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語言教育雜志
關注()《語言教育》雜志簡介
《語言教育》(季刊)創刊于1987年,是由大連外國語大學主辦的學術性期刊。
《語言教育》的辦刊宗旨是:以英語為主、其他語種為輔,開展語言和語言教育領域的學術研究,關注語言教育領域的宏觀戰略、策略問題和微觀教學法的研究,促進各語種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交流與發展。讀者對象:語言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廣大碩士、博士研究生等。
《語言教育》雜志欄目設置
語言教育研究與實踐、語言教學與科研方法、 語言學研究、翻譯研究、外國文學研究、書刊評介、論壇
《語言教育》雜志收錄情況: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2018年《語言教育》雜志01期投稿論文目錄:
國別社會文化系列課程教學背景下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現狀分析米微;常俊躍;梁成晨;
優秀外語教師課堂角色及其話語特征的研究——社會文化活動理論的視角王艷;
英語專業本科口譯測試的效度與信度研究鄔姝麗;孟釗;古明;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與二語自我洪民;
齊普夫頻率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習得英語VP-NP-AP構式的影響張曉鵬;董曉麗;
論文參考:英語專業本科口譯測試的效度與信度研究
【摘要】:本文是對英語專業高年級口譯課測試的一次探索。作者以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測試理論為框架,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口譯測評的效度與信度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高校口譯評估的效度和信度大體尚可,但也存在改進之處,主要表現在口譯測試的真實性有待提高,口譯測試的評分信度需加強,口譯試題的長度需保證。希望本文的研究對英語專業口譯測評的公正性和科學性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論文范例參考:漢代語言文字學和經學的發展
語言教育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語料庫批評話語分析視域下的高考外語論爭研究————作者:姜波;劉佳昕;唐超;胡豫;
摘要:近年來,關于是否取消高考外語的討論持續引發社會熱議。本文從語料庫批評話語分析的視角,以Wodak的話語策略為理論指導,通過分析知乎論壇關于“高考外語存廢”討論的關鍵詞和索引行,揭示社會對高考外語的輿論導向及背后動機。結果顯示建議廢除高考外語的網友更關注母語文化以及外語實用性,建議保留高考外語的網友則認為應該珍惜學習外語的機會,而且外語有助于加強跨文化交流。本研究旨在為外語教育提供新的分析視角,推動...
外語學科專業區域國別研究課程教師身份的建構研究————作者:常俊躍;閆國菲;劉兆浩;
摘要:教師身份建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貫穿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始終。本研究抽取了參與外語學科專業英語專業本科區域國別研究系列課程改革探索的4位教師個案,通過敘事的深度訪談、課堂觀察及實物收集采集研究數據,重點關注教師個案的教師身份建構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教師不再僅僅是外語技能的培訓者,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建構了區域國別研究跨學科知識學習者、區域國別研究跨學科知識傳授者、區域國別跨學科研究指導者等教師身份...
西班牙語形象規劃:制定依據和建設機制————作者:李思淵;
摘要:語言形象規劃是語言規劃中較為新近的研究領域,西班牙語在國際推廣中的形象規劃頗具參考價值。以“分布多元內核統一”的西語本體和“文化多元認同統一”的西語政策為依據,西班牙的語言文化推廣機構塞萬提斯學院確定“多元一體”的西語形象。通過梳理塞萬提斯學院主辦的近二十年年報、語言教育項目、歷屆跨國學術會議可以發現,西語國家學術力量、國家部委、語言文學界名人名仕,甚至政界元首多方力量聯合,共同形成“扎根學術調研...
以“境界”為核心的《人間詞話》詞論術語法譯研究————作者:史燁婷;
摘要: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詞話的高峰,但在法語世界尚未有全譯本。翻譯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其“境界說”所構建的一整套詞話語體系。中國古典詩詞詩意空間遼闊,講究“意蘊”和“回響”,相關文論語匯也帶有同樣特質,無法如西方文論般定義精準、條分縷析,因此翻譯時需要以“寬式思維”進行思考:選詞時酌情放寬表意范圍;利用比喻兼顧具體和抽象雙重意義;在邏輯自洽的原則下創造新詞。力求減少表意上的損失,帶來同樣意蘊深遠...
“大外語”學科視域下的高考英語測試:現狀、問題與對策————作者:毛延生;王一航;
摘要:“大外語”學科理念為外語學科指出全新的發展方向,可以為打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進而夯實英語教育“一條龍”體系提供重要支撐。為此,本文立足于“大外語”學科背景,嘗試回溯高考英語測試40余年的發展路徑,并基于“全語用”能力框架著重探討高考英語測試在內語用和外語用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同時嘗試提出相應的應對舉措。結果發現:第一,就高考英語測試的現狀而言,命題形式從輸入轉向輸出,并且評價取向由一元轉...
新高考背景下英語學科思維品質評價框架構建————作者:馬利紅;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已成共識,但如何評價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尚未形成共識。本研究基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相關文獻構建英語學科思維品質評價框架,采用專家調查法修訂完善,并基于實證研究進行效度驗證,形成思維的批判性、邏輯性和創新性三維一體英語學科思維品質評價框架,涵蓋質疑批判、反思評估、分析綜合、推理判斷、好奇開放、創意生成6個評價指標,4個等級水平。該框架對新高考背景下英...
英語寫作詞塊能力的發展特征歷時研究————作者:孟亞茹;黃馨瑤;范曉暉;
摘要:詞塊應用能力是衡量二語寫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其發展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本研究以本族語者的高頻四詞詞塊為參照,追蹤了88名中國大學英語專業學生連續兩年的議論文寫作語料,探究寫作詞塊在結構、功能、準確性等方面的發展特征。結果表明:雖然兩年中詞塊與本族語者相比整體上仍存在顯著差距,學生詞塊使用的準確性提高不顯著,且持續存在過度泛化問題,但呈現出應用更廣泛、類型分布更接近于英語本族語者表達習慣等趨勢。...
交際(非)典型性的語用學研究前沿態勢————作者:楊璘璘;劉平;
摘要:語用學是一門關注社會現實問題的交叉學科。根據當前語用學對交際(非)典型現象等相關語用問題的前沿成果以及對社會問題的當下關切,本文重點梳理了非典型交際群體的語用行為、典型交際情景下的語用新問題以及多元交際形態的語用新解等前沿議題,總結了語用學研究所呈現的社會性和融合性等主要趨勢性特征,以期為我國語用學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啟示與指導,并為新時代的社會管理提供重要的社會語用信息
英國外語學科近年的政策行動和發展動態——基于學科調查報告和政策文件的觀察————作者:平原;王斌華;
摘要:本文總結英國高校現代外語(MFL)教育的現狀,數據來源于英國語言學科大學理事會(UCML)、英國國家學術院(British Academy)和英國漢學協會(BACS)等專業組織所發布的最新報告(2016-2022年)。基于英國國家學術院和英國文化委員會等機構于2020年所發布的《英國國家語言戰略》和英、美、加、澳四國科學院在2020年聯合發布的《全球語境下語言重要性的聯合聲明》等文件,本文分析英國...
以譯者行為批評為理論框架的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2010-2023)————作者:周領順;丁雨朵;
摘要:隨著翻譯學科的發展,對翻譯方向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和理論的應用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而如何將理論與學位論文實現良好的結合,是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譯者行為批評理論作為中國本土翻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建構以來,備受譯學界關注,也成為碩士學位論文寫作應用的熱門理論。為此,本文統計了自2010年至2023年間中國知網數據庫中可查證的122篇以譯者行為批評為理論框架的碩士學位論文,總結出譯者行為批評理論的指...
從《經國大典》系列文獻看朝鮮朝成均館的漢字教育規劃————作者:陳艷平;田園;
摘要:《經國大典》系列文獻作為朝鮮朝治國理政的基石,是研究朝鮮朝語言文字政策的重要依據。本研究以《經國大典》系列文獻為語料,從教育規劃視角出發,分析該時期最高教育機構成均館的漢字教育政策及培育規劃,揭示產生動因。研究發現,該時期漢字教育規劃受統治者態度、規劃動機、規劃目標三方面共同影響:統治者對漢字明顯的傾向性態度與身份認同、國家形象、意識形態等規劃動機之間存在形塑與映射關系,兩者又共同決定該時期漢字教...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翻譯家群體的特征與價值————作者:馮全功;鄭貝檸;
摘要:“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由中國翻譯協會2006年設立,是國內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自設立以來,至今已有62位不同領域的翻譯家獲獎,涉及十幾種外語及少數民族語言,涵蓋外交口譯以及多種文本類型的筆譯。本文分析“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翻譯家群體的語種分布、翻譯類型、翻譯方向、職業分布等特征,旨在號召廣大翻譯工作者向這些翻譯家學習,繼承與發揚他們的翻譯家精神,為翻譯文化建設做貢獻
遼寧科技翻譯家群體研究(1949-1990)————作者:仲文明;王靖涵;
摘要:本研究立足《中國翻譯家辭典》和《中國科技翻譯家辭典》,挖掘1949年至1990年137位遼寧科技翻譯家的群體特征與貢獻,并以此為基礎審視遼寧科技翻譯家生發的社會文化條件。具體而言,該階段遼寧科技翻譯家得益于自然地理優勢,受益于外語名校輻射以及工科教育,裨益于國家翻譯實踐,浸潤于家國精神傳統。深挖翻譯家群體服務國家需求和時代需求的史實,傳續翻譯家精神,對研究翻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科學進步和學科構建有...
漢英“額”(forehead)隱喻詞簇異同及其體認語言學——文化腳本理據闡發————作者:孫毅;段馨怡;
摘要:隱喻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探索世界的一大工具,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聯袂發表的著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標志著認知隱喻學的隆重降世。身體是人類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起點和物質基礎,以此產生的人體隱喻貫穿人類認知構建的始終。其中,“額”(forehead)作為身體的一個重要而顯著的面前部位,以此為源域的隱喻在漢英語言中均廣泛存在。本研究利用CCL和COCA語料庫收集涉及“額”及隱喻詞簇的語...
國際寫作量表研究動態趨勢與展望(2014-2023)——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研究————作者:泰中華;王瀾熹;
摘要:本文以寫作量表為主題,運用CiteSpace軟件對2014至2023年間Web of Science中的國際核心期刊開展可視化分析。通過統計發文量、關鍵詞聚類分析與高被引文獻、作者聚類等指標,本文旨在探究國際寫作量表研究的前沿發展趨勢,為國內寫作量表研究提供參考。結果表明:1)寫作量表研究發展潛力大;2)核心領域包括寫作投入度量表研制、ESP寫作量表開發、寫作分項量表效度驗證以及基于寫作量表的自動...
解鎖民族思想與民族語言的深層紐帶——評《東正教與俄羅斯民族語言研究》————作者:許鳳才;
摘要:<正>在當今外語學界,能夠深入探索某一文化現象背后復雜關系的著作并不多見,《東正教與俄羅斯民族語言研究》(劉宏等,2023)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一本研究東正教與俄羅斯民族語言之間復雜關系的學術著作,它不僅為我們揭示了宗教對語言發展的深遠影響,還通過跨學科的視角和豐富的實例,展現了東正教在俄羅斯社會中的獨特地位。該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研究”(15ZDB092)的結項成...
翻譯副文本的民俗形象建構研究——以漢學家伊維德說唱文學英譯本為例————作者:劉翔;胡巧巧;
摘要:中國古代說唱文學記錄了獨特的中國民俗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俗形象。然而,目前翻譯學界對說唱文學的關注不夠。本文基于熱奈特的副文本理論,深入分析伊維德說唱文學英譯的民俗形象建構過程,揭示譯者通過副文本為民俗形象提供豐富的敘事語義和文化語境,成功使得中國地方性民俗形象在全球語境中獲得新的價值和意義
先唐民歌英譯文的音樂性研究————作者:呼媛媛;
摘要:先唐民歌是一種舞臺表演形式。現在除了歌辭,曲調、樂器、舞蹈已不存在。其音樂性只能依附歌辭本身的內容、形式和韻律的音樂性而存在。先唐民歌口頭文學的特征使其音樂性與古代詩歌的音樂性有所不同。英譯時,應盡量保留先唐民歌獨特的音樂性。由于譯者的審美情趣、學識積累、翻譯動機和翻譯目的等不同,先唐民歌英譯文具有共性與個性的特征。本文主要通過探究書名英譯選詞的動機之源、文內注等副文本闡釋再現先唐民歌演唱背景的方...
《聊齋志異》民俗英譯問題芻議————作者:靳亞男;
摘要:本文從民俗產生的根源出發,按照經濟、社會、信仰和游藝的民俗四分法,歷時考察《聊齋志異》英譯本,分析民俗的特征及其給翻譯帶來的問題。研究發現:民俗“全人類共同性”為英譯提供可能性和現實依據;民俗的歷史性和變異性給翻譯帶來了本體的確定問題,民族性和表演性則造成主體的認知和闡釋問題。解決本體問題的辦法在于民俗內部,即充分利用民俗的功能性和社會性;改善主體問題的方式則在于人,路徑包括但不限于推動翻譯參與者...
相見禮儀英譯的動態語境適應與文化認同維度——基于韓南九部明清小說譯本的研究————作者:劉曉暉;周秋伶;
摘要: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本研究以漢學家派屈克·韓南九部明清小說譯本為例,統計分析22個相見禮儀術語,考察韓南禮儀英譯的動態語境適應及文化認同維度,解析語境因素對相見禮儀英譯的影響及譯者的動態操控軌跡,揭示漢學家韓南的翻譯策略、傳達效果及傳播導向。本研究對于探究翻譯中國禮儀的有效途徑,厘清影響禮儀英譯的主體因素,解密譯者傳達中國文化的立場等具有重...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