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語言教學與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語言教學與研究》(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于1979年,在北京創刊,國際刊號為ISSN0257-9448,中國刊號為CN11-1472/H。本刊為雙月刊,逢單月10日出版,16開,每期96頁,2011年將擴版至112頁。《語言教學與研究》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與語言研究的重要學術刊物,也是語言學中文核心期刊。現任主編為曹志耘教授,副主編為趙日新教授。三十多年來,本著務實、創新的精神,《語言教學與研究》在推動語言理論研究、交流漢語教學經驗、培養學術隊伍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專家的好評和讀者的喜愛,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據最新發布的北京大學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語言教學與研究》雜志在同類核心期刊中名列第三(未計翻譯類雜志)。據最新發布的清華大學編《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2008版)》,《語言教學與研究》雜志的“影響因子”為0.944,在語言文字類期刊中列第二位。影響因子越大,期刊整體的學術影響力也越大。在“Web即年下載率”方面,《語言教學與研究》雜志為44.7,在語言文字類期刊中列第一位。據中國知網“中國引文數據庫”,《語言教學與研究》的“總被引頻次”為15816次,近十年(1999-2008年)的“H指數”為35,這兩項重要指標在語言文字類期刊中均列第一位。“H指數”指至少有H篇論文的被引頻次不低于H次。
2009年7月9-10日,“語言教學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語言教學與研究》創刊30周年慶典”在北京西郊賓館舉行。本次會議和慶典活動由北京語言大學主辦,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研究所承辦,會議代表和慶典嘉賓共80余人,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門和大陸各地,收到論文59篇。各位領導和嘉賓代表對《語言教學與研究》創刊30年來為我國語言教學和語言研究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
【論文范圍】
1.語言教學研究:以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為主,也包括其他語言教學中一些普遍性的問題的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是本刊自創刊至今一直堅持的重點和特色。為對外漢語教學服務、促進漢語國際推廣是本刊的重要使命,本刊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這一辦刊方針。
2.語言本體研究:以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文字研究為主,也包括語言學理論研究,與現代漢語有關系的漢語史研究,與語言學理論有關系的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等。
3.語言應用研究:這里的“應用”是廣義的,是指純語言本體研究和語言教學研究以外的,與語言應用、語言生活、語言文化等方面有關的研究。目前,屬于“語言應用研究”類的來稿還比較少,本刊愿意提供園地,發表更多優秀的“語言應用研究”類論文。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復雜動態系統理論:對二語習得研究的反思 許希陽,吳勇毅
初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復合詞加工影響因素研究 郝美玲,厲玲
語文分進和并進兩種教學模式下非漢字圈初級漢語學習者的正字法意識 陳琳,葉仕騫,吳門吉
漢語二語學習者重動句偏誤分析及其教學策略 謝福
現代漢語疑問代詞前后照應的語法構式——如何理解“誰先回家誰就做飯”這類句法格式? 鈴木慶夏
“有+NP+VP”結構考察 徐陽春
影響漢語給予類雙及物構式句式選擇的制約因素 張文
連動式的時間模式和有界性的時體語義貢獻 李可勝
論話語標記“這樣一來”的語用功能 王鳳蘭,方清明
對比與強調——談陳述句中的語氣副詞“可” 王英憲
一組以“怪”為核心語素表“醒悟”義詞語的形式及語法化問題 尹海良
論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的不對稱——兼論“聚合規則”作為術語的不合理性 胡勇
第二屆中國周邊語言文化論壇綜述 朱艷華
職稱論文代發: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析
摘 要:當今社會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對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需從基礎認知、價值選擇、行為規范三條路徑多管齊下,正面引導,才能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培養出政治思想過硬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八大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是我們黨重大的理論創新,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目前,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同時也使人們的思想觀念較以往更開放更多樣。作為社會發展主力軍的當代大學生,其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這導致當代大學生出現缺乏信仰、公德缺失、拜金享樂、低俗媚俗等問題。現實問題迫切需要通過培育核心價值觀進行正面引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須從多條路徑著手進行科學引導。
語言教學與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國際中文教材詞匯復雜度的增長模式研究————作者:黃偉;沈夢菲;
摘要:為了適應學生逐漸發展的語言知識和能力,國際中文教材的內容難度通常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但目前聚焦于教材課文難度增長的實證研究較為有限。本研究將文本復雜度的理念與方法應用于教材研究,尤其關注詞匯維度。具體以《HSK標準教程》為例,探究教材中詞匯復雜度的增長過程,及其與學習者詞匯能力發展規律的適配情況。研究發現,詞匯多樣性、構成度、復雜性與密度在課本間存在顯著差異,呈三種非線性模式增長。基于詞匯復雜...
國際中文教育的語體教學新思考————作者:司紅霞;
摘要:本文從國際中文教育語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將國際中文教育中的語體首先按媒介分為話體和文體兩層,再按照正式度分別分為日常話體、通用話體、專業話體和日常文體、通用文體、專業文體共六種語體。在雙層六體基礎上規劃教學語體的次類以及相應的語音、詞匯、語法等教學,提高學習者的語言得體表達能力
人機雙師協同寫作反饋在漢語二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評估————作者:李韻;韓繼寧;李雨瞳;
摘要:本研究將教師與生成式人工智能雙師協同反饋應用于漢語二語寫作教學,并通過學生的投入情況評估其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研究小組基于設計的研究方法,經過三次迭代逐步改進教學活動,最終形成了雙師反饋寫作教學流程。文章結合活動理論與學生投入框架構建了理論模型,基于教師反饋、學生寫作文本、師生訪談記錄和課堂觀察等多角度數據,分析了三次迭代中教學調整的主要方面:規則、工具與勞動分工。研究結果表明,雙師反饋在漢語...
語篇結構對泰語母語者“了”“著”習得的影響研究————作者:崔維真;胡天翊;
摘要:本文通過句法可接受度判斷測驗,研究了漢語和泰語母語者對漢語體標記“了”和“著”與動詞情狀類型的搭配判斷。研究發現:(1)泰語母語者對“了”的判斷與體假設和原型假設不完全一致,對“著”的判斷則相符。漢語母語者則普遍遵循這些假設。(2)漢語和泰語母語者對“了”“著”強制出現句的判斷均優于禁止出現句。(3)語境有助于加深對強制出現句的理解,同時可能抑制對禁止出現句的判斷,但這種影響并不明顯。(4)句法條...
漢語VN1N2結構的韻律模式與焦點實現————作者:賀巖;張慧麗;潘海華;
摘要:本文結合自然焦點的實現探討漢語VN1N2結構中N2傾向于受數量成分制約的現象。文章首先討論了自然焦點與核心重音以及韻律邊界的關系,界定了漢語自然焦點的范域為句子中最右面的音系短語。接下來分析VN1N2結構作為句子最右面的音系短語,其表層實現有多種可能,以表達不同焦點結構。直接賓語受數量成分...
賓位“X_雙+de+V”結構中de字交替規律考察————作者:黃昌杰;徐陽春;
摘要:謂賓動詞可以分為典型、非典型、中性三種類型。“X_雙+de+V”單說時,de為“地”,但是充任賓語時,這個“地”會出現與“的”交替的現象,其規律是:充任典型謂賓動詞的賓語時,“地”不交替,仍為“地”;充任非典型謂賓動詞的賓語時,“地”交替為“的”;充任中性謂賓動詞的賓語時,“地”“的”兩可。本文還提供了測試de字是否交替的簡便方法:凡賓語“X_雙+de+V”只能用“做什么/怎么樣”指代的動詞是典型...
對話回應中“當然”的理直氣壯肯定————作者:李宇鳳;
摘要:本文論證對話回應中“當然”的理直氣壯肯定功能,即在爭議性互動中據理強勢肯定發話人命題觀點。“當然”的理直氣壯肯定主要有回應傾向、合理性視角和人際敏感三方面的證據。“當然”基本用于不一致回應,強勢肯定發話人與受話人不同的命題觀點。“當然”采用發話人主觀的合理性視角,其強勢肯定的多數是具備發話人權威的命題觀點,少數是主觀強加發話人權威的命題觀點。“當然”絕對傾向于在平等親密關系的不一致回應中表達強勢肯...
量變否定構式“X不到哪里去”的構式化過程考察——兼談構式化過程中語用特征的語法化問題————作者:侯文玉;施春宏;
摘要:文章系統考察“X不到哪里去”這一量變否定構式的構式化過程,并借此探討構式化過程中語用特征語法化的理論問題。文章基于構式化理論,深入考察了“X不到哪里去”從明朝到現代的三個階段性演化過程。構式化前變化階段,“X到哪里去”用于反問的語用功能為“X不到哪里去”構式的形成提供了語義基礎;構式化階段,“V空間不到哪里去”“V物質不到哪里去”“V程度 表“變成”的“X+V成+Y”: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的擴展————作者:張麗麗;李勝梅; 摘要:作為一個整體,“X+V成+Y”構式本身決定了構式義的承載和表達:某一對象(X)因某種原因(V)變成某種形態(Y)。“V成”作為核心構件,其語義決定了“X+V成+Y”構式義的核心內容;X、Y作為非核心構件,二者之間的語義關系影響了“X+V成+Y”子構式的具體類型。根據X和Y之間語義關系的不同,該構式可分為兩大類四小類:客觀變成類(記作“A1類”)、主觀評價類(記作“A... 在探索中創新,在建設中發展——基于《語言教學與研究》創刊以來所刊文章的考察分析————作者:葉巧明;劉艷春; 摘要:基于《語言教學與研究》45年(1979-2024)刊發的3697篇文章的定量、定性分析,結合我國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與學科發展歷程,本文將《語言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1)初期探索與努力建設期(1979-1998),該時期突出事業發展驅動下的學科建設,20世紀70-80年代的研究“經驗總結”性質和“初期探索”特征明顯;90年代理論性逐漸增強,90年代末學科理論體系... 從三種復雜句看ChatGPT是不是隨機鸚鵡?——語言大模型能不能理解語言意義的測試與討論————作者:袁毓林; 摘要:本文通過考察ChatGPT在指稱歧義句、花園幽徑句和遞歸嵌套句等三種復雜句的語義理解上的表現,來討論下列問題:ChatGPT等現代大型語言模型到底能不能理解語言的意義?它們真的只是一種不顧意義的隨機鸚鵡嗎?文章發現,ChatGPT在指稱歧義句和一般遞歸結構的理解方面表現出色,在花園幽徑句的理解方面表現平凡;在中心內嵌的遞歸結構的理解方面,跟人類一樣表現不佳。由此,文章指出,ChatGPT等語言大模... 浮現主義視閾下二語習得研究的理論方法及發展空間————作者:陳默;張允懷; 摘要:浮現主義為語言研究提供了新穎的理論視角,引發學界對于二語習得研究的理論范式、方法路徑以及未來發展空間進行深入思考。本文首先從浮現主義的最新理論發展與實踐應用出發,探討二語習得研究領域的三大理論(復雜動態系統理論、基于使用的理論和聯結主義理論),基于此闡釋浮現主義的核心觀點。其次,本文梳理了跟浮現主義密切相關的五種研究方法(語料庫、神經科學、計算機建模、網絡分析和Q方法),基于此探究浮現主義在二語習... 基于行為的口語教材的語法闡釋————作者:張文賢; 摘要:語法闡釋是教材以及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相關研究并不充分。文章以互動語言學理論為指導,從互動行為的視角出發,對口語教材中的語法闡釋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口語語法闡釋不能缺少從行為表達出發的語用闡釋,行為闡釋是語用闡釋的抓手。文章提出在語法闡釋時,應以行為格式為展示形式,以行為表達為出發點,結合語義與句法特點,輔以序列化與場景化配例,并在闡釋時注意行為的規約化與動態性 編碼策略與編碼模態對漢語二語初級學習者主題聚類詞匯學習的影響————作者:王興隆;亢世勇; 摘要:本文以初級水平學習者為被試,采用自由回憶、詞義判斷及語句產出的實驗任務,探究了編碼策略與編碼模態對漢語二語主題聚類詞匯學習影響。結果顯示:1)編碼策略對漢語二語主題聚類詞匯學習具有顯著影響,一體化編碼組在詞義判斷正確率、自由回憶回憶量方面的表現明顯優于自由編碼組。2)編碼模態對目標詞群學習的影響集中體現在,文字模態組在語句產出正確率方面的表現明顯優于圖片模態組。3)編碼策略與編碼模態對目標詞群學習... 古今語氣詞系統的基因傳承與變異————作者:王玨; 摘要:古今語氣詞的聚合系統、功能系統和迭用系統分別都保持著高度的歷時一致性。一是古今語氣詞都高度集中在個別聲母、韻腹和聲調里,韻母均為陰聲韻。二是古今句末語氣詞分別都和語調或疑問標記共現構成匹配型或錯配型語氣結構,分工合作表示語氣及其下位口氣的匹配值或錯配值。三是古今語氣詞都能構成大量二迭式和少量三迭式,迭用順序都遵循功能、層次和語音機制。同時,古今語氣詞的三個系統也都發生過一些歷時變化。一是聚合系統的... 漢語構式發展的過程特征和結果樣態————作者:吳長安; 摘要:在單音階段,漢語構式的發展是以音同或音近為依托,以意義關聯為紐帶發展的,形式上是靠漢字的差別來標記的,到了雙音化、多音化時代,才迎來以形式化為特征的構式發展。漢語構式發展的結果呈現如下特色:“待”與“嵌”可互換、分析式和綜合式交替變化、“隨遇而安”使構式繁化、兩類復句表達并行等等。漢語構式發展變異過程中,形式的改變未必意味著新構式的產生,只有構式位改變才說明新表達脫離了構式母體,意義上則以構式義是... 假酒喝倒眾親朋:漢語動結構式論元實現再探————作者:張翼; 摘要:漢語動結構式有一類非常規論元實現:述語動詞的施事編碼為賓語,受事編碼為主語。對于此類動結構式用法,需要解釋其形義配對的理據、致事的選擇和語境的作用。本研究立足致使語義的認知觀,基于所收集的語料概括了此類動結構式用法描寫的飲食情境、感知情境和勞作情境。在這三類情境中,述語的受事可以成為致使關系的主導要素并編碼為主語。漢語動結構式非常規論元實現的研究進一步展現了構式進路微觀化的趨勢。研究者需要深入構式... 介詞“依據”與“依照”的語義選擇和敘實功能辨析————作者:錢坤; 摘要:從性質范疇看,“依據”和“依照”分別選擇“有效性”和“權威性”賓語;從數量范疇看,它們的賓語均受空間“廣泛性”和時間“積淀性”定語修飾,但“依據”賓語受修飾的情形更常見;從關系范疇看,“依據”句和“依照”句主謂關系松散,提示它們除可用于記述動作及結果,還可用于陳述說話人觀點,即都能在直陳世界外新打開一個可能世界,由此引出敘實性問題;從模態范疇看,“依據”句命題真值可通達直陳世界或在直陳世界有合理性... “電寫時代的漢字教學:變與不變”大家談征稿啟事 摘要:<正>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人類的書寫方式由筆寫進入電寫時代,書寫方式的改變不僅對人類的語言生活影響深遠,也會促動國際中文教育生態的深刻變化甚至變革。在電寫時代,漢字教學如何守正革新,既能繼承優良傳統,又能直面時代發展,積極應對挑戰,在“變”和“不變”中推進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是學界需要思考的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編輯部非常重視時代變局下的國際中文教育,近些年相繼推出了“新冠疫情下漢語國際教育的挑... 《語言教學與研究》再度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摘要:<正>12月24日,知網學術影響力評價系列報告發布會發布了2024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榜單,《語言教學與研究》再次獲評“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在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期刊總排名中位列第40名,語言學期刊中排名第一。“中國國際影響力TOP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是根據期刊國際學術影響力指數,從中國2600多種人文社科類期刊遴選出來的,其中TOP5%為“最具國際影響力...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