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01:04:06
《礦冶工程》雜志創刊于1981年,現為雙月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由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金屬學會聯合主辦,以“積極宣傳報道礦冶行業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努力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為辦刊宗旨,主要欄目有采礦、選礦、冶金、材料、礦業經濟與管理等,重點報道礦冶行業前沿動態,交流礦冶科技成果、技術經驗,傳遞礦冶科技信息,為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經過40多年的發展,《礦冶工程》雜志從小到大,已成為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知名刊物。
一、一流水平的主辦單位
《礦冶工程》雜志是由中國金屬學會和長沙礦冶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金屬學會是中國一級學會組織,匯聚了國內頂尖科技人才,能在學術上對我刊進行及時、科學地指導;長沙礦冶研究院是大型科技企業,所從事的科研生產領域與《礦冶工程》報道方向大致相符,始終將《礦冶工程》視為重要的對外窗口,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雜志大力支持。
二、國內外著名學者組成的編委會和高水平的編輯隊伍
《礦冶工程》編委由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組成,其中兩院院士約占50%。全體編委非常關心支持刊物的發展,不僅親自撰寫論文,而且時刻給予具體指導。
《礦冶工程》雜志擁有高素質的編輯隊伍,各專業編輯都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他們了解本行業的發展動態,不只是簡單地進行論文采集和編輯工作,而是及時跟蹤各專業發展趨勢,報道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引導和推動行業的科技進步。
三、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礦冶工程》雜志紙質版及數據庫讀者分布在17個國家與地區,機構用戶4500個(據中國知網數據)。主要發行對象為各礦(冶)集團、設計院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并報送國家相關部門,同時本刊還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南非、日本、加拿大等國家以及港臺地區的相關機構有著密切的交流。
自2016年在官網(www.kygczz.com)實行全文免費開放獲取以來,每月雜志文章摘要被點擊次數達3萬余次,PDF全文被下載次數每月達6萬余次(據瑪格泰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月度報告數據)。
四、得到了政府和專業機構的肯定
《礦冶工程》雜志首批被國家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ACJ中國應用型核心期刊、WJCI報告來源期刊、有色金屬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級別期刊、冶金工程技術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級別期刊、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學科影響力Q1區期刊、中國金屬學會優秀期刊、中國有色金屬優秀出版物、湖南省雙十佳期刊、湖湘優秀出版物、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設工程梯隊期刊建設項目入選期刊、礦冶科技期刊集群牽頭期刊。被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重慶維普資訊、長江文庫、新華網學術中國、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EBSCO host(艾博思科數據庫)、俄羅斯《文摘雜志》、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CBST)、英國《采礦與冶金通報》等國內外知名數據庫收錄。
《礦冶工程》雜志論文質量較高,其中各類基金項目論文比達到60%以上。期刊綜合評價總分在全國冶金工程技術類核心期刊中名列前茅。
五、表面裝幀美觀,內在質量優良
《礦冶工程》向來注重刊物質量,從論文采集、編排到出版印刷都從嚴要求。在稿件的選取過程中,實行三審制度,堅持質量第一,注重論文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同時也保持一定數量的基礎理論方面的文章。我刊報道的論文中有關國家攻關項目、基金項目的比例高達60%。這些論文系統地反映了行業的最新成果、最新工藝等。
六、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自創刊以來,《礦冶工程》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把傳播科技知識、宣傳科研成果、推動科技進步做為辦刊的出發點。嚴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遵守宣傳紀律和保密制度。
《礦冶工程》始終注重期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并把社會效益置于首位,隨著期刊質量的不斷提高,發行量不斷增加,廣告業務逐步增多,雜志社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進一步辦好刊物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開門辦刊,組建“礦冶工程理事會”,搭建“產學研”交流平臺;聯合相關行業協會、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等召開學術會議,例如《礦冶工程》雜志定期主辦的“全國選礦專業學術年會”,是中國選礦行業學術水平最高的大型學術會議,對推動我國選礦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礦冶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入編通知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