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01:04:53
一、來稿要求
1. 來稿內容應具有科學性、前沿性、創新性和實用性,能反映海洋科學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來稿要求論點明確,研究方法合理,數據可靠,邏輯嚴密,語言簡潔嚴謹。綜述性文章第一作者僅限高級職稱科技人員。
2. 來稿內容不得涉密和有學術不端行為,必要時須提供相關證明。
3. 文章內容應包括:中文題名(不宜超過25字);中文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及其工作單位(全稱)、單位地址(省名、市名和郵編);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3~8個為宜);中圖分類號;正文;致謝(若有);參考文獻;英文題名;對應中文作者信息的英文;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首頁腳注處注明資助項目類別和編號。同時,注明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若有)簡介,內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研究生導師級別、主要研究方向和電子郵箱。
4. 論文摘要采用報道性文摘格式,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字數不少于250字。對摘要中首次出現的非公知公用的簡稱、外文縮略語和縮寫詞,應給出全稱、中文翻譯或解釋。英文摘要可以與中文摘要內容一致,也可包含中文摘要內容、且比中文摘要更多有助于加深對文章內容了解的信息。
5. 論文應根據需要劃分章節,每個章節應有層級編號和清晰的標題(一般不超過15個字)。前言或引言部分不加章節序號和標題。正文章節一般不宜超過4級。章節編號采用阿拉伯數字,如:章編號“1”“2”……;節編號“1.1”“2.1”……; “1.1.1”“2.1.1”……。文中段落可用“1)”“2)”……或“①”“②”……順序分層。論文章節的格式要求:1級標題為小四號黑體,2級標題為五號黑體,3級標題為五號仿宋加粗,4級標題為五號宋體;章節序號與標題之間空2個漢字格,無標點間隔。
6. 文中所用名詞術語、人名、地名等的中、外文和漢語拼音均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非公知公用的簡稱、外文縮略語和縮寫詞在正文中首次出現時應給出全稱、中文翻譯或解釋。計量單位必須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文中所用外文及符號的格式應準確,英文、日文以外的外文請注明文種。
7. 來稿應附必要的圖件和表格(圖件同時提供矢量格式原圖)。圖件應簡潔、清晰、美觀,推薦使用彩圖;表格應使用三線表。按照先文后圖表的格式要求,將圖、表放在文中相應位置,并提供中、英文對照的圖題和表題,如有分圖應編寫分圖序(“(a)”“(b)”……的格式)和中文分圖名。圖件中出現的地圖應符合自然資源部《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范》的要求。建議使用自然資源部相關部門提供的有審圖號的公益性地圖(http://bzdt.ch.mnr.gov.cn/),或不涉及國界、領土范圍和行政區劃的示意性地圖,并標示經緯度(度分秒格式)、主要地名和海域名,使用洋、海、灣、海峽、水道、洲、半島、群島、島等地理名稱標示,不要使用國、省、市、區、鄉、村等行政名稱。
8.參考文獻采用“著者-出版年制”著錄。正文中的參考文獻應按引用文獻時間的先后順序,將各篇文獻的著者姓氏和出版年置于對應文字后的“()”內。
正文中參考文獻引用規則:
(1) 有多個作者時中文文獻取一作姓名加“等”,英文文獻取一作姓氏加“et al”。
(2) 同時引用多篇文獻時按文獻時間由早到晚排序。
文后參考文獻排序規則:
(1) 先中文文獻后英文文獻排。
(2) 中文文獻一作姓名、英文文獻一作姓氏相同的話按文獻年份由早到晚排。
(3) 中文文獻一作姓名且文獻年份相同的話,按其他作者姓名、文章標題(作者姓名相同情況下)字母順序在年份后加a、b、c等;英文文獻一作姓氏相同且文獻年份相同的話,按一作名字、其他作者姓氏、其他作者名字、文章標題(作者姓名相同情況下)字母順序在年份后加a、b、c等。
本刊要求中英文雙語文獻著錄,即中文參考文獻應全部譯成英文(譯文應從被引原稿英文摘要處摘引)列出,緊排中文之后。其編排格式如下。
1)中、外文期刊:作者名(外文姓前名后不用縮略點, 姓應全拼大寫, 名只取第1個字母, 大寫;如系多位作者, 第三位作者后用“等”或“et al”縮略), 出版年. 文獻題名[J]. 期刊名(全稱), 卷(期)號: 起止頁碼.
2)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析出文獻作者名, 出版年. 析出文獻名[C]//原文獻主要責任者. 論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或者 析出文獻作者名, 出版年. 析出文獻名[C]//會議名稱. 會議地點.
3)著作(譯著):作者名, 出版年. 著作名[M]. (譯者名, 譯.) 出版地: 出版者: 起止頁碼.
4)國內、國際標準:歸口單位, 出版年. 標準名稱: 第x部分 子名稱: 標準序號[S]. 出版地: 出版單位: 頁碼.
5)學位論文:作者名, 收藏年. 論文題名[D]. 收藏地名: 收藏學校.
6)專利文獻: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 公開年. 專利題名: 專利國別, 專利號[P]. 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7)電子文獻: 主要責任者. 題名: 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9. 引用他人觀點、數據、圖表、實驗方法、公式等時必須注明出處。其他未提及的來稿格式有關細節和要求,可參閱本刊官網有關說明及已刊登文章。
二、來稿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來稿做文字性刪改,作者如不同意,投稿時請聲明。
三、編輯部自收到稿件2個月內給出接受與否意見。來稿按規定收取版面費和審稿費。一經發表,即按著作權法給付稿酬(本刊所付稿酬已包括文本稿酬、電子期刊稿酬及本刊加入的各種數據庫、媒體傳播稿酬及著作權使用費),并贈送當期期刊2冊。
四、投稿及聯系方式
投稿方式:請提供word格式電子版,以及文中所有圖件原件(eps、emf、wmf、ai、cdr等格式矢量圖,分別以與文中序號一致的“圖1”“圖1a”等名稱命名),登錄我刊官網http://www.ams-journal.org.cn投稿。
編輯部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仙霞嶺路6號(郵編266061)
E-mail:[email protected]
聯系電話:0532-889678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