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02:04:25
《江漢考古》(Jianghan Archaeology)雜志是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的中文專業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42-1077/K,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1-0327,國內郵發代號38-72,國外郵發代號Q652。該刊創辦于1980年,目前為雙月刊,小16開本,全書每期內芯128頁,定價20元。每期印數2500冊,通過郵局及中國國際圖書貿易公司海內外發行。
《江漢考古》自創刊開始即定位為考古類專業性學術期刊。秉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辦刊方針,立足長江、漢水流域,積極報道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文物考古新發現,發表了大量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文章。
《江漢考古》是一種立足于長江流域考古發現與研究的學術園地。創刊以來經過四十年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辦刊特色。大致可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1.以江漢地區為中心、輻射長江中游地區的史前考古學文化研究。著眼點在于江漢地區文明的起源及其與周邊文明的交流融合。主要內容包括境內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相關遺存的考古發掘報道和研究。
2.以楚文化和楚國歷史地理為中心的地域文化研究。著眼點在于楚文化在境內的起源與發展,及其與鄂、曾、唐、鄖等方國在地緣政治上的關系。主要包括楚文化的起源、楚郢都紀南城、楚系墓葬、楚國歷史地理等關注度較高的核心議題。
3.以楚地出土文獻為中心的古文字、古文獻學研究。著眼點在于楚地出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主要包括葉家山西周墓地、曾侯乙墓、包山楚墓、郭店楚墓、睡虎地秦墓、張家山漢墓等重要考古發現所出土文字資料,并圍繞相關資料開展文字學、文獻學層面的研究。
作為考古類的學術刊物,報道新發現、追求學術熱點是一項永新的課題。《江漢考古》在報道境內新發現、追蹤學術熱點方面一直做的比較出色。刊物于1980年創刊之時適逢曾侯乙墓的發掘完成,于是創刊號幾乎成了曾侯乙研究的專號。此后,湖北境內的歷次重要發現均由《江漢考古》率先報道并組織相關研究工作,有力的推動了學術研究的開展。特別是近年來圍繞曾國的考古發現有隨州葉家山、文峰塔、棗陽郭家廟三次重大發現。《江漢考古》在報道最新發現、推動相關研究方面成果豐碩。在相關考古發現申報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前后多此主辦相關主題的筆談、研討會,極大地推動了相關研究工作的進程。
學術是常為新的。但是對于考古學來講,基礎資料的累積工作也是學術前進的另一助力。《江漢考古》在考古資料的積累上有自己的品格,講求錙銖必較、嚴謹求實,要求能夠全面準確反映所報道遺物遺存的出土面貌,以利于學術研究。長期以來逐步形成了《江漢考古》立論有本、無征不信、不尚空言的乾嘉式學風。
第三編 文化、教育、歷史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