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精神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12-20 10:00 熱度:
摘要: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概括總結了高職學生常見的幾種心理障礙類型;提出了克服常見心理障礙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障礙,心理健康
在校期間的高職學生多為20歲左右的青年人,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力還不強,由于剛剛步入新的環境,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挫折、困惑等,這時便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嚴重的甚至影響影響健康,找到有效克服心理障礙的辦法,對高職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十分有益。
一、高職學生心理障礙的類型
1.自負型
這種心理障礙類型的高職學生,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地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態度。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上,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親密度,講一些不該講的話。這種過于親昵的行為,反而會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與之疏遠。
2.忌妒型
忌妒是對與自己有聯系的、而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是通過把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態。當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成績時,便產生一種嫉恨心理;當對方面臨或陷入災難時,就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至借助造謠、中傷、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安慰自己。
3.多疑型
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后在生活中尋找證據。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么,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于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的盲目想象。
4.自卑型
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有些高職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這樣的學生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于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5.恐懼型
恐懼心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高職學生,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眾之下,羞于啟齒或害怕見人。由于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他們在言語上支支吾吾,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與他人的正常交往。
6.敵視型
這是比較嚴重的一種心理障礙。這種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對待別人。對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示敵視;對強于自己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敵視;對處境與己類似的人則用攻擊、中傷的方式表示敵視。使周圍的人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愿與之往來,更談不上深入交流。
二、心理障礙的克服
高職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個人認知差異、情感沖突都為成功交流埋下了隱患。只有克服了這些心理上的障礙,人際關系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1.克服個人認知的心理障礙
個人認知中影響交流效果的因素有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固定的社會心理等。如果總是以第一印象來決定與對方交流的結果,那就有些武斷,因為第一印象只是了解對方的初步,并不能顯示出對方的全部信息。所以一定要結合交流中對方的表現來驗證第一印象,這時結論才是全面可靠的。固定的社會心理也會影響到交流的效果。如果對對方有一些種族、政治、宗教上的偏見,對某些職業有一些概念化的印象等,那么在交流中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對對方的態度和評價,從而使交流達不到良好效果。要克服它首先要客觀地看待這些事物,或者把這些分歧暫時忽略掉,使交流在平等、友好的氛圍中順利進行。
2.克服情感沖突所造成的交流障礙
人都是有感情的,交流中適當的感情表露能增加雙方的信任感,促進進一步的交流。如果感情表露不當,或者感情失控,交流就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在交流中要會駕馭自己的感情,根據交流中的具體情況,表達出恰當的高興、同情、理解等,要把握好感情表露的程度。如果在交流中由于對方的一些優勢而懼怕對方,或者因擔心交流結果對己不利而感到緊張,可以先做一下深呼吸,調節緊張的情緒,同時還要保持鎮靜,表現自信。還可以進行一些積極的想象,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和對方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戰勝對方,取得令人滿意的交流效果。
3.克服認識他人的障礙
(1)光環效應
一位演講者在一所大學兩個班級分別做了內容相同的演講。演講結束后,一個班的學生與演講者一見如故,親密攀談;另一個班的學生對他卻敬而遠之,冷淡回避。同一個人結果何以相差懸殊?原來,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凱利做的一個心理實驗。演講前凱利對一個班的學生說,演講者是如何熱情可親、平易近人,而對另一個班則說,演講者是如何冷峻嚴肅,不易接近。結果,學生們戴著這種有色眼鏡去觀察演講者,演講者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光環,學生們看到的都是他們期望看到的,這就是“光環效應”。光環效應在認識他人時影響很大,這就提醒我們高職學生,在真正了解一個人前,切不可太重于事前得到的印象。
(2)首因效應
它是指當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后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對于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這一效應提示我們:一方面在初次和人交往時應盡量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能太受對別人首次印象的影響,而應把它僅僅看成是一次感覺而已。
(3)定勢作用
在一所小學里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真實的笑話:一個班長欺負了班上一個小同學,這個同學向老師報告,老師一聽,馬上說:“你說其他人欺負你我還相信,說班長欺負你,這不可能!”這是一種典型的定勢作用,就是拿以往對一個人的印象去代替他的現實。當我們對某人形成了穩固的印象時便很難改變,好的白璧無瑕,壞的一無是處。所以在認識他人時,應當靈活一些,防止定勢作用禁錮了我們的頭腦。
(4)自比作用
人們有一種常見傾向,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相同。當經濟地位、文化水平、年齡相仿時尤其如此。自己肚子餓了也會相信其他人也餓了,其實,其他人感到今天開飯時間早得不可思議。自比作用在估價與自己相類似的人時,準確性當然會高一些,但也不是完全可靠的,因為兩個人不可能完全一樣。而遇到和自己不相似的人時,危險性就更大了。誤解往往由此而產生。我們往往不能理解和滿足與我們不同的人的需要和愿望,去越俎代庖。所以,在認識他人的時候,要防止成見和偏見,也必須注意克服自比作用的影響。
高職學生應學會克服各種心理障礙,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自己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較強的專業技能,而且具有健康的心理,這是高職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鄒新.淺析高職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2]王俊紅,祁麟.高職學生心理障礙表現及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1
[3]崔永華.高職學生心理障礙綜合干預體系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2009.10
文章標題:高職學生的心理障礙類型及心理障礙的克服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jingshen/1495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