本土標識性概念體系已成為學術界的共識和國家戰略,本土概念建構意識增強和本土特色概念供給增多已成為當前的突出現象。伴隨這一進程,學術界的反思意識也明顯增強,其中既包括對概念泛濫現象的批評,也包括對提升概念質量的建言。前者的聲音盡管難免刺耳,但卻是給概念建構者提出的警醒,使之在概念建構過程中更加謹慎,但概念建構質量的提升需要有更加正面和可行的建議。后者正好彌補了這方...
基層政策執行的組織方式與適應性——一個類型學分析————作者:崔晶;
摘要:基層政策執行扮演著聯結國家與社會的角色。面對正式規章政策與地方實際情境間的偏差,基層政策執行在松散與緊密關聯的組織方式與政策適應程度兩個維度的影響下,呈現變通性執行、象征性執行、適應性執行、試驗性執行、創造性執行、行政性執行等類型特征。這些類型在不同的時空情境下,會呈現彼此間動態的循環變換過程,即從行政性執行到變通性執行(命令與調適)、從變通性執行到試驗性執行(適應與試點)、從試驗性執行到創造性執...
基本公共服務城鄉治理融合發展:理論內涵、體制機制與推進策略————作者:翁列恩;
摘要:基本公共服務城鄉治理融合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圍繞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制度建設,以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為核心,以縮小城鄉差別為主攻方向,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務治理現代化理論和實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應“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因此,基于城鄉融合發展的分析視角,將基本公共服務與城鄉治理融合相結合,從“...
走出概念普遍化和本土化中的四個誤區————作者:王寧;
摘要:<正>近些年,關于社會科學概念或理論的普遍化和本土化(或中國化)的討論文獻已是汗牛充棟。這些討論大大加深了我們對社會科學概念(或理論)的普遍化和本土化的關系認識,但是,縱觀這些討論,一些可能的陷阱或誤區并沒有完全被消除。因此,要讓討論進一步深入,有必要對這些誤區進行辨析。不過,盡管潛在誤區不少,本文不準備對所有的誤區都加以分析,而僅僅集中分析以下四種:第一,虛假獨特性誤區;第二,虛假普遍性誤區;第...
概念建構的兩種策略及啟示————作者:郭臺輝;
摘要:<正>科學研究是探索未知世界,并將其由未知變為已知的過程,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給未知事物“命名”,以所用之名來理解和解釋所指之實,從行之不覺走向行之自覺,把“知道”(know)轉變為“知識”(knowledge)。命名即為概念建構,這是把直觀直覺與經驗觀察創造性地轉化為命題、理論和知識的最基礎環節。然而,概念建構不易,時刻面臨特殊性與普遍性之間的轉化、關聯、矛盾與沖突
澳門勞工政策的發展:雇員保護視角————作者:婁勝華;唐純林;
摘要:勞工政策是政府為保障勞工權益而制定的政策。澳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制定勞工政策,經過回歸后的發展,逐漸形成系統化的勞工政策體系,并在雇員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考慮到澳門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時對比內地以及國際標準,澳門勞工政策對勞工的保護水平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澳門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增強勞工保護意識,從優化福利政策類型,加強弱勢就業群體的保護等方面對相關政策加以完善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