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是河南省周口師范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雙月刊),1984年創刊,名為《周口師專學報》。1998年9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對國內外公開發行。2002年7月,更名為《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刊方向,堅持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為三個文明建設服務,積極進取,奮力開拓,其學術性、師范性和地域性特色日益突出。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CEPS思博網》等網絡傳播,網上下載量和引用頻次逐年提高,讀者遍及亞、歐、美洲。先后成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中國高校文科學術文摘》、美國《數學評論》、德國《數學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以及“人大復印資料”各期刊等來源期刊。被評為“2004—2005河南省一級期刊”,“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7年,《周口師范學院學報》是我國師范院校綜合類學報同時被美國《數學評論》和德國《數學文摘》收錄的唯一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全國高專優秀學報二等獎
河南省高校優秀學報二等獎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期刊榮譽:Caj-cd規范獲獎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韓愈研究、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研究、文學研究、數學及其應用、物理與工程技術、化學與化工、生物與環境科學。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淺析《薦士》一詩“以文為詩”的特點--兼論韓愈“以文為詩”的歷史影響 高建青,付文東
2. 李憲喬評點韓愈詩歌之成就新論 丁俊麗
3. 論道教思想對揚無咎《逃禪詞》的影響及原因 趙帝
4. 認識論視閾下馬克思主義“三化”的內在邏輯關系 林志友
5.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與青年意見領袖培育 王振國,武仕禎
6. 世界歷史進程中中國道路選擇和形成的邏輯進路 陳瑞豐
7. “三個倡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徐生,萬峰宇,XU Sheng,WAN Fengyu
8. 新農村建設中留守老人養老問題研究--基于豫東張村的實證分析 張梅,ZHANG Mei
9. 農村空巢老人家庭養老問題探析--基于蘇州X村的調查 孟祥宇
10. 杜甫的詩學觀 張弘韜
11. 人性深處的探索--重讀路翎的《洼地上的“戰役”》 郭龍俊,GUO Longjun
12. “欲”與“浴”--論鐵凝的小說《大浴女》 趙歡歡
13. 尋找異質文化的契合點--淺談文學翻譯的理想境界 郝琳
14. 《生命之輪》的愛情故事與勞拉的心理成長三部曲 李顏偉,陳榮榮
15. 從敘事分析《到燈塔去》中的生態女性主義 張潔,戴亞楠
16. 伊甸園還是失樂園?--《推銷員之死》圣經場景原型解讀 徐夫玲,XU Fuling
17. 從“和平鄉紳”到“愛國斗士”--影片《愛國者》中本杰明?馬丁思想的兩次重要轉變 包威,萬書霞
18. 從覺醒到超然的蛻變--尼采超人哲學視角下的桑提亞哥 常斐,CHANG Fei
現代教育技術投稿:國家助學金評定過程中感性思維
【摘 要】國家助學金的設立旨在資助全日制在校大學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者,從而實現教育結構的優化,教育的公平以及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作為一名三本學校的輔導員,本人深知,國家助學金的評定是力求在公平、公開和公正基礎上實現程序化、透明化。如何真正做到“需資助者均獲得助學金,已獲得助學金者均是需資助者”,評定過程中的感性思維便是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資助內容,資助目標,資助原則,感性思維.
一、國家助學金資助內容
(一)芙蓉學院國家助學金資助政策和對象
芙蓉學院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具體的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美麗中國建設框架下的美麗相遇——鄉村美學賦能鄉村振興研究————作者:畢劍;許奕晴;賈蘇萍;
摘要: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鄉村振興的具體目標。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落實,美學應用漸成趨勢。另外,美麗中國建設進一步強化了鄉村振興的美學追求。在對美麗中國、鄉村美學、鄉村振興進行概念界定的基礎上,厘清三者的邏輯關系,并從三個方面提出鄉村美學賦能鄉村振興的可行性路徑:提升美學認知,打造美麗鄉村新場景;落實美學實踐,推動鄉村旅游新發展...
隨遷老人家庭代際沖突及其調適策略研究————作者:焦曉鈺;李銀豆;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跟隨進城務工的子女遷入城市。但環境與生活方式的變化使隨遷老人在與子代共同生活時常常發生沖突。基于對信陽市Z社區7戶隨遷家庭中的隨遷老人及家庭成員的半結構性訪談發現,隨遷家庭的代際沖突主要集中在撫養孫輩和生活習慣兩個方面。從增能理論視角研究發現,個人層面增能滯后于時代發展、人際層面增能社會支持不足、環境層面增能制度基礎薄弱是引發代際沖突的主要緣由。因此,通過強化...
數智時代高校智慧社區建設理論與實踐——以周口師范學院知新書院為例————作者:彭榕;
摘要:智慧社區建設要順應育人范式重構、功能定位拓展、數字驅動創新的時代邏輯,堅持以生為本、融合發展、協同育人的價值追求,推動數據共享、智能應用、場景融合,構建具有書院特色的智慧社區生態。系統論證了數智時代高校智慧社區建設的出場邏輯和價值意蘊,提出了數智時代高校智慧社區建設的實踐路徑,為高效智慧社區建設提供經驗參考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化學理化探究————作者:祁海軍;
摘要: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一是需要貫通整體性研究與專題性研究,使總體性結構與專題性內容二者相互契合、相互支撐、相互印證;二是對其基本范疇、重要論斷、總體框架及其邏輯結構進行系統梳理,歸納出更加凝練、貫通、簡明的學理性結論;三是在“第二個結合”的基礎上,系統闡明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動同化、互嵌同構、互文同歸的體系化學理化路徑...
習近平對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的原創性貢獻————作者:崔嘉琦;苗光新;
摘要: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一項重要內容。立足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實踐,圍繞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的基本理論問題,從戰略地位、科學內涵、方法路徑三個方面對其進行了新概括、新認識和新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文化領導權思想,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原創性貢獻,同時也為新時代堅持和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指明了新的路徑和方向
理學名臣李光地韓學研究————作者:查金萍;劉雅;
摘要:李光地作為康熙年間理學名臣,與韓愈在弘揚儒道、仁學思想、講求實學、肅正禮制等方面有相合之處,其《榕村詩選》《韓子文粹》及其文集中留存大量的評韓、仿韓作品,對韓愈詩歌、思想、寫作技法進行了歸納總結,闡釋了韓愈詩歌中所推崇的儒道與古義,揭示了韓詩七言律的特色與成就,探析了韓文章法結構。李光地的“尊韓”思想對清代韓愈接受影響深遠
魏堯與汪東亭的內丹養生思想之比較————作者:吳振亞;
摘要:汪東亭和魏堯是清末民國時期有影響的內丹家。魏堯自稱遇汪東亭師而悟道。就煉己來說,汪氏主張元神隨從元氣即是煉己。魏氏主張,煉己亦即煉識神。就小周天而言,汪氏主張,氣到即子時至。隨后用文火,漸漸地變成武火,謂之進陽火。再從武火漸漸地化成文火,謂之退陰符。小周天火候口訣為:念不起,意不散,含光默,真意綿,文武轉換,調勻自然,暗合天度。而魏堯主張,小周天真氣以沖脈為升降路徑。就大周天來說,汪氏與伍柳派的大...
張伯駒《佛學與戲劇》研究————作者:寇鳳凱;
摘要:《佛學與戲劇》是張伯駒早期的一篇重要論文。首先,通過勾勒張伯駒向“余派”大師余叔巖學戲的始末,講述《佛學與戲劇》的創作緣由。其次,通過介紹張伯駒與佛教的各種因緣,講述《佛學與戲劇》的創作動機。再次,在精確標點校對分段的基礎上,從“有舍有得,做適合自己的事;心系天下蒼生,心系國家安危;以人為本,探源窮妙,兼容并蓄;圓融無礙”等四個方面深入分析《佛學與戲劇》的內在意涵。最后,深入反思張伯駒的論點
張伯駒詞述論——基于《滿江紅》的考察————作者:佟建偉;
摘要:張伯駒是豫籍卓越詞人,20世紀詞壇天賦詞才的“詞人之詞”大家,一生集結《叢碧集》《春游詞》《秦游詞》《霧中詞》《無名詞》《斷續詞》等6部詞集,主要輯錄1976年之前的詞作。6部詞集中收錄張伯駒4首仄韻《滿江紅》,而未收錄的3首仄韻《滿江紅》及20余首平韻《滿江紅》隨著當代學人的整理排印亦得以供人瞻仰。張伯駒一生最主要、最突出、最卓越的藝術成就是詞作,整體而論,包括《滿江紅》在內的詞作,都以其純真自...
“離去”與“歸來”的尋根之路——論孫全鵬《幸福的種子》的新鄉土書寫————作者:郭俊超;薛景晗;
摘要:新時代鄉土文學區別于傳統鄉土文學之處,在于其以現代化敘事的方式書寫著新世紀以來受到中國式現代化影響下的新農村、新面貌,使“鄉土”不再是蒙昧、無知與落后的代名詞,并且與社會產生了更緊密的關聯。長篇小說《幸福的種子》便是如此,在鄉村建設過程中,珍珍、麥子、河生這樣的年輕人是無數鄉村青年的寫照。新時代農村人的“尋根”之路困難重重:一面是留在鄉村,建設家鄉;一面是外出漂泊,打拼奮斗。孫全鵬在他的小說中以娓...
發情思以警世,寄關懷于會通——評柳岸“春秋名姝”系列小說————作者:簡東;
摘要:作家柳岸近年來篤力筆耕、孜孜不倦,創作了《公子桃花》《夏姬傳》《文姜傳》《西施傳》等長篇小說,合稱“春秋名姝”系列歷史小說。該系列小說是柳岸繼其鄉土小說后首度創作的歷史主題小說,在河南頗重歷史小說創作的傳統之外,又生發出新的獨特的藝術風格、鮮明的個性色彩。作品注重在考證與闡釋下進行“歷史—現實”的語境轉換;飽含深情,刻畫了眾多意涵豐富的生動人物形象;會通古今,以言喻世、警世,極具現實主義關懷;頗具...
女性形象與鄉村倫理秩序的新變——論付秀瑩《陌上》中的女性書寫————作者:李保森;
摘要:作為一重社會鏡像,女性形象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在付秀瑩的小說創作中,擅長鄉村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一個顯明的事實,《陌上》同樣如此。作者在處理《陌上》中的女性形象時,著重于描摹和展示她們的外部行為和遭遇,而非內在心靈世界的深入挖掘。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為叛逆者、承受者、出走者等三個類型。其中,承受者由于代際和角色上的差異,又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和表達訴求。這些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既是個性發展使然,又...
中國式現代化獨特文明觀的三重解讀————作者:張萍慧;張浩;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獨特文明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核,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推進,從文明視角解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煉其所蘊含的獨特文明觀,對于破除文明迷思、樹立文明自信、引領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獨特文明觀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了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探索過程中的寶貴經驗,是馬克思主義文明觀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獨特文明觀作為一種文化和價值觀的體現,不僅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
笛卡爾的“我思”觀念及德國古典哲學對其批判與發展————作者:安彧辰;吳琳;
摘要:“我思故我在”在笛卡爾的哲學體系充當著阿基米德點的基礎地位,并且在西方哲學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體現了“我思”觀念的自反性和存在顯現的同一性。但這兩點在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謝林以及黑格爾那里受到了質疑:康德將“我思”視為純粹的邏輯主體,以批判笛卡爾對這一先驗主體的實體化;而謝林則直接反對“我思故我在”的自明性,提出了“我思”與“我在”的分裂,并以此建立了自己先驗唯心論體系;黑格...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明知”認定的研究————作者:吳殿朝;段怡珂;
摘要: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明知包括行為人對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這一主觀違法要素的明知和行為人自身犯罪故意的明知。其中,明知又包括“確實知道”和“應當知道”兩種情形。而實務中對“應當知道”的認定標準比較模糊。因此,為限制該罪處罰范圍,在認定時應嚴格遵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結合行為人的認知能力、既往經歷、交易對象、與被幫助對象的關系、提供幫助的時間和方式、獲利情況等方面綜合認定
大數據偵查的方式、適用及規制————作者:張斌;羅高洋;
摘要:大數據偵查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而進行的偵查措施,其方式包括數據檢索與查詢、數據碰撞比對、數據挖掘及數據畫像,具有多樣性。根據涉及數據范圍、數據形式及數據結果呈現方式之標準,分為一般偵查方式與特殊偵查方式,分屬于任意性偵查行為與強制性偵查行為。一般偵查方式適用于受案初查環節,正式偵查環節可以綜合適用一般偵查方式與特殊偵查方式。針對一般偵查方式采取行政規制路徑,特殊偵查方式采取司法控制路徑,進...
我國壟斷協議安全港制度的適用困境與優化進路————作者:張素倫;李蘊;
摘要:安全港制度在法律中劃出特定的“安全范圍”,提供明確、清晰的免責預期,運用于反壟斷領域有其獨特價值和優越之處。我國新修訂《反壟斷法》將其正式引入,豐富了壟斷協議規制體系,但剛起步的安全港制度“入法”后仍存在適用模式不明、適用范圍不合理、“市場份額”標準有待完善、“其他條件”內容有待補充等問題。安全港制度作為篩選功能性的法律技術,其制定和適用易出現“過嚴”或“過松”之偏差。對此,應當明晰《反壟斷法》現...
論司法審查撤銷仲裁裁決的局限性————作者:劉茜;
摘要:仲裁司法審查是一項關系當事人權益救濟和對仲裁進行司法監督的制度,是法院對仲裁程序及其裁決結果進行審查的司法程序。這項制度不僅對確保仲裁的公正性、合法性以及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而且在維持仲裁公信力和提高仲裁吸引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制度存在其價值之處也必然存在弊端。以司法審查時撤銷仲裁裁決進行分析,以其法律規則為基礎,通過對司法審查仲裁裁決撤銷的審查范圍并不明確、內容缺乏適當性以及...
情勢變更原則下再交涉制度研究————作者:劉佳沐;馮永軍;
摘要:《民法典》第533條將再交涉制度納入情勢變更原則,將再交涉作為緩解合同僵局的重要工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2條進一步細化了再交涉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但其法律性質仍處于模糊狀態。功能主義視角下解構再交涉制度,可以發現該制度發揮著鼓勵意思自治、促進交易效率、分擔合同風險的作用,將再交涉定性為義務符合其功能價值。再交涉義務作為一種不真正義務,當...
傳統法律文化對推進新時代訴源治理的借鑒與啟示————作者:朱雪華;李宣;尚超婧;
摘要:新時代訴源治理方略的提出對化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現實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推動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恰逢其時。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訴源治理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著背離政策制定初衷、方向不明和機制不暢等現實困境。中華傳統法律文化作為孕育中華法系的思想基礎,不論是其中的“和合觀”還是“無訟”理念,都是貫穿中國傳統法律文明的瑰寶。因而,有必要汲取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合理養分,為訴源治理突破當前困...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