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預防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1-13 15:33 熱度:
摘要:目的 觀察本院制劑玉桂片治療黃褐斑常見證型的臨床療效,探索該藥治療黃褐斑的最適合證型。 方法 黃褐斑患者中的常見證型肝郁型、脾虛型、腎虛型、血瘀型均給予玉桂片口服治療,連服3個月,觀察各型患者的療效,采用非參數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 結果 用玉桂片治療黃褐斑患者88例,其中肝郁型20例,脾虛型23例,腎虛型24例,血瘀型21例,顯效率分別是6例占30.0%、5例占21.7%、18例占75.0%、4例占19.0%。 結論 玉桂片治療黃褐斑的肝郁型、脾虛型、血瘀型有效,治療腎虛型療效最佳。
關鍵詞: 醫學臨床研究雜志,玉桂片,黃褐斑,臨床療效
黃褐斑是一種女性多發的獲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膚病,皮損表現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臨床上常見而又難以治愈,屬中醫學的“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疇。筆者自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間,用本院中藥制劑玉桂片治療本病,部分患者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 (1)符合黃褐斑的診療標準[1];(2)同時符合中醫辨證分型[2]:肝郁型、脾虛型、腎虛型、血瘀型;(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4)排除肝臟、腎臟等內臟功能異常性疾病者;(5)停用其他治療藥物與治療;(5)能按要求完成療程,并按時復診。
1.2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均來自本院皮膚科門診,共88例,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在18歲~50歲,平均35.8歲;病程6個月~15 a,平均7.4 a。中醫辨證分型:肝郁型20例,脾虛型23例,腎虛型24例,血瘀型21例。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入選患者均給予玉桂片(批號:130602)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連服3個月。
2.2 觀察指標 皮損顏色評分:0分為正常膚色,1分為淡褐色,2分為褐色,3分為深褐色;皮損面積評分:0分為無皮損,1分為皮損面積<2 cm2,2分為皮損面積<2~4 cm2,3分為皮損面積>4 cm2。總積分=顏色積分+面積積分。評分下降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
2.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診療標準[1]:基本治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0.8。顯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明顯變淡;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0.5。好轉: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0.3。無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化不明顯;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0.3。
2.4 統計學方法 對不同證型3個月前后療效的比較,用SAS9.1軟件,采用非參數檢驗的方法進行。
3 治療結果
3.1 治療結果 見表1。
3.2 不良反應 各證型患者在服藥期間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4 討論
黃褐斑好發于女性,嚴重影響外觀,西醫治療總體效果尚不滿意。近年來,中醫辨證施治在臨床上日益彰顯優勢[3]。
殷新[2]在其碩士學位論文研究中,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采用定量手段,通過對1990年―2004年9月間,國內公開發表的黃褐斑中醫療法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按中醫臟腑辨證理論,黃褐斑的病機核心側重于肝、脾、腎三臟;按中醫氣血辨證理論,則血瘀貫穿病因病機的始終;在辨證論治過程中,離不開肝郁、脾虛、腎虛、血瘀等相關證型。
中醫古代文獻中對該病最早描述為“面色黧黑”,體現了“面部皮膚黯晦無光澤”的特征,本病的發生多為內外諸因之六淫、七情、飲食勞逸、瘀血、痰濕等,致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陰陽氣血失和,而終致黃褐斑,其病位在肝、脾、腎三臟;古代醫家認為黧黑斑發病與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膽經有關,治療當從這四條經入手[4]。
玉桂片是本科在臨床上使用了多年的院內純中藥制劑,本研究發現該藥對于黃褐斑患者中的肝郁、脾虛、腎虛、血瘀型均有效,對腎虛型療效最佳。玉桂片主要成分有玉竹、肉桂等。方中玉竹為補陰藥,養陰潤燥,生津止渴;肉桂為溫里藥,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原。全方具有滋陰潤燥,溫經散寒,滋養肝腎,溫補腎陽之功效。凡房事過度,久傷陰經,或人到中老年,腎精漸虧,顏面得不到精血容潤;或水虧不能制火,導致虛火上炎,火燥結成斑黑[5]。《本草求真》:“大補命門相火,益陽治陰。”現代藥理證明玉竹能使外周血管和冠脈擴張,延長耐缺氧時間,強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肉桂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冠脈及腦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6]。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黃褐斑的發生與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微循環障礙有密切關系。因此,玉桂片的藥用功效與現代醫學對黃褐斑的發病機制相對應的。
黃褐斑的病因復雜多樣,中醫證型較多,其中的腎虛型選用以玉竹、肉桂為主的玉桂片療效較好,而其他證型的患者療效不夠滿意,需要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摸索和積累臨床經驗,進一步研制適合其他證型的最佳方藥,為患者解難,增加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和白癜風的診療標準(2010年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6):373.
[2]殷新.從15年相關文獻的計量學分析探討中醫治療黃褐斑的規律[J].學位論文20050401.廣州中醫藥大學.
[3]張影華.黃褐斑中西醫治療進展[J].中醫民間療法,2012,20(4):78.
文章標題:醫學臨床研究雜志投稿玉桂片治療黃褐斑常見證型臨床療效比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yufang/2485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