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戲劇論文 發布日期:2014-08-21 16:45 熱度:
在京劇史上,人物形象塑造由類型化到個性化,所以盔頭在其中的運用也經歷了漫長的由簡單搭配到復雜講究的探索過程。京劇是一個綜合藝術整體,除去表演,需要有導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去共同創造一個完整的藝術精品。為此盔頭作為樹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體體現標致,也是綜合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摘 要]在京劇史上,人物形象塑造由類型化到個性化,所以盔頭在其中的運用也經歷了漫長的由簡單搭配到復雜講究的探索過程。京劇是一個綜合藝術整體,除去表演,需要有導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去共同創造一個完整的藝術精品。為此盔頭作為樹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體體現標致,也是綜合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中國教育學刊,盔頭,盔箱,傳承發展,重要性,經驗感想
一、盔頭的簡介及其發展進程
“盔頭”是梨園行的行話,也叫盔帽、戲帽,是中國傳統戲曲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統稱。“盔”是仿照古代戰將所戴的頭盔樣式并加以夸張、美化而形成的。按照舞臺上不同角色的實際應用,從外形上可劃分為冠、帽、盔、巾四大類。而按制作工藝與使用材料來分,可分為硬胎與軟胎。戲曲盔頭與戲衣一樣注重裝飾性,但其裝飾時有變化,各劇種之間也互有異同。
盔頭隨中國戲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盔頭從何而來?據歷史記載唐代舞臺上戴的帽子和生活中就不太一樣了,所以有人認為那應該是盔頭的鼻祖。唐代崔令欽《教坊記》中記述當時歌舞戲劇服裝中有寶花冠、珠冠等品類。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壁畫所繪元代泰定元年雜劇舞臺上演員所戴的盔頭,有紗帽、武士盔、文生巾、僧帽等式樣。明代,江蘇蘇州、昆山一帶的昆腔逐漸發展成熟,戲曲盔頭制作也在蘇州興起。清光緒年間,隨著京劇的形成,盔頭也更被重視,并帶動了盔頭手藝的發展。在這時期,蘇州開設“沈源泰”等著名盔帽店多達16家。
盔頭在近代也有過輝煌。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后,京劇舞臺呈現出短時期的繁榮局面。文革是中國戲曲發展的一個分水嶺,當然也成為了戲曲相關產業――盔頭的分水嶺。樣板戲的出現與流行曾一度重創了盔頭行業。當時甚至有人認為盔頭工藝以成為夕陽產業。但文革結束后至今,京劇及盔頭行業逐漸恢復發展并呈良好態勢。
二、盔箱在京劇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京劇是一個綜合藝術整體,除去表演,需要有導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去共同創造一個完整的藝術精品。為此盔頭作為樹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體體現標致,也是綜合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戲曲服飾區別于生活服飾的原因,是要適應演員和觀眾的需要。戲曲的表演是歌舞化的表演,因為觀眾在欣賞演技的同時,也很注意舞臺造型藝術的美。所以必須對生活服裝加以改造。如在帽翅上加彈簧等。那么如何去應付表現了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的非常豐富的劇目呢?具體到盔頭的設計與使用要考慮三個要素。
一是美學原則。京劇是特別強調美的一種藝術。其服裝頭飾從色彩到造型,處處都應考慮到撩撥和激發觀眾感官的愉悅。
其次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無論是京劇還是昆曲中的生、旦、凈、末、丑,表演時都離不開盔頭。它既代表了不同角色的身份,又是戲劇表演的重要行頭之一。盔頭的樣式,是表現劇中人社會地位的一個重要手段。某些冠服樣式還有褒貶作用,如方翅紗帽,一般為生角所扮的正直官員戴,故又稱”忠紗“;丑角扮的貪官污吏,則戴圓翅紗帽,翅子的花紋有的索性做成銅錢形,以象征其魚肉人民,故對這種翅子稱之為“金錢翅”。盔頭中的各種附件也不可忽視。如同樣一頂紗帽,若插上金花,他就是狀元;加上套翅,他就是駙馬了。這一點在《四郎探母》中就很能說明問題。四郎的盔頭佩戴的是駙馬套、紗帽、翅子、翎子、黑三、穗子。從其盔頭我們就能很清楚的知道他的身份是番邦駙馬,如果僅僅只配駙馬套,而不配翎子翅子等,那么我們就不能夠從他的盔頭看出他的身份。因此,準確地選擇樣式是裝扮好人物的首要條件。京劇舞臺上,有些角色的盔頭上插著兩根長長的羽毛,那就是“翎子”。為何要插“翎子”呢?據說這是戰國中后期趙武靈王的發明。文史博覽中介紹道,有一種鳥現在叫做“褐馬雞”,好斗且不畏死。趙武靈王取此特點,讓武士們在頭冠上插戴其羽,以示驍勇。京劇便沿襲了這一做法。可是此鳥的尾羽不長,在舞臺上并不好看,所以就用與它形似的雉雞的尾羽代替,用于加強表演的舞蹈性,表達劇中人物的感情,并增加裝飾的美觀。
第三個要素則是要求規范和便于表演。戲劇舞臺上的穿戴大抵是以明代服飾為規范。穿戴規制如果不能幫助戲曲演員同觀眾進行“對話”,那么它們最終是要被淘汰的。它們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它們已經成為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一套約定俗成的藝術語匯。舊時藝人們說:“穿出的行頭,得讓祖師爺認識。”這個“祖師爺”,實質上就是指觀眾。
三、盔箱的現狀及發展之我見
本人是一名從事盔箱行業多年的從業人員,也是京劇的愛好者。我想結合我從事盔箱工作的經歷并立足本職崗位談談盔箱的現狀及發展。
1、盔頭的制作。盔頭看起來精美但它的制作過程卻十分繁瑣。每一個盔頭做下來,都要數十道工序,絲毫馬虎不得,而且大多數部件都要靠手工制作。在工作過程中我還曾多次向業內老前輩學習設計和制作盔頭的工藝流程。這些老師對盔頭制作的精湛技藝令我驚嘆,他們對后輩我的悉心教導與點撥更令我受益和感動。
經過不斷的學習,我為獲2001年湖南省田漢大獎并參加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的京劇《天家孽》制作了其中使用的盔頭。當時所采用的盔頭制作流程有繪圖裁剪、密絲塑型、雕刻立粉、噴涂上色、做防蟲防腐處理等。
如今會制做盔頭的工匠已鳳毛麟角,精湛的手藝少人繼承,盔頭制作技藝的傳承面臨困境。但我作為仍在這個崗位上奮斗的一員對其充滿信心,并將一直為盔頭制作與傳承奉獻自己的力量。
2、盔頭的佩戴。老話說實踐出真知,劇團的每個劇目創作和每次演出都是我的一次學習和實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2009年湖南省京劇團編排的京劇《廣陵散》。《廣陵散》原本是一首旋律激昂的著名古琴曲。但不同于器樂演奏的直觀傾訴,京劇《廣陵散》講述的是《聶政刺韓王》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悲壯故事。為了將盔頭的舞臺展現與為此劇量身創作的音樂相融合并突出主人公聶政溢于言表的浩然正氣及其命運的悲劇色彩,我們給聶政設計佩戴的改良盔頭能配合音樂和服飾對聶政這樣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刺客進行更生動地舞臺再現,在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劇中其他主要人物的盔頭設計精美,符合人物身份及性格,并注意把握了全劇色彩的和諧統一,充分彰顯出了造型藝術的審美價值。
這個劇目使我認識到盔頭的使用與佩戴要和全劇的音樂、服裝、舞美、燈光等綜合藝術有機的統一,集中服務和服從于整個戲的主題,讓觀眾內心的啟迪與視覺的震撼融為一體。
3、盔頭的管理。二十六年工作實踐的積累和不斷的學習使我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經驗。如為了使盔頭不生蟲不霉變,首先盔箱室要設立在相對通風處;其次盔箱要按種類區分,要將盔頭分為硬盔、帽、軟巾;另外演出后要及時打理盔頭并維護維修,要用自然風吹干盔頭,將酒精擦拭或噴在盔頭上延長盔頭使用壽命……
我認為臺上的光鮮亮麗少不了幕后的服務和準備,只有仔細地做好盔箱的整理工作才能讓演員在演出中更舒適地佩戴盔頭,才能使劇目演出順利完成。
四、感想
我對京劇及盔箱行業目前的形勢有一定的擔憂卻也充滿了希望。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全球文化侵略的加重,我國的文化環境有了巨大變化,傳統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這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講既是挑戰,卻也同時是把握機遇發展的大好時機。傳承并發展盔頭事業,既有利于振興京劇這一中華國粹,又有利于借此向世人展示中國傳統工藝獨特的藝術魅力。隨著京劇和昆曲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盔頭制作技藝也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近年來黨和政府更是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所以我們更應該利用現代化發展平臺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更好地發掘盔頭在京劇表演中潛在的、巨大的價值。
盔頭藝術能夠達到今天這樣的高水平,是歷代民間藝術家不斷創造的結果,是他們的智慧、技巧和藝術想象力的結晶。所以盔頭在京劇舞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在京劇表演中恰當地運用盔頭,才能使整個京劇舞臺和諧、完整,營造出國粹藝術的美感。 (責任編輯:文鍵)
參考文獻:
[1]盔頭.百度百科
[2]京劇盔頭上為何插翎子.文史博覽.2012
[3]曾致.音鳴千古廣陵散――觀新編京劇《廣陵散》有感.紅網.2009
文章標題:中國教育學刊雜志投稿盔頭的發展及其在京劇藝術中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xiju/2244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