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今日教育》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今日教育》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今日教育》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今日教育》雜志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核定的重慶市唯一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教育教學類期刊,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9-9867,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0-1131/G4,郵發代號78-150。2001年1月創刊,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主辦;2004年1月起劃轉重慶出版社主管、主辦,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同時轉為半月刊;2006年至今為旬刊。
《今日教育》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邢元敏,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任雜志顧問。2004年9月,黃奇帆同志親自指示:“希望《今日教育》不斷提高辦刊質量,爭取早日辦成全國知名的教育類核心期刊。”本刊始終堅守教育興國、教師興校的信念,以敏銳的目光、專業的反思,構建主流教育資源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集學術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熔宣傳先進教育理念與推進新課改實踐于一爐,鋪設名師成材路徑,介紹名校成功經驗。
今日教育雜志社是由重慶出版集團和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文化企業,下設編輯部、發行部、財務部、辦公室,出版發行《今日教育》(教師版)和小學生版《作文大本營》、初中生版《讀寫舫》。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欄目設置】
欄目設置:理論與研究(前沿探索、理論視點、研究與行動);課程與教學(課改傳真、教研廣角、教學現場、學科看臺);杏壇群像(名家、師者師、成長筆記);教林廣記(雜談、異域、底色、讀書吧、師生活)等。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0 筑夢2014 向“好教育”出發 本刊編輯部; 12
11 讓教育改革成果溫暖每一個學子的心靈 張磊; 13-15
12 好教師可以這樣煉成 李源田; 16-17
13 教育寫作助推專業成長 譚發禮; 18
14 用真愛雕刻好教師之夢 劉紅廷; 18
15 把簡單的事情做徹底 把平凡的事情做經典 巫正鴻; 18
16 各得其所的成長 健康快樂的童年 尹力;張磊; 19-20
17 以父母之名 鄧景鴻;黃瑞; 20-21
18 專訪重慶南開中學校長 田祥平 心中有詩意,眼中有遠方本刊 霍茂林;張富偉;張磊; 22-25
19 梁文政 立場事關情懷與尊嚴 本刊專訪重慶市忠縣教育委員會主任 高靜波; 26-27
20 有效提升教育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對話梁文政 高靜波;張富偉;張穎; 28-29
中文核心期刊投稿:略論微觀史學中的提名法和推測法
[摘 要]微觀史是上世紀70年代興起于意大利并逐漸傳播到英國、法國、美國等其他國家的一種新的史學理論,微觀史的研究選擇在有限時空內的具有獨特性的研究對象,運用提名法(提名法是指“縮小小歷史考察的規模,精確到有具體的個人或小規模的群體進行研究的方法。”)和推測法(推測法是指“通過分析、整理將散落在檔案文獻中的瑣碎證據組織起來,復原和構建歷史的研究方法。”)的研究方法,通過多學科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從而揭示出具體歷史現象背后的宏觀歷史普遍性原理。
[關鍵詞]2015中文核心期刊,微觀史學,提名法,推測法
從20世紀70、80年代以來的西方史學研究來看,那種追求以社會科學來指導歷史研究的風氣開始不斷減弱,“不再把歷史看作是吞沒了許許多多個人的一個統一過程,一篇宏偉的敘述,而是有著許多個別中心的一般多面體的洪流。”
今日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以項目式學習助力人工智能教育走深走實————作者:羅江兵;李廷海;
摘要:<正>隨著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中小學階段的人工智能教育備受人們的關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通過系統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實踐,提升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理解、應用能力以及相關倫理意識,培育學生智能素養,孕育未來創新人才。但在一線教學中,依然存在著制約學校人工智能教育發展的諸多問題:課程目標定位不明確,課程內容零散、碎片化;實施方式過于簡單,缺乏實踐操作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學資源和師資匱乏,難以融...
教育專家團隊幫扶鄉村學校的機制構建與實踐路徑————作者:尹黎力;
摘要:<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科學合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激活鄉村學校內生動力,重慶市巴南區教師進修學院歷經5年鄉村學校幫扶實踐研究,構建了基于“專家團隊”的鄉村學校幫扶模式,確定了定人、定點、定期的幫扶原則,著力“四個聚焦”,建立“四項機制”,致力打造提升鄉村學校教育質量,促進城鄉教育深度融合、優質均衡發...
新高考背景下薄弱高中走班制的實施路徑探尋————作者:吳丹丹;雷素娟;陶練松;
摘要:<正>隨著新高考綜合改革的不斷推進,薄弱高中自身特點決定了其逐漸成為推進新高考改革中的短板。站在新高考“3+1+2”新方案的角度上,尋求薄弱高中特色走班機制,形成遞進式學生發展指導,對解決薄弱高中在新高考進程中的困難、服務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新高考與走班制的基礎性認識(一)“3+1+2”高考新方案近年來,新高考方案逐步形成,在考試形式、考試內容、考試科目及錄取方式等方面均進行了革新...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何以可能————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2025年春節期間,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 Seek爆火,再次引發了全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關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技術日益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推動力,對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對青少年兒童實施人工智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讓他們及早接受人工智能的啟蒙、獲得良好的人工智能素養,為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可以培養和挖掘更多人工智能人才,讓中國在新一輪的人工智...
聚焦“四化”,助力校本研修高質量發展————作者:潘遠菊;
摘要:<正>校本教研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形式,對于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下校本教研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存在教研目標不明確、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教研形式單一以及教研團隊協作不足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和深入性,如何確保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和高質量,成為當前教育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重慶市南川區隆化第六小學以“善行向上、和合共生”為教研理念,聚焦“四化”,...
人工智能融入課堂教學的存在形態、關系定位與發展路向————作者:高武翔;楊思敏;
摘要:<正>自1956年約翰·麥卡錫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這一概念以來,人工智能就已成為迄今最受關注的技術話題之一。2022年11月,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 AI推出了Chat GPT應用程序,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標志著強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1]。2025年1月,我國Deepseek-R1大語言模型的發布更是深刻改變著全...
詩韻啟智:初中化學與語文跨學科融合之旅————作者:李國俊;
摘要:<正>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化學課堂備受矚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指明,化學學科應深挖古代化學成就、工藝等寶藏,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順勢而動,秉持育人理念,從課程目標到內容選材,力促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借古代化學工藝、科學家事跡激發學生奮進之力,增強文化認同感。2024年版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新增諸多古代科技成就展示,...
把握內在關聯,鑄造言語實踐的高效課堂————作者:黃程;
摘要:<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版課標”)積極倡導“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情境搭建平臺,旨在促進學生有步驟、有梯度地展開學習,逐步習得知識內化能力。創設良好的言語實踐情境,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是落實核心素養的核心。[1]“具有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具有實踐自主性和言語運用性等鮮明特征,且呈現出鮮明的進階化...
小學低段基于理解的主題閱讀教學實踐————作者:吳秀英;
摘要:<正>閱讀是兒童精神構建的重要路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小學低段的孩子來說,經典的繪本故事是最適合閱讀的內容。繪本故事有栩栩如生的圖畫,也有適量的兒童化語言文字,圖文結合的方式既可以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又能幫助孩子自然識字,是早期閱讀必要的過渡物。根據一定的主題將經典的繪本故事進行合理編排,在一個又一個主題閱讀中,兒童可以大量地自然認識漢字,突破低段識字障礙,從而自然過渡到自主閱讀,實現自動化閱讀...
《今日教育》投稿指南
摘要:<正>2025年重點選題1.教育強國/教育強市建設2.弘揚教育家精神3.紅巖思政4.深化教育綜合改革5.教育優質均衡發展6.教育的數字化轉型7.創新人才培養8.新課標新教材9.科學教育與人工智能教育10.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11.師生心理健康來稿請以“欄目名稱+文章標題”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年主要欄目1.治理/對中宏觀教育治理問題進行理性探索和經驗總結,如教育優質均衡...
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最關鍵是理念的轉變專訪知名教育技術學者王竹立教授————作者:蒙石榮;
摘要:開展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對概念進行澄清和促進理念的轉變:何謂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與編程教育、機器人教育、創客教育有什么區別和聯系?中小學教師如何有效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國內知名教育技術學者王竹立教授。王教授在專訪中認為,從人工智能課程到人工智能教育,最關鍵不是開設一兩門課程,而是要促進理念的轉變,聚焦智能時代的教育生態生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人機合作的達...
共筑“慧學”教育未來:教師智能教育素養提升的重慶二十九中探索————作者:楊培;羅化瑜;
摘要:<正>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專業的師資隊伍是關鍵。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簡稱“重慶二十九中”)于2024年2月成功入選教育部首批“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學校借助現有的智能化教育教學條件,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整合信息化教育成果,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學校“雙新”示范建設實踐,開展教師智能教育素養提升與應用培訓,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未來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構建“慧學”教育新生態。...
以智慧校園建設賦能人工智能教育落地————作者:梁科;
摘要:<正>當前,數字化浪潮已經成為驅動人類社會發生根本性變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領力量,DeepSeek等AI大模型正日益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2024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進一步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儲備人才,培養具有創新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在學校實際工作中,人工智能課程設置、常態化教學、師資配備、應用場景等還存在著地區、校際差異。重...
中學生活教師隊伍培養的困境與改進————作者:李劍;
摘要:<正>住讀生管理是寄宿制中學教育的關鍵,生活教師在學校教學、德育和心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中學生活教師隊伍培養機制面臨身份定位缺乏政策和社會認同、工作職責與工資待遇嚴重錯位、個人素養和職業要求難以匹配等諸多現實困境,導致生活教師隊伍不穩定,影響了寄宿制中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全面發展。鑒于此,亟需國家、社會、學校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從而提高生活教師的職業水平,保障寄宿制中學學生的學...
“正面管教”在小學班級治理中的應用————作者:左榮;王冰;
摘要:<正>傳統“獎勵或懲罰”他律的班級管理,大多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這一向度,然而學生主體的缺席,易造成班級氛圍的沉悶,不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驅動力,導致班級管理乏力。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驕縱的教育方法,其主張融和善與堅定于一體,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通過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邏輯,尊重孩子、鼓勵孩子,旨在培養孩子自律、責任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它對于改善他律班級管理...
我的別樣“書房”————作者:張玉娟;
摘要:<正>我的家鄉在一個極荒僻的農村,往東走三十里,往北走四十里,都是大海。往南五十里,則是黃河入海口,我們是圍在中間的大片黃河河漫灘地,這是一個桃源樂世,人們很少跟外界接觸,守著廣闊而貧瘠的土地,安樂生活。我生于此長于此,畢業后又在此工作,這里有我的別樣“書房”。學校旁的芝麻地我們的村莊都很小,就像誰在一幅廣袤的平原圖上隨意摁了幾枚小小的印章,而我們村是所有小印章中最小的那枚。七八十戶人家聚在一起,...
兒童文學應努力追求更好的樣態以劉曉軍“校園成長勵志小說系列”為例————作者:何小波;
摘要:<正>一、好的兒童文學是鐵錘敲響生命遞鐵錘,在我看來,即提供工具。好的文學作品就是敲響生命的鐵錘,讓生命變得特別有定力、有韌性,勵志小說更應如此,直擊心靈,讓脈搏鼓蕩最強音。譬如劉曉軍校園成長勵志小說三部曲《阿文進城》《闖進冬至節的羊》《霸王龍返鄉》(簡稱“三部曲”),第一部《阿文進城》便是這樣的作品。小說講了劉堂文的爸爸,從農村到大都市務工,某天“被爸爸媽媽拎上了進城的路”,阿文離開鄉下自己最喜...
好的教育者如何“反學習”————作者:程玉蓉;杜昌美;
摘要:<正>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在教師,當前教育環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對教師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尤其是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重塑教育形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勢在必行。在線學習、虛擬現實和自適應學習平臺等新興工具,為個性化和靈活的學習提供了可能。同時,社會對于終身學習和跨學科能力的需求不斷增長,教育者適應這些變化的關鍵在于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教師需要掌握新的技術...
巾幗領航 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她力量”————作者:羅瀟;
摘要:<正>當楊浪浪的承諾化作墊江教育的星火燎原,當女校長們的教育愿景融入縣鄉孩子的璀璨未來,如我們所見:教育強國的脊梁,也可以由無數個“她力量”溫柔而堅定地托舉。在墊江的晨霧中,當第一縷陽光吻上太平小學旁的牡丹園,孩子們沾滿泥土芳香的手指正為“牡丹的一生”寫下注腳——這是黃鈺簫副校長從重慶市人民小學帶回的“魔法”……這一幕,恰似墊江縣楊浪浪領航鄉村女校長工作室的縮影:11位女校長在楊浪浪的思想引領、專...
重慶: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加快教育強市建設————作者:楊國良;
摘要:<正>2月2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重慶加快建設教育強市推進教育現代化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部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支持推動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據介紹,重慶聚焦打造西部基礎教育排頭兵,推動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60%,二級及以上新優質幼兒園占比80%以上,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至3歲的幼兒,開展普惠性托育服務,解決老百姓入園難...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