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19:04:06
1、來稿須選題新穎、方法合理、數(shù)據(jù)可靠、論點明確、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文字精煉、結論明確、圖表清晰、寫作規(guī)范,內(nèi)容應具有前沿性、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探索性和實用性,反映海洋水產(chǎn)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宜8000字(包括圖表)左右,研究簡報宜在5000字左右,研究綜述以5000~10000字為宜。
2、來稿內(nèi)容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單位、首頁地腳處的第一作者簡介和資助項目、摘要和關鍵詞、正文、致謝(有此內(nèi)容時)、參考文獻及英文摘要。
(1)題名:精練簡潔、文體相符,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作者單位:單位全稱(寫至二級)、所在省市(縣)名稱、郵政編碼。
(3)首頁地腳處的第一作者簡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省市或縣),民族(漢族可省略)、技術職稱或學位,主要從事專業(yè)和電子信箱(通訊作者,請?zhí)峁┬彰⑿詣e、技術職稱、電子信箱和聯(lián)系電話)。基金項目包括:基金資助項目的全稱和批號。
(4)摘要:300字左右,采用報道性文摘方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或討論4部分內(nèi)容,摘要中不用圖、表、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應有評價性詞語。關鍵詞:3~8個。
(5)正文標題:結構層次應適宜,一般分為二級或三級,各級標題序號用1、2、3……,1.1、1.2、1.3……表示,依次類推,一律頂格書寫,序號后邊空一字距再寫標題。每個標題一般不超過15個字。
(6)圖表:文稿中只附必要的圖表,切勿過大或過多。圖表應放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到該圖、表的自然段末,即應先見文字,后見圖、表,并按出現(xiàn)的先后寫明圖序和圖題、表序和表題,以及相應的英譯文。
附圖力求內(nèi)容準確、清晰,大小、繁簡適宜,圖面結構合理;線條疏密、粗細合適,線條圓滑、流暢,不出現(xiàn)鋸齒狀;墨色要黑,精度足夠高(600像素/英寸以上);對圖幅較大或線條稀疏需要縮尺的圖,字號應適當加大,縮尺后的字體不應小于六號字。雙欄排圖不寬于8cm,通欄排圖不寬于17cm。圖名應中英文對照寫出并置于圖的下方,圖中代號能直接在圖中標出的就不要在圖例中列出,圖注應中英文對照寫出,列于圖題下方。圖中文字、符號、縱橫坐標及其量和單位必須寫清,并與正文的敘述一致。圖內(nèi)文字均要求使用宋體字,數(shù)字及外文字母應使用新羅馬字體。凡涉及國界的圖件,必須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出版社最新版本繪制。柱狀圖應標明深度,剖面圖應標明方向和深度,站位圖需將經(jīng)緯度分別標在圖的下方和左側。照片要求對比度好,圖像清晰,層次分明(彩色照片要求色彩分明),大小適宜,繁簡得當,長×寬不超過23cm×17cm。表格使用三線表,表名需中英文對照,并置于表格上方。圖、表中量和單位之間用斜線“/”分開,如:水深/m……。
(7)來稿中的科技名稱、名詞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和地名的譯文等均應按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使用。科技縮略詞語于正文首次出現(xiàn)時應中英文對照,生物名稱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應加注拉丁學名。本國地名以地圖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集》為準,外國地名按《世界地名譯名手冊》為準,計量單位嚴格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廢止的計量單位應換算成法定計量單位。對常用的計量單位,盡量使用單位符號。
(8)中、外文字母與符號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黑、白體;上、下角標的字母、字符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區(qū)別明顯;英文、日文以外的外文以及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在第一次出現(xiàn)時在文稿中注明。文稿中的變量符號,代表變動性量和數(shù)字及坐標軸的下標符號,函數(shù),幾何圖形中表示點、線、面、體的字母,生物學中屬及其以下的拉丁學名,化學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構型、構像、取代基位置等的符號需用斜體;矢量、張量和矩陣符號用黑斜體。
(9)英文摘要應為長摘要,其字數(shù)以400~800為宜。摘要采用報道性文摘撰寫方式,內(nèi)容應包括四要素,即本論文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材料和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英文摘要應最大程度地反映論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核心思想,基本展示文章的全部創(chuàng)新點、主要論點和主要的定量數(shù)據(jù),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同時請作者提供對應的中譯文。英文摘要的作者姓名中的中國人名、地名均采用漢語拼音,姓前名后分寫,姓全大寫,復姓連寫;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音節(jié)界限有混淆的可加隔音符號“’”。
(10)參考文獻著錄格式采用《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 GB/T 7714-2015)中“順序編碼制”。參考文獻只列出作者閱讀過的且本文引用的最主要的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表的文獻,按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編號和排列,并將序碼用方括號加阿拉伯數(shù)字形式分別置于文末參考文獻的前面和正文引用處的右上角,兩者的參考文獻序號需一致。引用文獻如列出寫作者,序號應置于作者姓名的右上方;如引文未寫出作者姓名,其序號應置于引文中適當位置的右上方;如引用文獻序號作為文句中的組成部分,則不作角標標識。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章或資料,應征得有關方面同意,在文中引用處右上角用圓圈加阿拉伯數(shù)字順序標出,并在當頁地角處列出。參考文獻(包括地腳處的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獻)作者姓名不超過三人(含三人)時,照錄;超過,則第三人之后從略,加“,等”或“,et al.”之類的相應文種的外文縮寫。參考文獻中的中文文獻應附上對應的英譯文獻對照。英譯文獻責任者姓名姓前名后,姓用全拼且全部字母大寫,名縮寫(取每個漢字拼音的首字母并大寫)。西文文獻中的作者姓名,全大寫,姓在前,名縮寫并省略縮寫點。文獻中外文書名、文集名中的實詞第一個字母均大寫;文集析出文章和連續(xù)出版物中的題目,除篇首第一個字母、地名、專有名詞大寫外,其余均小寫。不同文獻類型以字母方式標識,如:期刊[J],專著[M],論文集[C],學位論文[D],報告[R],匯編[G],報紙[N],專利[P],標準[S],其它[Z]等。文獻的起止頁碼起止符一律用 “-” 。著錄格式如下:
期刊:[序號] 作者姓名.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專著:[序號] 作者姓名.書名[M].版本(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論文集:[序號] 作者姓名.析出文章題名[C]//編著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序號] 作者姓名.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專利文獻:[序號]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公告日期.
國際、國家標準:[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電子文獻:[序號]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它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第六編 農(nóng)業(yè)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