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2-11 15:26 熱度:
肱骨骨折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骨折情況之一,可發生于各個年齡階段,發生率約占肩部骨折的20%[1]。近年來,肱骨骨折發生率逐步升高,良好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的治療手段以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為主,但傷情較重的患者采取傳統方法不易使骨復位,且長時間固定關節容易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并發癥,可使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手段[2]。手術后需采取一定的康復治療手段幫助愈合,減少并發癥[3]。現探討康復治療在手術后骨折愈合中的應用效果。
[摘要] 目的 研究肱骨骨折術后實施康復治療訓練的效果。 方法 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肱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接受康復治療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不參與康復治療訓練,實驗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循序漸進的康復治療訓練。觀察比較手術后第2、4、6個月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評估發生并發癥情況。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GEPI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肱骨骨折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康復治療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愈合傷口,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可在骨折術后治療中積極應用。
[關鍵詞] 檢驗醫學與臨床雜志,肱骨骨折,康復訓練,愈合情況,并發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從初診至康復一直在本院骨科治療的患者80例,均采取手術治療,骨折處得到正確的復位固定,術后給予正確的藥物治療,術后均無明顯的肩部關節功能障礙。其中40例由于自身原因未遵醫囑,未得到充分的康復訓練,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6例,年齡14~68歲,平均(38.7±1.9)歲;女性14例,年齡20~56歲,平均(33.5±2.2)歲。另外40例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康復訓練治療,設為實驗組,其中男性 22例,年齡15~64歲,平均(37.6±1.7)歲;女性18例,年齡22~60歲,平均(35.4±1.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理分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在得到正確的手術復位固定和藥物治療后,依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個性化康復功能訓練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隨時與醫生溝通,在康復過程中定期復查,依據患者骨折的愈合情況、關節靈活性、肌力水平等評定指標進行階段性的康復評定。
康復訓練的基本過程為:①術后第2天至第5周,骨痂初步形成期。術后即開始進行“鐘擺樣活動”[4],同時進行握拳、屈伸腕關節和肘關節等緩慢運動,強度以患者可以忍受的程度為度,運動結束用冰毛巾冷敷進行消腫止痛。術后1周后,患者在保護和幫助下進行被動肩部關節活動,隨后的幾周可根據恢復情況逐步加大關節的活動程度,并在以往運動的基礎上進行肩關節被動擴胸含胸鍛煉,肩部的外展、外旋、后伸、前屈上舉等基本動作[5]。②術后第6周至3~4個月,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加大肩部關節的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有意識地訓練肩部肌肉,增加肩部肌肉等長收縮訓練的強度,同時開展日常生活鍛煉。鍛煉過程中如出現疼痛難忍的狀況可服用少量止疼藥物,緩解后即停藥,同時進行點壓、拍擊、揉捏等按摩手法進行輔助治療[6]。③術后第4~5個月,骨折基本完全愈合,且經過前一階段術后康復治療,患者肩部多無明顯功能性障礙,可以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個別患者仍有部分功能未完全恢復,此時則進行按摩、松動關節、體操療法等方法繼續進行康復訓練。
1.3 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均于手術后第2、4個月及半年后進行回訪、復診調查,根據肩關節的前屈后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的活動范圍,參照1990年美國醫學會《永久病損評定指南(GEPI)》第五版中介紹的方法進行肩關節功能評定 [7],GEPI法認為肘關節活動度為上肢功能70%,屈伸活動為肘關節功能60%,為上肢功能42%,可自肘關節實測角度對肘關節功能損傷相應百分數進行評定。同時統計關節僵硬、關節腫脹疼痛、關節囊及肌健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GEPI評分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肩關節功能GEPI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7.50%,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臨床上,骨折依據復位、固定及功能鍛煉為三大治療原則,以加速骨愈合同時減少并發癥為主要目的[8]。在肱骨骨折時,手術治療使骨折處復位后,康復治療顯得尤為關鍵,良好的康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地愈合,并減少并發癥癥狀。常見的肱骨骨折并發癥有肩部關節僵硬、腫脹、關節囊和肌腱粘連。由于骨折的創傷使局部組織受到嚴重的創傷,關節處易產生蛋白沉積,導致功能受限,所以,在不影響骨愈合的前提下,開展康復訓練,保證患者在骨折愈合后,關節亦不受影響,可以正常行使功能,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9]。
對于患者的康復治療,應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在手術后第2天至第5周,骨痂初步形成,此時的康復訓練應少量多次,多鍛煉局部并且兼顧全身,以休息為主,運動為輔,適度的伸縮,保證肌肉不萎縮,同時防止局部腫脹。手術后第6周至 3~4個月,傷處已經基本愈合,此時的康復訓練以被動訓練和主動訓練相結合,同時可以輔助按摩、輔助器械訓練等方式進行康復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地進行,所有的訓練要以患者能承受的程度為宜,過度的運動反而不利于骨折處的愈合;在此期間,也可以內服外用一些中藥,幫助活血化瘀,達到消腫的目的。在康復末期,骨折基本達到愈合的程度,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此時如仍有一定的關節不適,應繼續進行低強度的運動恢復鍛煉,同時不間斷的進行按摩等治療手段 [10]。在整個骨折愈合過程中,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指導,遵照醫囑開展康復治療,同時,醫生應鼓勵和安慰患者,使其對自己的病情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對于患者的恢復有十分積極的作用[11]。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骨科80例肱骨骨折的患者術后進行康復治療的情況進行研究,對比參與康復訓練和不參與康復訓練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發現參與康復治療的患者的康復情況要明顯好于未參與訓練的患者,骨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參與訓練的患者后期并發癥的發病率僅為5.00%,遠低于未參加訓練的患者(27.50%)。
綜上所述,開展正確的、及時的、綜合的康復訓練有利于骨折患者傷處的愈合,可以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保證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軍偉.肱骨骨折保守與手術治療的效果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2,7(4):81-82.
[2] 曹覺飛.肱骨骨折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5):101-102.
[3] 李玲.骨折康復的治療與減少關節并發癥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526-527.
[4] 黃群.舒適護理對脛骨骨折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2):107-108.
[5] 李靖忠,張蕾,趙春燕.優質護理服務在肱骨干骨折術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4):86-87.
[6] 呂厚存.肱骨近端骨折術后的中醫康復治療[J].中國醫學創新,2010,7(33):62-63.
[7] Cocchiarella L,Andersson GBJ.Guides to evaluation of permanentimpairment[M].5th.Chicago: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Press,2000:471-474.
[8] 金崢.淺談骨折康復[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28):881.
文章標題:檢驗醫學與臨床雜志投稿康復治療訓練在肱骨骨折術后的應用效果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linchuang/2427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