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教育評論》
關注()雜志簡介
《教育評論》是福建省教育廳主管、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與福建省教育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刊物,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中外教育理論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給讀者提供了許多教育的思想理論和可供參考的有益經驗,深度挖掘種種教育現象和問題背后的本質,探求教育的一些規律,有利于推動教育的改革和實踐。
讀者對象為教育理論工作者、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者及師范院校學生。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思想教育理論研究、教學管理、教育史、教育改革、各級教育、教育綜述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裝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論同光體閩派詩人的閩地風物書寫——以陳衍《石遺室詩話》所論為中心
大學生漢語應用能力培養與母語教學改革
讀后續寫: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創新實踐
新疆高師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黃學文作品
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因素及其與子女外顯攻擊性的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因
微傳播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重塑
城鄉教育機會平等:20世紀二三十年代知識精英的觀念
教育研究中問題意識的缺失歸因與培養路徑探討
誰偷走了學生的幸福——關于“減負”的逆思考
《教育評論》聯系信息權威發布
從弗洛姆消費異化思想看當代大學生非理性消費心理及其調適
我國教師交流政策發展與地方實施述評
初中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
現代教育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江西教育論文發表:社會問題—大學生的擇業心理
摘 要:現今,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由原來的“統包統分”模式轉變為“靈活的自主擇業”模式,靈活自主擇業是畢業生與企業單位的雙向自主選擇。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的都面臨著嚴峻的擇業和就業問題,如何選擇職業以及怎樣就業成為了不可回避的問題。針對于不同的專業特長以及具體的社會需求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矛盾,也帶來一系列心理考驗,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困難時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才能實現就業的最優化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心理素質對就業目標的確定和實現具有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社會問題,大學生就業,擇業心理
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競爭形勢,大學畢業生必然存在心理上的一些盲點和誤區。心理上的誤區導致不正確的擇業觀念和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就業。
教育評論最新期刊目錄
我國農村學校與社區關系的歷史演變與未來展望——以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北澤村小學為例————作者:陳科;楊衛安;
摘要:農村學校與農村社區的關系,是超地方的政權與民間社會力量及文化之間相互適應的互動關系,最能反映教育現代化在鄉土中國的復雜歷程,也為理解農村學校何去何從的道路提供理論基礎。文章圍繞社會空間、教育功能、鄉土文化、教育資源四個方面,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學校與農村社區關系的歷史演變階段劃分為自發性相互救濟的時代、有組織的鼎力相助時代、制度性多元協助的時代、現代空間性脫離鄉土的時代。基于此,在新的歷史條件...
地方公費師范生政策的精準定位與高效執行策略——基于PMC指數模型分析————作者:童宏保;熊宇彪;
摘要:地方公費師范生政策作為促進鄉村學校師資配給的關鍵舉措,其有效性對提升鄉村教育質量至關重要。研究運用文本挖掘與內容分析法,通過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數模型指標設計方法,構建了“目標導向—實施路徑—成效評估”的三維分析模型,對地方公費師范生政策進行深入剖析。研究結果表明,政策在內容、時效設定、目標、重點、激勵措施及受體范圍等方面均展現出顯著差異性和優化空間。不同地區在政策設計與實施上各具特色,地域...
深刻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的“六力”————作者:趙明剛;
摘要: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深刻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的“六力”。其中,思政引領力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標準,人才競爭力是教育強國建設的人才標準,科技支撐力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創新標準,民生保障力是教育強國建設的人民標準,社會協同力是教育強國建設的社會標準,國際影響力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國際標準。教育強國建設的“六力”之間不是彼此割裂、互不聯系的,而是相互一體、內在統一的。踐行“六力”,一要強化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二要全面...
智能時代教育空間變革的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作者:戶艷茹;李文娜;班振;
摘要:人是一種空間性存在物,消除空間距離是人類的普遍命運所在。技術作為人的一種活動方式,為空間“去遠”提供現實可能性。在人機協同、深度混融、創新共享的智能時代,技術的賦能使教育空間呈現出教育場所的分布式與聯通化、場域關系的自組織性與合作化、意識世界的具身式與體驗化等發展趨勢,充分實現了物理空間、人際空間與精神空間的“去遠”目的。有效應對這些變化和趨勢,需要秉持技術“去遠”的空間辯證法觀念,推進教育空間從...
基于兒童友好理念的家園社協同育人困境及其破解策略————作者:李中英;
摘要:幼兒時期是教育的起點,也是協同育人的關鍵起始點。家庭、幼兒園和社區是兒童生活、學習、游戲的主要場域,基于兒童友好理念的家園社協同育人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幼兒園高質量發展以及友好社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從實踐來看,家園社協同育人面臨兒童需求與空間向度的擠壓、主體責任與身份認同的模糊、理念轉化與實踐行動的脫節等諸多困境。為更好地提升家園社協同育人效果,應聯結協同目標,達成兒童友好共識,凝聚協同主體...
教育政策話語分析的研究范式————作者:王晴;
摘要:20世紀80年代后,教育政策的話語研究成為國外教育政策研究的新興領域。文章借助范式理論,回顧當前國外教育政策話語研究的基本狀況,將其分為超越文本的詮釋范式、審思權力與不平等的批判范式、剖析社會意義生產過程的建構范式以及探尋觀念流變的制度范式。從這些具體的研究范式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們既關注教育政策文本,也關注存在于文本之外、活動于主體之間的話語實踐
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原則遵循與實踐路徑————作者:寧先圣;
摘要: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助于確保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有助于凝聚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力量。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正確方向與多元并存相統一、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科學協同與平衡互補相統一、內部支持與外部支撐相統一。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要樹立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理念,創新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
紅色檔案資源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的功能及其實現————作者:李潔;
摘要:紅色檔案資源由于獨特的歷史、文化、教育等價值,成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載體。為充分發揮紅色檔案資源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的育人功能,高校應建立紅色檔案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加強紅色檔案資源的學術研究,以學生為中心開發利用紅色檔案資源,培養高素質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師隊伍
定向就業博士研究生的多重角色沖突與學術進階————作者:張欣;麥強盛;呂秀芬;
摘要:隨著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培養具有學術潛質的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凸顯,這對定向就業博士研究生形成強大的求學壓力。文章以12位高校在讀定向就業博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自傳社會學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質性研究方法,探究其平衡多重角色沖突與學術進階的路徑。定向就業博士研究生在學業-家庭-工作三重角色沖突與協調中普遍存在情境障礙、制度障礙和性格障礙。但在自我實現需求的強大內驅力以及家庭、導師、工作單位等外部支持下...
“0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生成邏輯、時代特征與教育進路————作者:馮趙建;楊子苑;
摘要:“00后”是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主力軍,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其就業價值觀呈現出鮮明的代際特征。文章從理論淵源、實踐根基和內在理路三個維度探尋“0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生成邏輯,進而總結出“0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具有平等化、內卷化、個性化的時代特征,并從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出發,構建開展“0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AGIL”理論模型,聚焦于對象適應、目標導向、統籌整合...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如何影響初中生學習投入:自尊的中介效應————作者:蘇林琴;胡海琳;范小萍;
摘要:為探究自尊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和初中生學習投入之間的中介作用以及主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采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量表、二維自尊量表、中學生學習投入量表對北京、福建1603名初中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習投入有一定的正向預測作用;自尊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學習投入之間起中介作用;主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自尊在客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學習投入中發揮鏈式中介作用。研究結果有助...
政策網絡視角下勞動教育政策執行的行動主體、實踐困境及紓解路徑————作者:晉家洪;
摘要:文章從政策網絡理論視角出發,對勞動教育政策網絡結構的動態變化及其網絡間各行動主體的資源依賴和相互博弈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政策社群與府際網絡間協同機制不完善導致的權責不清晰,議題網絡與生產者網絡間溝通不暢造成的供需匹配失調,政策社群、府際網絡與專業網絡間協同力不足帶來的政策建議“吸納不足”,議題網絡行動者話語權較弱引起的政策參與積極性不高,共同構成了勞動教育政策執行之困。為推進勞動教育政策有效執行,...
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處置困境與危機應對————作者:方俊良;付夢婕;
摘要:高職院校是為黨和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其意識形態安全關乎社會和諧穩定。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輿情呈現多發、頻發態勢,為高職院校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在生源層次、學生素質、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差異,且目前針對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系統研究較少。文章聚焦高職院校,深入分析網絡輿情的特征與困境,提出構建多元協同的網絡輿情治理體系、堅持網絡輿情管控...
中學生人工智能教育接受度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279名中學生的調查分析————作者:寧可為;陳勇;徐恩偉;
摘要:一些資源支持和信任風險問題阻礙了學生對人工智能教育的接受和使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工智能教育未來的發展。研究基于技術接受與使用統一理論模型構建了一個綜合研究模型,解釋中學生對人工智能教育的接受程度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并通過結構方程建模對研究模型和假設進行驗證。結果顯示,績效期望在影響接受度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努力期望、促成因素、社會影響因素的影響其次,感知風險的影響相對較小;課堂參與程度和課堂滿意程...
重拾公共性:課后服務中義務教育學校的育人角色與供給目標————作者:曾汶婷;談俊良;
摘要:“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義務教育學校作為課后服務的供給主渠道,承擔起比以往更重的課后育人角色。然而,對其角色的模糊認識導致了政校權責邊界不清、家長賦予學校不合理期待、學校供給動力缺失等問題。義務教育學校供給角色的合法性問題亟待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學校教育面臨公共性失落危機。為此,政府應出臺政策,提出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而重拾教育公共性自然成為了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
教師數字勝任力的內涵、框架與指向——基于《歐盟教育工作者數字勝任力框架》的文本解析————作者:魏超;
摘要:數字化已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新引擎。教師數字勝任力是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歐盟教育工作者數字勝任力框架》把“教師數字素養”升級為“教師數字勝任力”。《歐盟教育工作者數字勝任力框架》橫向領域結構與縱向梯次等級為教師數字勝任力構建了標準,其目標指向教育數字化轉型,理念指向以學生和教學為中心,價值指向教學創新,實踐指向數字勝任力量化測評。借鑒歐盟經驗,我國應提升對教師數字勝任力的認知,建構本土教師數字勝...
教育對國民創業行為的影響——基于互聯網使用的中介效應檢驗————作者:楊秀秀;
摘要:創業是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的一種重要途徑,在以互聯網為標志的數字經濟新時代,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探究受教育水平對國民創業行為的影響以及互聯網使用的中介效應。研究結果表明:國民整體創業概率較低;受教育程度與國民創業行為之間顯著正相關,且二者的促進效應呈現為以初、高中學歷群體為頂點的“倒U型”關系;互聯網使用能夠有效提升國民的創業行為。進一步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表明,互聯網使用是教育影響國民創業行為...
小學全科師范生鄉土情懷提升策略————作者:班振;劉博雅;
摘要:鄉土情懷是全科師范生堅守鄉村教師崗位的情感力與信念力。個體成長經歷遠離鄉土并缺少對鄉土情懷價值認知,外界干預不夠,不良價值觀導向,政策保障落實不到位等導致全科師范生鄉土情懷程度一般,甚至偏低。培養者要通過涵養教育家精神、強化培養過程鄉土性、健全鞏固鄉土情懷的多維社會保障,提升全科師范生鄉土情懷
以“三屏融合”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模式————作者:張永剛;楊巧麗;
摘要:“總體屏幕”時代,人們的交往模式和話語形態已經發生深刻變革,只有融合投影屏、手機屏與電視屏等三屏優勢,才能實現專業性、即時性與引領性相結合,以“三屏融合”理念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模式,有效實現思政課教學的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注重熱點驅動,以吸引力讓學生“抬頭”;創新話語敘事,以獲得感讓學生“入腦”;融媒體矩陣聯動,以合力優勢讓學生“入心”;強化體驗應用,讓學生與道理同時“在...
高考制度變遷的深層結構特征與動力機制研究——基于權力結構的視角————作者:陳麗;王易丞;
摘要:權力是透視和觀測制度有效性的重要視角。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高考制度經歷了從一元政治權力控制到經濟權力、社會權力、政治權力三種權力共同控制的變遷。從權力結構的視角看,高考制度的變遷與宏觀環境的整體演進和中國社會結構的深層變革有著密切的關系。國際競爭的加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公眾公平意識的覺醒,迫使高考制度的內部權力結構發生變化,呈現出從一元化指令到三權共治、從身份識別到平等權利、從權...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