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康復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1-19 16:39 熱度: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基層醫院右半結腸癌行右半結腸切除的方式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右半結腸癌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6例,治療組患者行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 順行淋巴結清掃術,對照組患者行傳統右半結腸切除+逆行淋巴結清掃術,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遠期生存率及生存時間。結果: 治療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術等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O.05,但研究組患者五年生存率,術后生存時間等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改良右半結腸切除+順行淋巴結清掃術明顯優于傳統手術,臨床療效確切,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關鍵詞: 高級職稱論文,右半結腸切除,術式,效果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病率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結腸癌患者早期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而后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前腹痛,稍后出現黏液便或黏液膿性血便。晚期可出現黃疸、腹腔積液、水腫等肝轉移征象。目前臨床上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手段是采用手術的方式切除結腸,直接清除癌變細胞[1]。傳統手術往往存在術后復發率高,術后生存時間短等弊端 [2]。本院自2004年1月采用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順行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右半結腸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72例右半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齡在35―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2.1 歲。所有患者均經腸鏡及術后病理檢查符合結腸癌的診斷標準 。其中Dukes分期A期19例,B期21例,C期32例;按分化程度,高分化16例,中分化27例,低分化29例。將兩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兩組患者在診斷,Dukes分期、分化程度上無明顯差異(P>O.05)。
1.2 方法 治療組:患者氣管插管全麻,仰臥位,右側腹直肌旁切口開腹,逐層進腹,將腹膜與皮膚保護巾縫合防止腫瘤腹膜外轉移,嚴格按照無瘤操作技術,術中盡量不觸及瘤體。將橫結腸中段及回結腸末端用紗條進行結扎,目的是將瘤體封閉于一個固定的腸腔內。將瘤體部分后方墊棉墊相對固定,防止操作時瘤體滑動造成種植。然后于封閉腔內注入5一FU,首先處理胃網膜右動脈,在根部結扎切斷胃網膜右動脈、清除第六組淋巴結后切開網膜囊,顯露胃結腸靜脈主干,并從根部結扎切斷。然后沿胰腺下緣向左側分離,在結腸中動脈右側顯露腸系膜上靜脈,清掃血管壁外組織并結扎切斷結腸中靜脈。然后向右牽開暴露腸系膜上靜脈,于腸系膜上靜脈的左后方打開腸系膜上動脈外膜,結扎并切斷結腸中動脈的右支。在小腸系膜和升結腸系膜之間辨清腸系膜上動、靜脈走行后,沿腸系膜上動、靜脈向遠側繼續剝離。分別結扎切斷右結腸動、靜脈和回結腸動、靜脈。然后將橫結腸中段及回結腸末端之間腸管帶瘤體切除,行端端吻合。對照組:麻醉及進腹方法同前,余行常規右半結腸切除術,術中未將瘤體段結腸封閉,操作的先后順序為先從盲腸及升結腸開始處理,血管處理的順序也為先切斷結扎右結腸動靜脈及回結腸動靜脈,最后處理胃網膜右動脈。切除瘤體及腸管范圍同治療組。
1.3 術后評價標準 根據兩組結腸癌患者經過不同的手術方式,對于手術的時間、出血量、淋巴清掃數,術后復發情況,5年生存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應用X2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無明顯差異(>0.05)。具體見表1。但術后5年轉移和復發率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3討論
隨著結腸癌的日益高發,。結腸癌患者術后復發和轉移是導致手術失敗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右半結腸切除術手術要求,對盲腸及升結腸癌,應同時切除回腸末段15cm、盲腸、升結腸、橫結腸右半部及部分大網膜和胃網膜血管;切斷及切除回盲動脈、右結腸動脈、中結腸動脈支及其伴隨的淋巴結。傳統的手術為進腹后首先切斷病變結腸的淋巴及血管干,廣泛切除腸系膜,最后才分離盲腸及升結腸。按血管分布與淋巴引流區,首先切開橫結腸中段和回腸末端(距回盲瓣 10~15cm處)的系膜,將結腸右動、靜脈,回結腸動、靜脈,結腸中動、靜脈的右側分支分離、結扎切斷;血管近端再次結扎或加縫扎。傳統手術的缺點在于沒有首先處理主支血管,由于手術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使腫瘤牽動及擠壓,易使癌細胞脫落進入門靜脈,發生肝臟或其他遠處轉移的幾率增多。術中未結扎瘤體兩端的結腸,也可促進腫瘤的種植轉移。內野純一曾報道,預先阻斷腫瘤的支配血管者,肝轉移率為12.6%;未預先阻斷腫瘤支配血管肝轉移為19.3%[4]。
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的手術要點是:將腫瘤所在區域的腸管,系膜及淋巴結等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力爭做到整體清除,由于右側結腸的淋巴結與血管伴行并分布于系膜中,我們手術切除的要求將右半結腸、系膜前,后葉及Told筋膜完整切除,可以盡量使腫瘤組織不侵襲到周邊的腸管及系膜,并將供應第三組淋巴結的血管根部結扎后切斷,以避免術后轉移。在血管處理的先后順序上,我們采用先處理胃網膜右動脈,然后依次處理胃結腸靜脈,腸系膜上靜脈,結腸中靜脈,腸系膜上動脈外膜,結腸中動脈右支。最后結扎切斷右結腸動、靜脈和回結腸動、靜脈。這樣的操作順序符合首先阻斷腫瘤支配血管的原則,從源頭上阻止腫瘤的血行轉移。
綜上所述,改良右半結腸切除+順行淋巴結清掃術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術等與傳統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但研究組患者五年生存率,術后生存時間等明顯優于傳統對照組,改良右半結腸切除+順行淋巴結清掃術明顯優于傳統手術,臨床療效確切,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丁衛星.腹腔鏡下右半結腸切除術適應證選擇和規范實施.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06):536337
[2] 張尚文.根3式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右半結腸癌24例[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1):65―66.
文章標題:高級職稱論文右半結腸切除術術式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kangfu/2382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