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教育研究與實驗》
關注()【雜志簡介】
《教育研究與實驗》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研究與實驗》(雙月刊),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中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教育理論學術期刊,現為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分會會刊。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3-160X;國內統一刊號為CN42-1041/G4。自創刊以來,本刊在全國教育學類核心期刊中排名位居前列。被國內權威人士譽為“為我國教育教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不可多得的教育理論刊物”。主要開辟欄目:教育縱橫談、教育心理研究、教育實驗研究、學校專欄等。主要刊發內容:教學研究成果,教育熱點評析,教育改革和實驗技術開發社論,教育實驗最新動態報道;期刊征稿對象:各級學校校長、主任、教師,教師培訓機構、教師培養院校教師,教育管理者。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分會會刊
【欄目設置】
主要開辟欄目:教育縱橫談、教育心理研究、教育實驗研究、學校專欄等。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強化校園文化建設 穩步推進課程改革——新疆喀什28中教改實踐與探索
追尋失去的“風景”——農村教師師德“觸底”現象剖析與對策
立德樹人:幸福課堂的終極目標
關注班級中的沉默者
廣西將定向招收農村小學全科師范生
“減負”絕不該總是空喊
變更角度:讓言語實踐走向曲折——言語實踐研究系列談之五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
聽讀課上的語感培養——聽讀課課程價值系列談之一
語文人本教育的要義——語文人本教學系列之五
和學生相處要藝術
對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內容的反思
在開放訓練中放飛學生思維
民族高中教師專業化成長之路摭談
信息化:當今教育改革與發展新的增長點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價值觀的重建
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教育職稱論文發表:高校二級學院教學檔案的價值
摘要:教學評估是教育部考核一所高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學評估指標體系中,每個指標和觀測點都需要大量的支撐材料,而這些材料大多是日常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材料,教學檔案是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教學文件,而二級學院教學檔案是教學活動最直接的產物,本文從教學檔案的內容范疇、教學檔案的利用價值進行了分析,加強二級學院教學檔案規范化管理至關重要。
關鍵詞:教學評估,教學檔案,內容范疇,使用價值
教學評估是教育部對高校進行宏觀管理的一種手段,是對高校教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在教學評估指標體系中,每個指標和觀測點都需要大量的佐證材料,教學檔案材料能夠直觀的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及利用,教學建設與改革、教風等,豐富完善的原始教學檔案成為專家評估時最具說服力的憑證和依據。而二級學院教學檔案是教學活動最直接的產物,這些原始教學檔案絕大多數來源于二級學院日常教學過程中,是反映教學管理、教學水平、教學改革與實踐的重要信息,作為評估指標的有力證據和支撐材料,因此,規范二級學院教學檔案是至關重要的。
教育研究與實驗最新期刊目錄
中華優秀傳統家訓的德育要旨及創造性傳承————作者:胡金木;陳潔;
摘要:家訓是中國社會存在的一種獨特育人文化現象,表現為父祖先輩對后輩子孫在為人處世、齊家治業、治學成才等方面勸勉、訓誡、教誨之言,具有“整齊門內,提撕子孫”,教化并規范子孫后輩言行舉止的重要功能。優秀傳統家訓遵循“修齊治平”的德育理路,其主要內容包含孝親敬長、勤儉持家的齊家之道,立志勤學、經世致用的為學之道,謙恭謹慎、克己自省的修身之道,忠信篤敬、寬和忍讓的待人之道等四個方面。如今,家訓的傳承與教化功能...
家庭教育私密性的消解與重建————作者:盧旭;
摘要:私密性是家庭教育重要特征之一。家庭教育中存在著一些不便公開或者無法言說的內容和方法,這些內容和方法所體現的私密性,具有形成、保護、強化家庭教育特色、促進個性培養等作用,使家庭教育區別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奠定了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社會的現代化擠壓了家庭的私密空間,學校教育的擴張侵蝕了家庭的私人領域,這些都消解了家庭教育的私密性,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為了重建家庭教育的私密性,應該尊重...
算法推薦影響大學生道德認知的內在邏輯與應對策略————作者:黃元豐;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算法推薦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道德認知的新變量,在助力大學生道德認知能力的技術性增強的同時,易引起大學生道德認知的偏差,產生算法推薦對道德認知的操控。算法推薦對大學生道德認知的影響和操控,是一個從符號到情感、判斷、認同逐漸植入的過程,呈現出從知覺、感覺向理性和記憶逐漸延伸的態勢,使大學生道德主體意識受到嚴重削弱,給立德樹人目標達成帶來了巨大挑戰。為此,既要充分重視算法推薦的...
中學生道德勇氣的測量————作者:樊改霞;楊若麟;
摘要:“勇”是臻于理想人格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美德,道德勇氣是“勇”的一種特殊類型,在中國思想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過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古代先賢有關“勇”的論述和中學生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內容分析,發現中學生道德勇氣由擔當、堅毅、仁愛、審思、突破五個因素構成,并參考此前的相關量表編制初測條目。經過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與效標關聯效度分析,驗證了中學生道德勇氣五因素結構的合理性與中學生道德勇氣量表的有效性
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如何影響創造性發展——基于SSES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作者:錢佳;李青青;石玉;
摘要: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科學合理的作業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可以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基于2019年OECD開展的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數據,非線性效應模型和廣義傾向得分匹配顯示:第一,作業負擔與學生創造性發展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最佳時間拐點為周作業時長8.377小時,即適度負擔能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負擔過重則會阻礙創造性發展;第二,因果效應的異質性分析表明,作業負擔對不同...
國外近二十年科學實踐研究進展與啟示————作者:孫妍;王鈞鑠;王后雄;王禹超;
摘要:科學實踐已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路徑。對國外近二十年科學實踐的概念與性質、科學實踐的結構模型、科學實踐與認知實踐關系、科學實踐的實證調查、科學實踐與教師發展等方面研究綜述,有助于厘清科學實踐的本質特征、發展機制、評價方式及教學實踐等問題。基于當前國際科學實踐的研究現狀與發展目標,未來應深化多維度的科學實踐環境研究、高品質的科學實踐范式研究以及動態性的實踐評價等研究...
新時代中國特色教育學標識性命題辨析————作者:鄭金洲;
摘要:命題是一門學科成立的基礎,標識性命題是一門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根本性標志。新時代中國特色教育學提出一系列標識性命題,這些命題按中心-邊緣可分為核心命題、基本命題與延伸命題;按性質可分為原創命題、重塑命題與深化命題;按領域可分為教育基本理論命題、課程與教學命題、教師教育命題、教育領導與治理命題。這些命題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教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新時代中國特色教育學的基本話語形式
作為一種教育研究方法的思辨法————作者:趙國棟;
摘要:與一般意義上的哲學思辨不同,思辨法在教育研究中有其特殊性。脫離具體教育情境的教育規律和教育本質,以及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和教育事實等教育現實是教育認識主體思辨的內容。教育本體因其超驗性自然成為思辨的對象,作為他者的個體教育意識、集體無意識的普遍的教育精神和普遍的教育價值等主觀內容,由于無法直接經驗也是教育研究思辨的對象。在教育研究中,教育本體的把握、教育思想和理論體系的建構與論證都需要運用思辨法
教育工學的實踐立場和操作興趣————作者:劉慶昌;
摘要:教育工學是教育學知識體系的有機構成,旨在溝通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其實踐的立場具體地表現為教育工學及其研究者的兩種意識和兩種思維。其中,兩種意識是指結果為重和效率優先;而兩種思維則指現實主義和文化生態學。結果為重的意識所反映的是教育實踐者在過程與結果之間進行權衡的價值哲學;效率優先意識則是反映教育實踐者在工作過程中就過程自身的多元品質進行選擇的價值哲學。現實主義意味著教育工學內含充分的現實主義,主要...
美育的論域厘清、價值澄明與詩意進路————作者:韋懷;王兆璟;
摘要:美育關涉心靈塑造和人性培育,是教育理論與實踐“互通”的真問題。從本源之處考察,美育是審美主體性、審美價值性與審美世界性交融統一的教育。美育的價值義項表現為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它以學生的知、情、意、行為切入點,通過美感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自由教育四個內在向度來完成。以詩性之維觀照美育的實踐進路,在于美育理念更新,構筑生態美育空間,優化美育浸潤方式以及改進美育評價...
論不確定時代道德教育的雙向境遇及其應對————作者:章樂;
摘要:當前正處于不確定時代,個體生存的不確定性、科技發展的不確定性、全球局勢的不確定性是其主要特征。在不確定時代,雖然道德教育要面對人際信任喪失與道德冷漠,傳統科技倫理出現真空,以及民族和國家等群體性自私的危機,但是也迎來了直面道德選擇并承擔道德責任,從近距離倫理轉向遠距離倫理,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契機。為了化解不確定時代的危機并利用其契機,道德教育應該重視法治觀念和他者責任意識的培育,風險意識和遠...
課程的游戲品格及其實踐邏輯————作者:蔣士會;呂程;
摘要:后現代課程研究視課程為開放的社會和文化現象,提倡對課程的多元化理解。游戲哲學作為后現代語境下具有復雜性和啟發性的典型研究域,為課程研究提供了開放視角和人學假設。課程的游戲品格是對課程總體屬性的一種判斷,其實質是作為人類文化活動的游戲與課程各自的核心本質所具備的通約性和一致性。課程游戲品格的實踐需要扎根人本立場,關注課程的偶然發生;凸顯過程屬性,洞察課程的遞歸邏輯;迭新價值導向,豐富課程的挑戰旨趣
生活美學視域下的教學審美性及其價值實現————作者:劉晚晴;
摘要:教學向真實生活世界敞開,彰顯教學審美性價值,實現美育浸潤,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現實訴求。生活美學作為一種新時代的美學思潮,確立了從否定生活到走向生活的發展立場,是將審美從“高高在上的殿堂”中解放出來,泛化到人類日常生活世界的一種審美超越。教學活動作為人的一種特殊認知與實踐活動,本身具有審美屬性,在“生活審美精神”的指導下,教學中可以充盈各種生活的美的要素,激發學生進行生活審美...
教育心態史:教育史研究的新視域————作者:黃寶權;周洪宇;
摘要:教育心態史是一門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教育史的新興學科領域。它主要研究教育史上中、長時段隱藏于人類某一群體或集團的日常教育活動里的各種集體無意識心理現象和心理狀態,以及這種意識和觀念與當時物質環境存在的關系,旨在通過探究教育史上人的心理活動情況來闡釋人的歷史行為。教育心態史有助于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提升教育史的研究深度,提高教育史研究的品質。開展教育心態史研究,應以人的集體無意識為研究主題,運...
延安時期的學校勞動教育:歷程、邏輯與經驗————作者:張寅;張曦;閆巖;
摘要:在黨的百年教育史上,延安時期是學校勞動教育發展的關鍵時期。從空間與身體互動關系視角看,延安時期學校勞動教育歷經具身性勞動空間的初創階段(1935-1938年)、離身性教育空間與具身性勞動空間的脫離階段(1939-1942年)及具身性勞動教育空間的建構階段(1943-1948年)。這一歷程在空間類型、空間中的身體、空間價值三個方面,分別體現出由單一空間向復雜空間拓展、由物質身體的充分鍛煉轉向物質與精...
《教育研究與實驗》2025年重點選題
摘要:<正>1.教育強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研究3.中國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研究4.新時代主體教育理論創新研究5.五育融合與人的全面發展研究6.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家校社協同育人研究7.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研究8.基礎教育課程與教材改革研究9.智能化時代的知識觀變革與教學研究10.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
《教育研究與實驗》投稿指南
摘要:<正>一、投稿方式請登陸《教育研究與實驗》期刊官網(http://yjsy.cbpt.cnki.net)進入“作者投稿系統”投稿,并實時查詢稿件進度。本刊不接受電子郵箱投稿和紙質稿郵寄投稿。投稿過程中如有任何疑問可聯系編輯部(027-67868275)
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及母語教育使命————作者:姚林群;吳昱燊;
摘要: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是個體內心深處產生的對祖國語言文字深厚的情感表達,體現了個人對祖國語言文字內在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及其生命活力的持續體驗、積極認可和情感共鳴。它是文化自信的根基,關乎國家的歷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獨立和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并在感知理解、審美體驗、價值體認和文化理解的過程中生成。作為致力于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母語教育,應重視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情感的培育。母語教育應堅定文化...
新中國中小學教學方式的變遷與展望————作者:李森;廖婧茜;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學方式經歷了從最初的為教而學的初步探索,到以教促學的基礎訓練、教學結合的自主創新,再到超越教學的學科實踐幾個階段,體現了從“學科中心”走向“學生中心”的教育邏輯,從“外源性遷移”走向“內源性整合”的文化邏輯,從“引導型適應”走向“發展型自為”的制度邏輯和從“身體創造”走向“數字創新”的技術邏輯。為持續推動教學方式的變革與發展,未來需要深入推進基于教學理論發展的教學話語系...
小學生科學問題意識的結構、發展水平與類型————作者:李小紅;段詩瑤;楊丹;王杉;陳滕心;
摘要:問題意識是探究和創新的起點,發展小學生科學問題意識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議題,符合當下強國建設的時代需求。小學生科學問題意識的結構、發展水平與類型的實證研究表明,小學生科學問題意識包含發現科學問題、提出科學問題、解決科學問題的三維結構;整體發展水平較高,呈現“善于發現和解決,弱于提問和表達”的趨勢,且在不同群體間差異顯著;其發展可分為“全面探索型”“被動提問型”“多問少思型”和“發展后進型”四種...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