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秉持“研究現代教育前沿問題,為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服務,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服務”的宗旨,傳播學術精神,追蹤學術前沿,展示遠程開放教育、教育技術和終身教育的研究成果,成為知名專家傳播學術思想的窗口,青年學者擴大學術影響的平臺。
辦刊宗旨
本刊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探討,關注熱點難點問題,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研究,鼓勵具有創新性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特別歡迎統計分析的調研報告和基金課題階段性研究論文。本刊設有本刊特稿、理論經緯、學術時空、終身教育、國際交流、實踐研究、技術應用等欄目。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兩屆全國電大系統“最佳期刊”獎
三屆四川省高校學報“二等獎”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刊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
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資料庫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本刊特稿、理論經緯、學術時空、國際交流、實踐研究、數字資源、技術應用。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學習和技術聯姻:技術的價值是什么*--訪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羅伯特·瑞澤博士 于文浩,劉迪,Yu Wenhao,Liu Di
發明工作室:大學的創客空間及文化 克萊格·福瑞斯特,洛葛仙妮·莫爾,艾米特·加里瓦拉,芭芭拉·伯克斯·法絲,朱莉·琳西,溫蒂·紐斯泰特,皮特·恩格,克里斯托弗·奎特爾,佘震宇(譯),孫晴(譯),李潔(譯),解百臣(審校),Craig R. Forest,Roxanne A. Moore,Amit S. Jariwala,Barbara Burks Fasse,Julie Linsey,Wendy Newstetter,Peter Ngo,Christopher Quintero,She zhenyu,Sun Qing,Li Jie,Xie Baichen
知識創造視野中的三元交互學習 劉大軍,黃甫全,Liu Dajun,Huang Fuquan
蘇伽特·米特拉自組織學習環境研究 吳長城,Wu Changcheng
國際E-Learning研究熱點演化及趨勢探測 李干,袁勤儉,舒小昀,陳滔娜,Li Gan,Yuan Qinjian,Shu Xiaoyun,Chen Taona
“微課”再解:回歸應用價值的認知 趙興龍,詹偉華,Zhao Xinglong,Zhan Weihua
非約束條件下成人在線學習動機量表編制 吳峰,王辭曉,李杰,Wu Feng,Wang Chixiao,Jessica Li
“研訓用”一體的教師遠程培訓內涵及實踐觀照 武麗志,曾素娥,Wu Lizhi,Zeng Sue
國家開放大學需要什么樣的教育質量觀 崔踐,Cui Jian
基于MOOC的中外教師合作混合教學新模式 馬紅亮,袁莉,郭唯一,欒華,Ma Hongliang,Yuan Li,Guo Weiyi,Luan Hua
教師論文發表:道家“無為”教育思想及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摘要〕道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哲學智慧。“無為”作為道家思想的精華所在,不僅穿越時空積淀在中華古老哲學的深層結構中,而且以其頑強的思想擴張力滲透在當今的教育生活中。“無為”思想具有豐富教育內涵,無論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則,還是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意義。
〔關鍵詞〕“無為”,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教育
中國傳統德育思想派別眾多,歷史悠久,深深影響著我國的社會文化和人們的價值觀念。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而人們心靈日益無所依據的今天,道家文化所構筑的純真質樸、自然溫馨的社會藍圖正是現代社會人們對“詩意棲居”生活的一種期待。以道家“無為”思想為研究切入點,取“無為”思想之精華,將其積極方面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結合起來,借鑒道家“無為”思想的當代教育價值,既可以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可以進一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啟示。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我國優質高等職業教育資源空間布局:形態、機制與優化————作者:賈旻;陳曉煜;
摘要:均衡布局優質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是促進區域乃至全國職業教育公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采用不平衡指數、地理集中指數和莫蘭指數測算我國優質高職教育資源空間布局的結果表明,優質校在空間分布上表現為全國范圍廣泛分布基礎上的集聚狀態,即廣泛性與不平衡性并存、關聯性與集聚性并存、多種關聯模式并存。全國七大地理區域的優質校分布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其集聚在東部、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成為明顯的洼地;集聚主要發生在直...
典型科研場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差異性分析——學科背景與人工智能素養的影響————作者:李艷;朱雨萌;孫丹;許潔;翟雪松;
摘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為代表的智能技術推動了科研范式的轉型,有助于復雜科研問題的解決。分析GenAI在科研場景中的使用差異及其影響因素,有利于高校智能化科研建設。基于對浙江大學1226位研究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在科研中使用GenAI占比最多的前四個場景為文獻翻譯、信息檢索、文獻綜述和潤色降重;學科背景在信息檢索、頭腦風暴和代碼生成三個場景中顯著影響研究生使用GenAI;而人工智能素養在文獻翻...
數智賦能教育新質生產力:作用機理與實踐進路————作者:楊文正;楊俊鋒;
摘要:新質生產力是智能時代生產力發展的新向度,教育系統是其探索和實踐的重要場域。教育新質生產力是教育系統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和智能技術而形成的一種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新型生產力,代表教育領域對未來教育形態和教育方式的探索和追求。數據要素和智能技術構成教育新質生產力的內核。其中,數據要素是教育新質生產力孕育的源泉,智能技術是教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支撐,數智融合引領教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數智賦能助推教...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專業興趣為何消退——基于情緒認知評價理論的分析————作者:朱德玲;郭仕豪;余秀蘭;
摘要:基礎學科人才培養不僅對于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創新高地至關重要,同時也是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然而,當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專業興趣存在嚴重的消退現象。已有研究主要將其歸因為外部培養環境的制約,忽視了個體認知與行動的作用。基于情緒認知評價理論,對16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進行深度訪談發現:拔尖學生專業興趣經歷期望落空期、功利承諾期、怠惰因循期以及專業逃離期四個階段,在外在規范與內在訴求的沖突之中呈現...
數字化轉型中的教學時間異化風險與應對————作者:盧強;
摘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教育領域的時代新命題,其不僅帶來了教學資源形態、教學行為表現、教學活動組織、教學過程實施等外在樣態的深刻變化,而且內在地影響著教學時間,使其結構更緊湊、利用更精準、長度被延展。數字技術的持續應用突破了時空的局限,提高了教學時間的利用效率,但亦帶來了教學時間焦慮、教學時間被控制和教學時間意義被抽空的異化風險。時間現象學視域下數字化轉型中的教學作為教師“教”與學生“...
新人口格局下教育評價改革:面向教育強國的價值重塑與技術賦能————作者:鄧磊;代少東;
摘要:受管理主義思潮影響,教育評價出現了“效率崇拜”現象。伴隨著老齡少子化成為人口新格局,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動力需從人口優勢轉變為人才優勢,教育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強國建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愈發突顯。《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指出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方向和重要任務,新時代的教育評價改革須緊緊錨定強國建設目標,通過系統性改革彰顯教育評價的基本屬性,在科學理念的牽引下發揮教...
歡迎訂閱《開放學習研究》雜志
摘要:<正>《開放學習研究》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學術期刊、AMI擴展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期刊、北京市高校優秀社科期刊,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期刊數據庫和維普網全文收錄。《開放學習研究》期刊辦刊宗旨為傳播開放學習前沿理論、推介數智教育創新實踐、探索終身學習發展趨勢。開設的欄目主要包括開放學習實踐、教...
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研究的特征、熱點與展望——基于2024年《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轉載文獻的分析————作者:畢樂;
摘要:建設教育強國已成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其實現離不開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為把握當前職教研究的現狀和趨勢,基于對2024年《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轉載文獻的分析發現:當前職業教育高質量研究成果呈現研究主體集聚化、地域分布差異化、合作研究發表為主流模式、發表載體以教育學期刊為主、職教研究國際化水平有待提升、研究方法以非實證為主等特征。職業教育研究熱點集中在基本理論探...
智能教研的本質、誤區與回歸————作者:王麗華;時一帆;盧國成;
摘要: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熱潮下的政策導向與實踐熱點,然而,當前普遍存在對智能教研本質的認識不清,由此導致對其的盲目追捧及實踐誤區頻現。基于對人工智能本質和教研本質的雙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質上是一種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數據為基礎,通過“人—機—人”協同教研決策,實現“三性”(即科學性、技術性和經驗性)優化的循證實踐。據此審視智能教研的典型誤區主要體現在囿于可疑模型的教研數據、高估數據效用的教研決策、陷入單...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學生發展——基于31項實驗與準實驗研究的元分析————作者:胡欽太;梁心賢;劉顏帆;王姝莉;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但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效果仍存在爭議。通過對31項實驗和準實驗研究的元分析發現,生成式人工智能對學生認知、行為能力和情感態度方面的發展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響。具體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認知層面能夠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行為能力層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等高階思維能力;在情感態度層面能增強學生的價值認可,激發學習興趣和...
教育強國的生態基礎:數字化技術支撐的學習型社會建設————作者:吳南中;邱駿鵬;田娟;
摘要:建成教育強國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宏偉目標,具體表現為教育的綜合實力強、價值功能強、社會感知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強,蘊含教育本體建設的整體性推進、認知的系統性生成、價值的指向性回應和建設方法論的可持續取向等行動方向。教育強國與數字化學習型社會在空間、時間和功能維度上深度耦合,即兩者在生成空間上通過競合關系拓展資源,在建構時間上相互依存、互利發展,在功能關系上相互形塑、支持對方功能實現。作為教育強國建設的生...
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人機協同學習的互動模式分析————作者:孫妍妍;黃穎芬;溫思凡;
摘要:人機協同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重構了人機協同學習的交互方式,但已有研究對學習小組與GAI的互動模式尚缺乏系統性討論。基于對GAI支持下的人機協作學習對話文本進行分析發現,應用、分析、示例是學生向GAI提問中最常見的三類問題。在“生—機”交互中,學習者群體涌現出探索式提問、優化提問、信息綜合三種主要交互行為,每種行為均呈現出清晰的認知參與方式轉換模式;...
教育強國視域下“互聯網+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均等化的邏輯轉向與行動進路————作者:閆志明;郭佳;陳羽;
摘要:“互聯網+教育”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教育大國建設過程中,“互聯網+教育”在促進城鄉教育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包括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縮小了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互聯網教育平臺建設助推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廣泛覆蓋,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城鄉學生獲得同等優質的教學等。在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升和質變”過程中,城鄉教育均等化又面臨著提升鄉村學校育人質量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生成式大語言模型能有效實現對話式教學嗎————作者:顏士剛;胡修磊;李文光;
摘要:生成式大語言模型從形式上實現了人與機器的自然對話,使古老的對話式教學成為現實可能,因此其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教育界廣為推崇。為了更好地了解生成式大語言模型在對話式教學應用中的適用性,有必要從其工作原理出發探索其在教育應用中的固有困難,以尋求其賦能對話式教學的適切路徑。作為一種基于大規模語料庫訓練而具有自然語言對話能力的人工神經網絡應用,生成式大語言模型本質上是一種基于數據處理的“聊天機器人”,本身存在...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5年重點選題
摘要:<正>《現代遠程教育研究》是一本傳播遠程開放教育、教育技術和終身教育領域創新性、前沿性、持續性研究成果的學術期刊,2025年繼續關注國家重大教育發展戰略、國際最新教育政策與實踐、學科領域前沿與熱點話題,聚焦科技發展對教育領域的深刻影響,歡迎具有獨到見解的理論研究和問題導向的實證研究。2025年《現代遠程教育研究》重點關注以下選題
2024年度轉載名目
摘要:<正>~
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政策的差異、共識與趨向——基于中、日、英、美四國比較————作者:羅江華;鐘文俊;陳藝;
摘要: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教育變革提供了動力,其相關政策成為引領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風向標。對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政策進行國際比較研究,有助于增強人們對全球教育技術發展趨勢的全局性理解,并幫助政策制定者設計更具前瞻性和適應性的政策框架。通過比較分析中、日、英、美四國近年來發布的相關政策文本發現,各國均日益重視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普及應用,但其對政策工具的選擇和政策目標的設定存在顯著差異。在政策工具整體結構方...
三元政策驅動中小學課堂教學轉型:內在邏輯、關鍵機制與實施路徑————作者:楊現民;李王偉;李新;姚鳳君;
摘要:中小學課堂教學轉型具有動態性、復雜性和系統性等特征,是教育生態重塑與系統革新的關鍵和核心所在。從多重政策視角探討中小學課堂教學轉型是深化課堂教學轉型研究的重要路徑。新近頒布的新課程改革方案、“雙減”政策以及教育數字化戰略構成的“三元政策”的疊加效應成為驅動當前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轉型與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三元政策的驅動影響為中小學課堂教學轉型提供了理念、技術、方法與目標指向,構成了中小學課堂教學轉型...
同步課堂中基于多模態數據的專注度分析————作者:武法提;高姝睿;賴松;
摘要:同步課堂是踐行“三個課堂”的主要方式,已成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習者的專注度情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對提升同步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當前同步課堂中存在異地學生專注狀態難反饋、難調節等困境,亟需從技術角度提供精準的專注度分析與反饋方案。為達成同步課堂中學習者專注狀態的精確反饋,同步課堂專注度分析要依次解決基于學習者數據的專注度計算、專注度特征間的關聯,以及針...
蘇格拉底式問題支架:促進學生向AI大模型提出高質量問題————作者:趙曉偉;王師曉;李情;沈書生;祝智庭;
摘要:向AI大模型提出高質量問題已成為數智時代學習者的必備技能與元素養。然而,當前學生向AI大模型提問的能力較低,所提問題存在淺表化、思維含量不高等現象,導致大模型的響應往往無法滿足預期需求。蘇格拉底式提問為有效提升學生提問質量提供了有益參考,基于此設計的蘇格拉底式問題支架從“認知—元認知”雙重維度提供了提示性、指導性、解釋性三類支架,能夠激發學生向AI大模型主動提問和持續追問的能力,有效促進學生認知發...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