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10:04:20
征稿范圍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主要刊載兵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物理學、數學、統計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
投稿方式
作者網上投稿,請登陸《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網站,按照提示投稿。如有困難,請撥打編輯部電話025-84315600。
投稿前準備
從本刊網站“作者園地”下載“《版權轉讓協議及投稿承諾》”,全部填寫并按照要求簽字后,掃描或拍照獲取電子版備用(在投稿過程中需要上傳)。
從本刊網站“作者園地”下載“《保密審查表》”全部填寫并按照要求簽字蓋章后,掃描或拍照獲取電子版備用(在投稿過程中需要上傳)。也可以使用投稿作者單位的《保密審查表》。
南京理工大學校內作者請至“智慧理工服務門戶”—“學術論文審查申請”中執行保密審查流程,拍照獲取電子版備用(在投稿過程中需要上傳)。
從本刊網站“作者園地”下載《論文模板》,按要求對待投稿件進行修改。
審稿相關
本刊對來稿實行嚴格的三審制。不論退稿或錄用稿件,均會給出具體的審稿意見。稿件處理時間一般為3個月,如超過3個月未處理完畢,作者可撥打電話025-84315600,咨詢責任編輯,如在3個月內,作者可自行上網查看審稿結果。
寫作要求
稿件的內容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期刊出版的各項規定,充分體現作者所在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水平。
論文的寫作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專業技術標準和期刊出版規范。目前《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參照的國家標準主要有:GB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GB3101—1993《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規則》、GB3102.1~GB3102.13—1993《量和單位》、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GB/T13745—2009《學科分類與代碼》、GB/T7713—19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
稿件格式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稿件的結構組成按順序依次為:題名、作者署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章編號、DOI、英文題名、作者英文署名、作者單位英文名稱、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收稿日期、基金項目、作者簡介、引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南京理工大學學報》正文采用雙欄排版,可在網站“作者園地”下載論文模版。
題名
對論文題名的要求是:緊扣文章的主題,簡單明了,醒目。中英文題名要對應,英文題名應符合英文表達方法,不要使用未得到本專業領域公認的縮略詞語。
作者署名與單位
作者署名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作者署名中的單位一般指成果所屬單位,作者署名單位應該是全稱,須列出作者所在的二級單位。
摘要
摘要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研究結果及研究結論。摘要應以第三人稱撰寫,使用“該文”做主語;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是對中文摘要的翻譯,英文摘要動詞時態為一般現在時,詞數為150~250。按GB/T6447—1986《文摘編寫規則》撰寫摘要。
關鍵詞
為了滿足文獻標引或檢索工作的需要,根據需要從論文中選擇中英文關鍵詞4~8個,主要從題名、摘要和正文中選取。中英文關鍵詞的內容和順序需對應。
中圖分類號
依照論文內容的學科屬性和特征,通過《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獲取中圖分類號。
基金項目
如果是受到國家級、省部級基金項目和科研項目支持的論文,請在稿件首頁地腳處按照國家級、省級順序注明基金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
格式為:姓名(出生年-),性別,學歷,職稱,E-mail:。
通訊作者
格式為:姓名(出生年-),性別,學歷,職稱,E-mail:。
引言
引言應說明課題的背景,引述該領域的國內外同行已經取得的進展,以說明本文的選題意義和創新點所在。引言不編號。
正文
(1)標題
正文各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并頂頭書寫,例如:
1 理論推導
2 數值模擬
2.1 實驗結果
2.2 討論
3 結論
(2)名詞術語
應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自然科學名詞術語,應按有關的標準或規定使用工程技術名詞術語,或使用共認共知的尚無標準或規定的名詞術語。作者自擬的名詞術語在文中第1次出現時,須加以注釋說明。表示同一概念或概念組合的名詞術語,文中應前后一致。外國人名可使用原文,不必譯出。一般的公司、院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等機構名稱,在文中出現時須寫全稱。
(3)數字
根據國家標準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南京理工大學學報》數字的使用規定如下:
用于計量和編號的數字,選用阿拉伯數字,如:567m3、150kg、章節編號2.1.2。
已定型的含數字的詞語,采用漢字數字,如:四氧化三鐵、六硝基六氮雜異伍茲烷。
選用阿拉伯數字與漢字均可的,采用阿拉伯數字,如:3倍、第2種、1/3、20世紀80年代。
在表示數值范圍時,采用“~”號。前后2個數值的附加符號或計量單位相同時,在不造成歧義時,前一個數值的附加符號或計量單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數值的附加符號或計量單位造成歧義,則不應省略,如:15~20km、-10°~18°、5%~10%。
(4)外文字母
文中出現的易混淆的字母、符號以及上下標等,必須準確、清楚和工整,含義要統一。要嚴格區分外文字母的文種、大寫、小寫、正體、斜體、黑體和非黑體。表示矢量、向量和矩陣的符號用黑斜體。
(5)斜體
斜體外文字母用于表示量的符號,主要用于下列場合:變量符號、變動附標及函數,如:力F、質量定壓熱容cp中的p、函數f(x)中的f;用字母表示的數及代表點、線、面、體和圖形的字母,如:點a、圖A;特征數符號,如Re(雷諾數)、Pr(普朗特數)、Ma(馬赫數)。
(6)正體
正體外文字母用于表示名稱及與其有關的代號,主要用于下列場合:有定義的已知函數,如sin、exp等;其值不變的數學常數,如e;已定義的算子,如Δ;法定計量單位、詞頭和量綱符號,如cm;數學符號,如+、﹥、();化學元素符號,如Si、Mn;裝備、儀器、設備和產品等的型號、代號及材料牌號,如中國PLZ05型自行火炮;硬度符號,如HRC;不表示量的外文縮寫字、如反向傳播神經網絡(Backpropagationneuralnetwork,BPNN);量符號中為區別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義的非量符號下角標,如空氣密度ρa。
(7)量、符號和單位
量、符號及其單位應符合國家標準GB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GB3101—1993《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和GB3102.1—1993~GB3102.13—1993《量和單位》中的相關規定。以上國家標準中沒有相關規定的可以參考國軍標、行業等專業技術標準。如在國家標準和行業技術標準中均沒有規定的,應使用本專業領域內的慣用符號和單位。
(8)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的使用應符合國家標準GB/T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的相關要求。
(9)數學公式
公式可根據需要按其在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應另起行居中排;不重要公式、后文不再提及的,可以不編號,與文字混排。編號在全文范圍內統一排序,不分章節,公式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圓括號內右頂格書寫。對于公式中首次出現的量符號,按照其在式中出現的順序,用準確、簡潔的語句對其進行逐一解釋。公式中應盡量避免復合上下角標的使用,盡量少用3層關系的上下標,同時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公式推導。
(10)插圖
插圖內容應與正文內容密切結合,可適當刪減正文文字與插圖重復的內容。插圖(含子圖)要標注題名,每幅插圖前都應有相應的引出或介紹文字。圖形應保證清晰、準確、完整,適宜半欄或通欄排版。圖內如有標注或說明性文字時應清晰可辨,外文要翻譯成中文。插圖可根據需要按其在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文中有2幅以上插圖時,應統一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圖1、圖2;同一幅圖有多幅子圖組合時,子圖號用(a)、(b)等字母表示,并應有相應的子圖名。
坐標軸上有數字刻度時,需在對應坐標上標出與數字一一對應的向內刻度線,無數字標注處不需標注刻度線。坐標軸應根據內部圖形范圍以某數字刻度點為起點和終點,避免出現多余刻度。坐標軸上有數字刻度時,采用封閉坐標系。坐標軸均無數字刻度時,須加箭頭,采用開放式坐標系。坐標軸上有、無數字刻度時,在各坐標軸旁均須給出對應的量名稱或符號、單位符號;文中已有量名稱和符號解釋的,只加量符號和單位符號;無量名稱和符號解釋的,只加量名稱和單位符號,如:p/Pa;無量綱量時,只給出量名稱或者符號,如μ。坐標軸內部避免出現多余的網格線。例如:
使用照片圖時,應保證圖片清晰,例如:
(11)表格
表格內容應與正文內容密切結合,可適當刪減正文文字與表格重復的內容。推薦使用標準“三線表”,可加輔助線進行輔助說明。表頭中量的說明應包括量名稱或符號、單位符號;文中已有量名稱和符號解釋的,只加量符號和單位符號;無量名稱和符號解釋的,只加量名稱和單位符號;無量綱量時,只給出量名稱或符號即可。表格中所有數據的單位一致時可將單位符號標于表格右上角,右頂格書寫。表可根據需要按其在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按表格在文中出現的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對其進行編號,如“表1”、“表2”,并應有相應的表題。每個表格前都應有相應的引出或介紹文字。三線表格式示例如下:
(12)英文縮寫
在中文摘要里為中文(縮寫),如:反向傳播神經網絡(BPNN);在英文摘要中為英文(縮寫),如: backpropagationneuralnetwork(BPNN);在文中為中文(英文,縮寫),如:反向傳播神經網絡(Backpropagationneuralnetwork, BPNN),然后出現時均使用縮寫。
結論
結論應條理分明,內容較多的論文,其結論可以按研究結果的重要性梯次排列,分項編號逐條列出。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引用最新、關鍵、必要和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并在文中按順序在引用處注明,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一般不宜引用。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格式要準確,應符合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常用的表示方法如下:
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論文集作者.題名[C]//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專著作者.書名 [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城市名:保存單位(寫到二級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標準標準代號標準順序號-發布年,標準名稱[S].
科技報告作者.題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專利專利所有者.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公告日期.
電子文獻作者.題名[EB/OL].電子文獻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報紙文章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作者.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之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et al”。
外文作者也應姓前名后,名縮寫為首字母,不加縮寫點。
中國作者姓名應盡量提供全拼。
如果是中文期刊參考文獻,須有對應的英文信息。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