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是惟一中央級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媒體。其堅持學術性與普及性相結合的原則,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導和幫助,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習、交流和研究、探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園地。自2001年7月創刊以來,在全國各地教育行政、科研部門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下,雜志社全體工作人員以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謙虛謹慎、主動學習的工作態度,使雜志編輯水平日益提高,受到廣泛的普遍的歡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逐步成長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中心。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正在為爭取獲得“全國優秀刊物”稱號而努力工作著。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除了可以直接到郵局訂閱以外(郵發代號2-925),還可以由教育行政、科研部門組織及個人直接與雜志社聯系訂閱,詳細組織訂閱辦法,請與雜志社聯系(聯系辦法參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為半月刊,創刊于2001年7月,每月1日和15日出版�!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由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主管、開明出版社主辦,是國內第一本專門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為內容的專業性雜志。
【辦刊宗旨】
本刊自創辦之日起,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解讀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探討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動態、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為辦刊宗旨,緊密配合教育部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政策和精神,在理論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均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在推動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方面做了一些實事。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期刊榮譽:
2005年1月,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1 再次“做學生”引發的思考 陳旭; 1
2 高中階段學生生涯輔導綜述 桑生華; 4-7
3 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的研究進展及教育啟示 薛明倫; 8-10
4 心育活動課動力規律的“恒定”與課堂形態的“多元” 鐘志農; 11-14
5 優質品牌高中學生生涯發展特點探索及其對策 孔翠; 15-17
6 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調查與評估 羅鳴春;錢涓;吳麗輝; 18-21
7 繽紛豹尾,精彩呈現——心育活動課的結尾形式 鄧 云; 22-23
8 巧用隱喻故事,激活心育課堂 鄧秀芬; 24-25
9 “理性思維”成就“中國夢” 林 盛; 26-27
10 外婆的擔憂——家譜圖在學校心理咨詢中的應用 徐曉翠;許映紅; 28-29+31
11 一位高中理科女班干部的蛻變——校園心理劇案例 杜田; 30-31
12 從相似處找答案——吉克和霍利約克的類比策略實驗 邊玉芳; 32-33
13 當前我國學校心理檔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任丹妮; 34-35
14 閱讀障礙兒童也有明天 章桂周; 36-37
15 關注青春,關愛女孩 李毅嬌; 38-39
16 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的滲透 楊喜慶; 40-41
17 促進學生科學概念形成的教學嘗試 郭春琴; 42-43
18 探索家校合作的心育之路 陳銀歡; 44-45
19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朋輩輔導、陽光心育”的實踐探究 潘施杏; 46-47
文學核心期刊:淺析現代藝術思潮影響下的中國現代陶藝
論文關鍵詞:現代藝術思潮,現代陶藝,本土性,文學核心期刊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現代藝術思潮影響下中國現代陶藝表現形式的本土性,并分別從艷俗藝術風格的獨特性、裝置藝術風格的超越性、新表現主義風格的原始性三個方面論述了中國現代陶藝的影響,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命題。
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精神生活不斷豐富,社會的發展形成了當代多樣化的藝術創作風格,以及多元化的評判體系。然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城市環境的浮躁,以及人們心靈深處對純樸的自然、恬靜的生活環境的渴望更加強烈,于是現代設計藝術出現了“返樸歸真”的趨勢。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有著完備審美體系的中國現代陶藝,正在由一代新人進行著現代追求和改造,使其具有現代感,又具有我們民族自己的特色。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德心共育 知行并進——促進高中生生涯發展的實踐探究————作者:蔡榕樺;
摘要:后疫情時代,學生心理問題頻發,學校繼續偏重學科分數提升的策略,將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新高考要求高中更加重視生涯規劃教育,但在實踐過程中,大部分學校存在課時不夠、師資不足等問題,阻礙生涯教育的深入推進。學校在生涯規劃的導向下,探討德心共育的實踐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和未來規劃,最終實現“生涯養人,德育塑人,活動育人”的教育目標。該模式強調以生涯為中心,通過知行并進的“我心遠航”心理系列主題...
成長型思維對中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有調節的中介模型————作者:雷維娜;胡衛平;王桂華;
摘要:為探究中學生成長型思維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以及積極心理品質的中介作用和性別、年級的調節作用,采用成長型思維量表、中國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以及中國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對2634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成長型思維正向預測生活滿意度。(2)積極心理品質在成長型思維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3)性別不僅調節成長型思維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直接效應,而且對成長型思維通過積極心理品質影響生活滿...
父母低頭行為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作者:彭雅婧;彭申立;
摘要:為探究父母低頭行為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采用父母低頭行為量表、簡版流調中心抑郁量表、青少年社交退縮量表、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對566名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1)父母低頭行為與社交退縮呈顯著正相關,與抑郁呈顯著正相關,與心理韌性呈顯著負相關;社交退縮與抑郁呈顯著正相關,與心理韌性呈顯著負相關;抑郁與心理韌性呈顯著負相關。(2)社交退縮在父母低頭行為與抑郁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韌...
與學生溝通,要學會提供“情緒價值”————作者:呂小裙;
摘要:<正>大課間,我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不經意間抬頭,注意到以前的學生曉雪站在窗口向辦公室張望�?吹轿乙粋人在辦公室,她便走進來和我聊天,和我分享了新學期的許多事情。曉雪說:“我一點都不喜歡新的英語老師,她太煩人了�!蔽一貞溃骸澳芫唧w說說發生了什么嗎?”曉雪說:“她每天都布置很多作業,根本寫不完�!蔽艺f:“嗯,作業多得做不完確實讓人很沮喪。作業很多這件事是不是給你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曉雪說:“是啊。...
小學生網絡越軌行為的影響機制————作者:萬潤垚;楊蓮蓮;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數字化戰略的深入實施,網絡為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網絡為教育領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靈活性;另一方面,小學生網絡用戶激增,網絡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網絡成癮、網絡暴力等網絡越軌行為的發生頻率顯著上升,對社會健康生活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針對這一現象,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從個體、群體及環境三個維度深入剖析小學生網絡越軌行為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旨在為預防和治理此類...
封面人物檔案
摘要:<正>曹曼琳,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應用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宜昌名師,宜昌市e教能手,首屆湖北省優秀心理健康輔導老師,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專家庫入庫專家,教育部智能技術與教育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大數據心理項目專家,宜昌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專家組成員,宜昌市家庭教育宣講團成員,宜昌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宣講團成員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命教育心理輔導課教學探微————作者:羅玉青;
摘要:為促進高中生命教育心理輔導課教學真正聚焦問題,實施有效教學,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梳理出如下教學內容:尊重生命,關懷彼此;熱愛生命,積極應對;探索生命,追尋幸福等。另提出四條教學建議:精準定位,明確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構建真實性問題情境;精誠實施,以成長型思維指引教學過程;精細觀察,追求生命真善美的教學評價取向
小學心理輔導活動課主題選擇和設計的方法與思考————作者:章學云;
摘要:當前中小學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沒有系統的課程計劃、統一的教材教參和規定的教學進度,主題的選擇實質上取決于授課教師,如何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主題,并就主題進行專業得當的設計,對心理教師提出了一定的專業要求�;凇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對小學心理輔導活動課的主題進行細致有梯度的分類,并以上海市心理輔導活動課大賽獲獎課和市、區級公開課為例,詳細論述了通過研讀心理學著作、觀察分...
小紙張,大趣味——運用自然情景教學法提升孤獨癥學生需求表達能力的活動設計————作者:白靜;黃穎;
摘要:<正>【活動背景】近年來,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家長對特殊兒童教育的關注也顯著增加。培智學校的學生數量隨之上升,其中以孤獨癥學生為主。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種由大腦發育異常引起的疾病,屬于發育障礙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語言障礙是孤獨癥學生的核心障礙之一,因此,提升語言溝通能力成為教育的重點
學會贊美——二年級人際交往活動設計————作者:李淑蕾;劉盼盼;
摘要:<正>【活動理念】《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對小學中年級學生人際交往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于與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安德森在人際社會認知理論中指出,積極或消極的人際交往體驗不僅會影響個體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會對其人格的穩定性產生影響
我的學習“永動機”——高二年級學習動機心理活動課設計————作者:汪慧;
摘要:<正>【活動理念】目前,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內卷”現象,很多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或將自己的學習關注點過多放在他人身上,影響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就感,甚至產生厭學心理。由此可見,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強調,自我在動機過程中的能動作用。該理論探討了三種相關的基本心理需求:自主需求、勝任需求和關系需求。德西和瑞安認為,當這些需要得到滿足時,能...
覺醒·未來:十八歲的抉擇————作者:羅霖;劉貴英;吳影萍;
摘要:<正>【創作背景】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各省份隨后陸續啟動了普通高中的新一輪改革。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不僅學生選科多樣化,高考志愿也轉變為“專業加院�!钡奶顖竽J剑囊巹澮虼顺蔀閷W生的必修課
心理教師開展家校溝通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作者:崔艷;
摘要:當前,心理教師在家校溝通中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溝通效果,不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主要問題包括家長對心理健康認識不足導致信任建立困難、教師溝通方式不當以及因教師人手配備不足等因素造成的溝通頻率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探討有效的應對策略,如主動科普心理知識、將專業術語轉化為通俗表達、采用多樣化溝通渠道與方式等,有助于提升家校溝通效果,促進家校共育,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系統論視角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探索————作者:王琛倩;田瑞;曹榕;
摘要:系統論強調整體性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為構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提供了理論框架。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系統論的應用有助于教師更全面地理解和解決學生可能面臨的心理問題,促進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以及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路徑。在系統論視角下,分析系統論的內涵,探索構建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策略,有助于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以身心健康“4S工作法”指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實踐探索————作者:王曉君;
摘要:身心健康“4S工作法”是一種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學科課程中,以預防和發展為主,并具有積極導向作用的教育方式。了解身心健康“4S工作法”的內涵、主要特征及其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并將學校“攀登者計劃”和“4S工作法”有機融合,有助于構建實踐探索的指導框架。在此基礎上,以“4S工作法”指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實踐活動,并反思總結,能夠進一步提升育人成效
鏡中我效應:基于他人評價的品行塑造————作者:陳曉艷;
摘要:個人的自我認識是影響行為的主要因素,而少年兒童的自我認識主要依賴于周圍人的態度與評價。挖掘“鏡中我效應”的積極一面,把它運用到教育實踐中,結合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社會心理學現象,通過創設和諧的班級氛圍,開展藝術性的評價,從生生關系、師生關系兩個維度優化班級評價氛圍,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識,并以此指引自身的言語行為,塑造良好品行,打造從最好的“鏡中我”到最好的“真實我”的成長歷程
加強學習心理輔導,提升初中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作者:劉安寧;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借鑒心理輔導中的自我暴露技術、敘事療法中的問題外化技術,以及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理念和滾雪球效應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改變的動力,用小的成功促發大的變化,推動學生的持續進步。這些策略為一線教師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提供了有效借鑒
成長有跡可循:有為,才能有“位”、有“味”————作者:張玉群;
摘要:一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入職之初,面對職業生涯中的重重挑戰:沒有辦公桌,上公開課無人聽,心理課常被擠占等,感到很迷茫。因為校長一句“有為,才能有位”的指引,心理教師邊思考、邊實踐,通過積極申報校本課程、擔任班主任、提升教學能力等方式,展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價值,從而站穩講臺、贏得了師生的一致認可,還促使學校加大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實現了從“有為”的耕耘,并逐漸獲得了“有位”的認可,并...
培養健全人格 塑造陽光心理——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棲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掠影
摘要:<正>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棲鳳小學現有1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821人,50位教師,專兼職心理教師4名,一間40平方米的心理咨詢室。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培養健全人格、塑造陽光心理為目標,成立了校長牽頭、學生發展部主抓,班主任及班級導師具體負責,心理教師指導的工作模式。近年來,學校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繪畫心理療法在小學生厭學心理輔導中的應用————作者:李溯瑩;
摘要:厭學是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表現為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缺乏動力,甚至產生抵觸情緒。繪畫心理療法是一種結合了藝術和心理學原理的治療方法。它利用繪畫作為溝通和治療的工具,幫助個體探索自我、表達情感、解決內心沖突,并促進心理健康和個人的成長。心理教師運用繪畫心理療法對一名存在厭學情緒的中年級學生及其家庭開展繪畫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釋放負面情緒,重拾學習信心的同時,也為其家庭找到更適合的親子溝通和相處模式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