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02:04:30
《煤田地質與勘探》主要刊載煤炭地質、礦井地質、煤系氣、煤伴生礦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煤田物探、礦井物探、鉆掘工程等方面,具有較高學術、技術水平和實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學術論文、新技術、新方法和先進經驗等,歡迎您投稿。為了使您的稿件能順利進入審稿程序,請注意以下事項。
投稿須知:
1. 溫馨提示:為了加強本刊與每一位作者及其導師的聯系,麻煩您在百忙之中,將您文章的所有作者在網站上注冊一下,特別是您的導師,包括他們的姓名、性別、年齡、職稱、辦公電話、手機、電子郵箱、單位、詳細的通訊地址以及具體的研究方向等(如果注冊時發現系統中已經有您要添加的作者,請直接選用即可,不要重復添加)。
2. 請按照我刊論文寫作模板對您的文章進行修改,并確定您的稿件是最終版本,然后進行在線投稿(https://http://www.mtdzykt.com/)。
3. 您在投稿前,應仔細閱讀投稿系統中的《版權轉讓協議》,只要您點擊頁面下方的“同意”按鈕,繼續投稿,即表明本文全體作者已經完整準確地了解了本協議所有約定,并同意接受本協議的全部條款的約束。
4. 投稿過程中,需要推薦1~2位行業專家,寫明推薦專家的研究方向、聯系電話,郵箱,單位、職稱等,以便于編輯部了解作者本人在行業的學術交流狀態。
5. 論文不能涉密,如果為涉密科研項目資助產出的論文,作者保證在投稿前已到所在單位完成保密審查審批手續。
6. 編輯部自收稿之日起2個月內,通過作者投稿系統通知作者論文處理結果,在此其間,作者不得將稿件投往他處。如果作者決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請通知編輯部后,再進行處理。
7. 來稿一經錄用,請在修改意見發出30天內修回,以免影響刊期安排。同時,作者需按要求提供矢量圖、基金證明材料等相關補充資料,用于編輯加工、校對。
8. 編輯部對刊用的稿件有權作文字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會征得作者的同意。
9. 數據共享有利于科學研究的重復驗證。本刊鼓勵作者共享研究數據,如研究的原始數據、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等。作者也可共享研究使用的軟件、代碼、模型、算法等資料。作者可將共享數據或資料上傳至開放的存儲平臺(如科學數據銀行),并將獲取鏈接置于文末。
相關費用
為支撐開放獲取出版,《煤田地質與勘探》收取文章出版費 (Article Publishing Charge,APC),需要由作者或其所在機構、基金資助項目等支付。收費標準為人民幣500元/頁,6500元封頂;不收取彩印費用,對于高質量論文,減免一定費用。文章出版后,為每篇文章贈送2本期刊。
注:版面費發票默認增值稅普票,需開專票的,請聯系編務金老師:029-81778073。
收稿與退稿
1. 錄用
來稿一般經初審--外審--編輯復審--終審環節,一經錄用后,按期繳納文章費用。編輯部按來稿時間順序安排刊期計劃,特約優秀稿件優先發表。文章刊出后,為每篇文章作者贈送期刊2本。
2. 自動退稿
本刊將對下列稿件作自動退稿處理:
(1) 寫作格式嚴重不符合本刊要求的文章,且錯字多、語句不順、圖件不規范等類似問題的文章;(2)重復率過高的文章;(3)涉及學術不端行為的稿件。
稿件要求:
1.來稿力求主題突出、論點明確、數據可靠(不要披露屬于科技秘密范圍的科技成果和數據資料)、簡明扼要、圖表清晰、行文通順、體例規范。文稿應包含題名(限20字以內)、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省、城市名和郵編、中文摘要(500~800字為宜)、英文摘要、5~8個關鍵詞、第一作者簡介(姓名、性別、籍貫、學位和職稱),并注明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E-mail地址以及聯系電話(手機為佳)。論文若為基金、項目等資助,須注明屬何種基金、項目資助及其編號。
2.論文的中、英文摘要應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章的主要內容,應寫出論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幾個要素(寫作規范請參閱GB 6447—86《文摘編寫規則》)。
3.文中圖表要隨文出現,圖以6~8幅為宜,圖和表為同一內容時,選一即可。圖形要符合規范,圖幅尺寸為:分欄圖寬度7.0 cm, 通欄圖12~15 cm;圖面字大小為六號(7.5磅),漢字宋體,物理量符號(斜體)、物理量單位(正體)和數字均為Times New Roman。圖中粗線條為0.75磅,細線條為0.5磅;插圖請使用CorelDraw、Photoshop等常規軟件描繪,不常用軟件轉成EMF、EPS、AI或PDF格式,圖片分辨率不小于800 dpi。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線表。圖和表的題名中、英文要齊全。
4.文稿使用word系統進行排版,頁面為A4 幅面,分2欄排版。正文(含圖表)中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及書寫規則嚴格執行國家標準(GB 3100~3102),不可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外文字母、單位、符號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書寫應清楚。
5.參考文獻要引用已公開發表的文獻,著錄要真實,引用要合理,一般以不少于30篇為佳。正文中采用順序編碼制標注參考文獻,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參閱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組織文后參考文獻表參閱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所有參考文獻中,期刊、學位論文需要英文對照,有原文的務必復制原文,沒有原文,作者自行翻譯,并注明。
部分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期刊:[序號]主要責任者. 題名[J]. 刊名, 年,卷(期):起止頁碼.
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科技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專著、匯編及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 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