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上海翻譯
關注()《上海翻譯》中文核心期刊,創刊于1986年,由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主辦。
《上海翻譯》是學會會刊,也是中國外語類核心期刊以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的源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辦刊宗旨:探討翻譯理論,傳播譯事知識。總結翻譯經驗,切磋方法技巧。廣納微言精理,側重應用翻譯。把握學術方向,推動翻譯事業。
《上海翻譯》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錄。
上海翻譯雜志欄目設置
翻譯理論、科技翻譯、經貿翻譯、翻譯方法與技巧、文化與翻譯、翻譯教學、詞語譯述、譯者論壇
上海翻譯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
上海翻譯雜志社征稿要求
一、稿件要求
1.來稿要求有新意,論點明確,材料可靠,語言簡練,文從字順。文章長短不限,一般不要超過10000字。
2.來稿要求稿面整潔,文、表清楚。稿件文字使用國家公布的通用簡化漢字,文中涉及的計量須用國家法定的計量單位制。外文一律用印刷體書寫,英文行文中的漢語拼音用斜體。
3.我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網絡化制度。在寄送紙質稿的同時,請通過我刊的電子郵箱寄送電子稿,以word文件或pdf文件的形式寄送。
4.請勿一稿多投,請勿寄個人。
二、稿件格式要求
1.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書寫:論文標題,姓名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作者介紹,聯系電話、郵箱。
2.題目不超過20個字,副標題不超過18個字;摘要字數130—150字;關鍵詞:3—5個;參考文獻只列在文中出現者,以在文中出現先后為序。文獻格式書寫為:序號、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社地點)、出版年份,
3.正文中的注釋使用腳注形式,注釋必須是對正文內容的附加解釋或補充說明,參考或者引用的文獻不可作為腳注。
4.正文中有金文、甲骨文、簡帛文字,用另紙按順序描繪,務必圖像清晰,以便掃描。如果造有字體,可將字體一并發來。
三、稿件處理
1.本刊從收稿之日起3個月之內處理完稿件,采用者,將發給錄用通知單;未采用者,可自行處理。限于人力,本刊不予退稿,請自留底稿。
2.采用者從網上發來電子稿修訂定本,以備采用。
閱讀推薦:中國翻譯
《中國翻譯》是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刊,譯界高水平學術刊物。本刊宗旨為:反映國內、國際翻譯界前沿發展水平與走向、開展譯學研究,交流翻譯經驗,評價翻譯作品,傳播譯事知識、促進外語教學,介紹新、老翻譯工作者,報道國內外譯界思潮和動態,繁榮翻譯事業。《中國翻譯》是大專院校外語師生、翻譯工作者和翻譯愛好者交流醫學和翻譯實踐經驗窗口,進行學術爭鳴的園地。
上海翻譯最新期刊目錄
轉譯文學經典建構:續經典化————作者:張甜;王小曼;
摘要:轉譯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但后續并未順利完成由轉譯向直接翻譯的轉型,大量轉譯本被擱置,經典化歷程被中斷。本文聚焦具有經典性價值的轉譯文學,探析轉譯文學經典化內外互動原理,溯因經典化過程中斷,并未完成經典化的根源,演繹挖掘出重譯與回譯兩條續經典化路徑,史實并舉,據轉譯本體要素建構轉譯理論,為經典化轉譯文學的傳播提供有益的借鑒
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2024年年會暨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勝利召開
摘要:<正>2025年,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迎來了成立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四十載砥礪前行,學會在推動科技翻譯事業發展、促進學術交流、培養翻譯專業人才等方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已成為上海市乃至全國翻譯領域的重要學術力量。為了回顧學會40年的發展歷程,總結過往經驗并展望未來,同時深入探討大語言模型背景下科技翻譯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一步推動科技翻譯的創新發展,2025年3月8日,“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2024...
壯瑤民族花卉藥膳翻譯研究————作者:陳立群;顧蘋仟;岑思園;
摘要:藥膳養生文化是中醫藥養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壯瑤族養生藥膳本草》《壯醫實用藥膳》書中25種壯瑤花卉藥膳食材為研究對象,以知識翻譯學理論為指導,將花卉藥膳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參照ISNTCM和ISTTM兩大國際英譯標準,采用SPSS統計分析方法,分析留學生對相關術語英譯文化接受度,提出契合壯瑤花卉藥膳術語的翻譯原則及英譯策略,提高壯瑤花卉藥膳的知識翻譯精準度和文化翻譯適應度,拓寬壯瑤...
概念翻譯的系統觀:以中華傳統思想文化概念英譯為例————作者:李德俊;褚慧英;
摘要:概念是思想的基本單位,它幫助我們理解復雜的物質和精神世界,概念的理解和傳達對于翻譯來說也至關重要。由于漢英語言的差異,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中華傳統思想文化概念的翻譯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譯者囿于個體概念的對譯,忽視了從系統的視角進行統籌。本文認為,概念總是存在于語言文化系統中,該系統具有集合性、關聯性、動態性、整體性和目的性等特征,概念翻譯應該跳出原子觀的藩籬,從系統觀的角度來考量。為了在譯...
搏擊譯海:錢紹昌影視翻譯活動述評————作者:袁麗梅;
摘要:錢紹昌先生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影視翻譯領域的先驅,在翻譯理論與實踐方面均作出過重要貢獻。本文簡述其生平與翻譯活動,梳理其譯介心得,展示他對譯界的深遠影響,以深切緬懷這位堅韌、睿智、風趣的譯壇前輩
從“管理”到“治理”:國家翻譯能力要素構建中的理念轉型————作者:仲偉合;楊艷超;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科技及文化的日益發展,國家的翻譯需求也日趨復雜和多元化,這要求我們對國家翻譯能力的建設進行深刻反思和全面提升。國家翻譯能力的提出,旨在從國家層面系統性地提升翻譯質量和翻譯工作效率,以應對全球化帶來的語言、文化和信息交流挑戰。國家翻譯能力的維度通常包括國家翻譯管理能力、國家翻譯實踐能力、國家翻譯傳播能力和國家翻譯發展能力四個子能力。這些維度涵蓋了翻譯政策制定、翻譯實踐操作、翻譯成果傳播...
人工智能時代國家翻譯教育能力的要素構建與發展研究————作者:李德超;李智;
摘要:在人工智能時代與國家翻譯能力需求的雙重背景下,構建國家翻譯教育能力尤顯重要。本文在前人提出的國家翻譯能力框架下,對三級指標國家翻譯教育能力進行細化分析,建立國家翻譯教育能力框架。框架中翻譯教育能力包括翻譯教育投入、過程和產出三個指標。翻譯教育投入包括教育規劃和教育師資等;翻譯教育過程包括課程體系、教學手段、教學資源、過程監控與評估、實習基地等;翻譯教育產出包括教師產出、學生產出和機構產出。結合框架...
《黃帝內經》七情術語翻譯的范疇化闡釋————作者:楊渝;楊楓;
摘要:《黃帝內經》“七情”學說是中醫心理學研究和臨床診療的理論淵源。七情術語分散于《黃帝內經》的129個篇章,大量古老的術語需要跨越古漢語—現代漢語—英語進行二度翻譯,系統性翻譯的難度較大,亟待整理、分類和提煉系統的翻譯策略。以《黃帝內經》七情術語為樣本,采用認知語言學的原型范疇理論進行分類,構建七情術語范疇化翻譯模型,可以形成穩定的術語翻譯體系,從方法學的角度為中醫術語翻譯體系研究提供新思路
中醫術語標準化翻譯概念關系重構探析————作者:范武邱;高鑫;
摘要:中醫術語的標準化翻譯是中醫理論與文化“走出去”的必由路徑。中醫術語翻譯研究目前還缺乏從術語學視域將中醫術語作為術語系統的整體考量,對先于中醫術語名稱而存在的中醫學概念及概念間關系的研究還有待加強,對中醫術語作為概念系統的觀照尚嫌不足。中醫術語標準化翻譯及外譯術語系統的建構應當充分考慮中醫學概念及各概念間可能的內在關聯,采用變通適切的翻譯方法,力求實現本源術語概念在譯入術語系統中的有效重構,促進中醫...
是誰動了庫恩的“范式”?———“范式”變異之譯介促因分析————作者:方芳;
摘要:80年代庫恩的“范式”概念通過三大譯介刊物引入中國。而今,在論及學科發展和演進過程時,各路學者近乎言必稱“范式”。學界所理解的此“范式”已非彼“范式”。自然科學領域尚且在“范式I”中運用,在某種程度上丟失了“范式II”,而人文社科領域的“范式改良”大都已經偏離了庫恩的原意。本文提出“范式”之所以出現形似神失,除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之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譯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些譯介因素包括時代因...
國家口述影像能力:中國內地與香港比較研究————作者:鄢秀;周曉彤;林蘇;
摘要:口述影像是將圖像轉換為口頭文字,使視障人士獲取視覺資訊的一種無障礙服務。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分別在2003年和2009年舉辦了首場正式的口述影像電影放映會,引起公眾和學術界的關注,兩地的口述影像管理、實踐、研究和培訓迅速發展。然而,有關口述影像的討論往往側重于個人和機構的能力,少有研究比較兩地的口述影像能力。目前尚不清楚地方政府機構、非政府機構和個人在口述影像的管理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各種媒體產品中...
國際大都市翻譯能力:概念、評價、意義————作者:任文;
摘要:全球化時代,國際大都市作為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其翻譯能力對都市國際形象建構、地方文化價值傳播、外向型經濟發展、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等至關重要。然而,“國際大都市翻譯能力”這一概念在學界尚未得到充分探討,實證與跨學科研究匱乏。理論層面,本文基于經濟學、語言學、翻譯學中有關國際大都市、城市語言/外語能力、國家翻譯能力的既有研究,結合其他城市能力評價成果,界定“國際大都市翻譯能力”的概念內涵...
國家翻譯技術能力與大語言模型————作者:李德鳳;王華樹;劉世界;
摘要:國家翻譯技術能力作為提升國家翻譯能力的核心支撐,正日益成為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資源。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大語言模型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國家翻譯技術能力,其崛起為國家翻譯技術能力的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和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從國家視角審視,大語言模型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技術規劃不足、數據安全隱患、文化適配性不足以及技術標準缺失等。本研究從國家翻譯技術能力構建的戰略視角出發,提出融入國家戰略規劃、完善...
清末國際法國家翻譯實踐探賾——以丁譯《萬國公法》為中心————作者:龔茁;熊鑫;
摘要:兩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急于了解國際規則,積極引入國際法,意圖維護國家外交利益,國際法的翻譯也因此具備了國家性的特征。《萬國公法》是近代中國第一部完整譯入我國的西方國際法學著作,也是清末國際法國家翻譯實踐的代表作品。然而,《萬國公法》的譯者丁韙良作為清政府認可的國際法國家翻譯實踐的低位主體,借高位主體普遍不通曉外語,未能對《萬國公法》構建有效的譯文質量管控體系之機,在全權大臣、駐外使臣、領事裁判權、...
作為文化“拱廊”的譯者:重審本雅明的譯者身份和翻譯哲學————作者:房春光;
摘要:本文從本雅明的翻譯實踐出發,闡明他作為文化“拱廊”的譯者自覺主要源自對不同文化的熱愛。本雅明認為,語言不為他者傳達信息或意義而服務,而是以自身為媒介呈現語言的精神本質,因而不可工具化;作為文化“拱廊”的譯者,以一種辯證透視的哲學視角將居于拱廊兩側的語言聯結起來,通過語言間的差異性讓純語言之光更為完整地呈現出來。在本氏從詞到詞、從語言到語言的翻譯理念下,隔行而譯的《圣經》是最理想的譯本樣態。在數字人...
戲劇翻譯的“可表演性”之辨————作者:陳婧瑗;
摘要:戲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劇翻譯是中國戲劇進行國外傳播的再創作,有助于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效度。“可表演性”是戲劇翻譯研究的熱點議題,其存廢之爭也是學者研究的核心話題。本文借助“表演”視角對“可表演性”的起源和功能進行梳理,探尋其與戲劇和戲劇翻譯之間的關聯性,以明確“可表演性”在戲劇領域中的具體定位。研究發現,“可表演性”起源于言語行為理論的相關概念,是戲劇文學的固有屬性。...
生成式智能時代的人機協同翻譯素養研究————作者:楊艷霞;陳瑩;魏向清;
摘要:隨著生成式智能技術的發展,人機協同翻譯模式逐漸成為常態。然而,人機協同翻譯過程中的協作問題并未得到充分重視。本文從數字素養、機器翻譯素養切入,提出“人機協同翻譯素養”這一新概念,深度剖析人機協同翻譯素養的內涵與結構,進而基于布魯姆認知分層理論,建構人機協同翻譯素養結構模型,探索人機協同翻譯素養培養路徑,以期為生成式智能時代的翻譯人才培養、人機協同翻譯素養測評工具的設計與開發提供參考
視聽翻譯教學云平臺OOONA EDU的實踐教學與超越————作者:苗菊;曾朵;
摘要:視聽翻譯教學云平臺OOONA EDU已在教學應用中展示出對視聽翻譯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應用價值。它是服務于媒體本地化完整流程的視聽翻譯云端工作平臺OOONA的分區平臺,專用于視聽翻譯人才培養。本文論述視聽翻譯教學云平臺OOONA EDU的相關背景、教學流程和實踐體驗,分析視聽翻譯媒體本地化支持工具的功用,并對比國內視聽翻譯實踐常用軟件及平臺,提出OOONA EDU的優勢。由此指出語言基礎設施建設的云...
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輔助翻譯教學研究————作者:隋曉冰;周宇薇;謝洪;
摘要:新文科理念強調文理交融,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運用到翻譯教學中。但現有翻譯教師技術素養不高、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評價方法單一,滿足不了新文科建設發展的需要。本研究在教師技術素養要求、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三方面分析人工智能輔助翻譯教學的客觀要求,并基于此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輔助翻譯教學的實踐路徑,以彌補現有翻譯教學不足,促進翻譯教學數智化發展,助力新文科建設
民國時期醫學期刊對國外醫學新知的選擇和翻譯——以《醫文摘要》為例————作者:王利娜;
摘要: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對“民主”“科學”理念的倡導,民國時期的科技翻譯事業蓬勃發展,對國外醫學新知的翻譯尤為活躍。本研究以民國時期醫學期刊《醫文摘要》為例,對其譯文的底本來源、主題和主要譯者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醫文摘要》底本來源于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等16個國家,源自美國的譯文最多,約占譯文總量的79%,底本來源刊物多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權威醫學期刊。譯文主要有摘要、綜述、書評和消息四種類型。以...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