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戲劇論文 發布日期:2014-01-18 13:52 熱度:
論文關鍵詞:詩史,理性,崇高,藝術終結,關學嬗變
論文摘要:美國現代文學在不斷克服“浪漫”型藝術的各種矛盾的同時,創造了不負黑格爾所望、無愧于時代、充滿生動活潑的理性和豐富現代性內涵的民族“史詩”。但其中發生了傳統關學向現代關學或稱“崇高”的轉換。這種克服和超越進一步導致了“崇高”的終結和純粹關的復歸,從而標志美洲“史詩”創作的終結。因此,美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說明“藝術的終結”是通過不斷克服“浪漫”型藝術自身矛盾而實現的關學嬗變。
一
黑格爾看到了人類為充滿數字計算、斤斤計較的技術社會所累,情欲和自私的動機奪去了藝術原有的嚴肅和喜悅,藝術喪失了崇高的目的而陷入缺乏真實和生命的干枯空洞的境地。他將人的解放寄托于美洲人心靈與事物的本性的和諧一致,設想會出現反映美洲人生動活潑的理性的史詩,說那將是“對禁錮在永無休止的衡量計算和向特殊分配之中的那種精神的勝利。”美國文學的確實踐了黑格爾在對文藝失去信心的情況下漫不經心地提出的愿望。它編織出“美國的亞當”的“傳奇故事”,構筑起美國民族精神標本的“展覽館”,直到極度膨脹的功利型個人主義和二戰帶的極度絕望造成共和主義和圣經教義的傳統的分裂,美國的史詩作為“原始的書”和“圣經”已在世界文學寶庫里占據突出的地位。
懷著崇高的歷史意識縱觀美國文學,不難看出盎格魯·薩克遜時期誅殺巨人的民族英雄貝奧武甫的身影�?隙ǖ刂v,這一史詩人物也移民到了美洲一這里仍在進行為制服巨獸怪物和構筑社會結構的殘酷斗爭。民間傳說中勇敢的殖民者、伐木人保爾·班楊,庫柏的殺鹿英雄,甚至�?思{的打熊獵人削平了險象環生的地域;海明威的打魚老人,麥爾維爾的捕鯨船長亞哈征服了大海……一幅幅人類使用手中的武器征服自然、裝飾社會的壯闊圖畫呈現在讀者面前史詩展現的是一個宿命的世界,環境的力量主宰著人物的命運。人的精力與自然的冷酷相抗衡,只有充分發揮人的意志力,人物才能免遭必然滅亡的命運。在侮辱與復仇的沖突中,個體在民族榮譽感和崇敬心驅使下的獨立意志和抉擇散發出英雄性格令人折服的力量.個體生命力成就和勛績的優美光輝也生動地體現著人性和民族性的深刻內涵。上述美國文學人物無不凝聚著這些史詩的特征盡管這些歷史或傳奇人物的非凡業績并非都是集體的開拓事業,某種程度上卻完全是黑格爾視作的現代枯燥的現實觀念擠壓下產生的史詩精神的一種體現,或者說是藝術的原動力在不利于藝術發展的現代社會向自然、現實生活和心靈的堅硬外殼進行的鉆.探和突破。應運而生的偉大文化英雄愛默生宣稱“通向這個時期的鑰匙似乎是心靈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在浪漫主義和改革時期的l9世紀中葉,“帶刀子出生”的美國超驗主義者把心靈自身作為探尋的對象,認為心靈不但能夠超越而且能夠取代感覺意識從而構成世界存在。他們不僅尋求理解世界,也志在使世界與他們相信為真正的宗教所激勵的品質諸如創造奇跡的能力和同一性的意識相一致。因此,藝術是理想化的自然,詩人是預言家。置身于“超靈”流淌出的涓涓溪水,詩人創造出反映宇宙中心“理念”的美的作品好的詩歌猶如復制了“永恒上帝”看不見的書簡。這種把文學看作“超靈”的啟示的主張即便其出發點無意同黑格爾針鋒相對,它喚起的文學努力卻動搖了黑格爾一再聲稱的藝術已不復是體現真實的最高形式的哲學論斷。
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創造的是自我壓迫而不是自我實現的機制,“在通往現代科學的道路上,人們放棄了任何對意義的探求”。愛默生批判現代社會令人麻木的機構和人格分裂現象,提倡以促進有機整體和精神活力的探察方式作為社會弊端的解毒劑,并主張自我異化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創造一種“原始自我。”這顯然是文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愛默生確立優秀的藝術技巧在于通過創造象征的能力來了解和表現絕對,闡釋崇高的道德理想。愛默生超驗主義批判和幻想的雙重性為美國作家沖破新古典主義的藩籬同時又要努力克服黑格爾所謂導致浪漫型藝術解體的那些矛盾開辟了一個大有作為的天地。那種在心靈層次上提升了現實性并把握了意義的感性認識一旦運用于文學,就使得獨創性的美國作家高于美國思想家,“因為那種編織現實進入象征的意義,比思想獲得的超越質料的分離的抽象意義更加豐富和深刻,”從而使美國文學能夠揭示僅靠思想的理性無法講出的神秘性。惟其如此,哲學和歷史的視野在文學的領域里才得以拓寬并達到了心理和審美的深度。
與內在的意向共同將思辨和想象的微觀客觀化而不是圖像化了。因此,既不是黑格爾式的“絕對者”,也不是浪漫主義作者的內面以及任何外部事物。而是完全忠實于自身的客觀的理想得以模仿及表現,以致于她的每一首小詩都成了難以解讀的“謎”,這也正是現代主義佳作的特征。狄金森創作的年代適逢社會急劇變化繼而引起民族創傷的時期,她似乎告訴我們,個人和心理的強烈的內在事件與人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在純粹的自我表現之外存在著心理詩歌描寫的廣闊空間。
美國人生動活潑的理性把高貴而單純的“美國亞當”演繹得異彩紛呈,誘使我們不顧史詩和小說兩種文學類型只是理論性的、抽象性的相似之處而寧愿站在史詩的角度關照美國現代文學。在無限多樣性的文學主題中它曾被作為一個適宜的框架來表現美洲人執意克服生命局限,挽救同自然、上帝的不斷疏異和遏制只能意味著退化的那種發展的堅強意志,并且.也是更為重要的,在為小說開辟新的方向上它起到了實現使情節、人物和必然出現的道德主題相互貫通這一小說的文學目和小說藝術的最高范例的重要作用。以致在古已有之的永久性的文學價值與小說的與眾不同的敘事技巧之間存在著的天然矛盾在美國偉大的現代文學作品中不斷得到化解。
二
難道藝術真的要先于黑格爾的預言而走向終結嗎?這肯定不是已經作為人的思維成果的詞語所甘心的命運。也將被向著將來開放的視野和不可重復的過去前進的人類“精神”及時地復活。事實上,文學的本能在推進美國民族發展尤其是修正民族文化的進程中自始至終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布萊恩特首先用詩歌的形式宣布他的生死觀與清教徒悲觀的宿命思想徹底決裂。在他眼里。個體必然消亡的命運非但不是一種應予制服的“現實”.反而是欣歸自然最終走向人人平等的眾生之路。這種詩意的理性不但標志著美洲先民與“新大陸”自然和人文環境趨于精神上的融合的可喜開端,也是美國文學走出清教幽谷的前奏。而歐文和庫珀的神話傳說象征性地投射出人物共同的價值觀念從而構建了美國民族自身起源的最初的史詩。美國歷史不斷創造新的神話。連同這些積淀著美國民族自身欲望的最初神話,就構成了美國文學的最深層蘊含,而美國現代文學更像美國的“史詩”.因為美國的現代藝術在與過去的、傳統的偉大藝術相對抗中獲得了自己的力量和沖動,通過深刻的歷史意識獨特地保持了過去的形式語言與今天的形式突破的連續性。然而,“當一個新的對真理的要求與傳統的形式相對抗時,藝術的合理性這一嚴肅的老課題就要一再被提出來。”它又與黑格爾主張的“藝術的消逝性”那么得不謀而合。實際上,正是這位美學大師的相關論述啟發了我們的思考,也就是說,當精神回返到自身,直接展示內心生活,表現自我,表現心靈的矛盾沖突從而導致對實體性內容的放棄,主體與客體分裂和各自獨立.內容與形式相分裂,藝術家的創作能力和技巧成為藝術中的主要目標,個人行動與外在環境的沖突成為藝術中的主題時,黑格爾所指的這些導致浪漫型藝術解體的根本原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抑或印證了美國現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就美國現代文學而論,黑格爾所謂的“藝術終結”意味著什么?
三
愛倫·坡逆超驗主義潮流而行追求純藝術的卻并非黑格意義上的美。他用模糊或者改變文類的虛構的哥特式怪誕故事將文學虛構引向人類心靈的縱深,同樣是充滿熱情地努力把超越主體意圖的事物通過主體表現出來。和超驗主義激發的文學新的需求一樣,使人感性和理性和諧的美超越了它賴以實現自己的感性官能的自然客體而訴諸人的超感性官能,在溝通理想與現實的鴻溝的道路上使人變成了與自己相對立的事物或強力的對抗者。因此,就美國文學而言,黑格爾所預言的關于藝術的“終結”正是“美”在這個意義上經過克服和超越浪漫型藝術的矛盾逐步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不是哲學而是“崇高”或稱現代美學,在美國文學范圍內就是回歸到黑格爾藝術三階段圖式的起始階段一象征型藝術(神話、史詩),因為正是在人類最早的藝術類型中黑格爾看到了崇高的特征。對康德而言,崇高是作為美是“無關心的滿足”和“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矛盾的最后終結而超越美的東西。
“崇高的對象總是一種抵抗我們的判斷力,因而不但不同它相和諧。而且同它格格不人的東西……崇高的本質在于它把我們推回到我們自己身上,它所依賴的是我們已有的素養和觀念……而且由于它不能寄寓在一種感官形式中,就刺激理性的諸觀念一一因為理性的觀念不是任何感官知覺所能表現的,所以只有向我們揭示感官不足之處的那種沖突或不調和才能在我們心中喚起理性觀念。”這就意味著對“崇高”的體驗應該定位在把我們驅使到超越人們極小的經驗世界的“睿智的世界”中。所以,阿多諾認為,現代主義作品在精神與自然、合理的構成的契機與模仿的表現的契機被分割開來的同時,在懸在半空的狀態下,將調和、回歸的自然的形象,也就是從人類同一化支配的對象中被解放的自然形象一崇高—作為加強對人類自身反思的暗號強烈地呈現出來。L7]哈羅德·布魯姆在研究弗洛伊德的文本時發現他的崇高觀念中滲透著黑格爾主義者稱作“否定性思維”的東西。因此,他把文學中的崇高看作是一種否定的崇高,規定為詩人在表達以前受壓抑的思想、欲望或情感時能夠通過否認同自己創造的意象的關系來使自己免受其影響的模式。這兩種觀點結合在一起可以說就構成了西方現代崇高傳統的理論基礎。崇高源于思維能力和意志力的獨立自主性,或者說來源于自我的防御、它的原發性壓抑,體現為人的自然使命和理性使命之間的不斷斗爭.以及治療的理性主義和自我確信的浪漫主義之間難以?肖除的鴻溝,在藝術上就表現為黑格爾指出的那些浪漫型藝術的矛盾。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在人類與歷史的、自然的關系中,通過對審美意識的震撼和不同的否定模式可以確認出豐富的崇高情感,而這一切又只有黑格爾希望的美洲史詩才能承載。
當浪漫主義逐漸式微走向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之時.鼓吹新人文主義的美國文藝批評家歐文·白璧德斥責浪漫主義及其流變否定理性、助長無視道德價值與內心自治的傾向。他極力推崇古希臘文學與古代東方文學.提倡節制、合度、得體的價值規范,與黑格的相對性中.在自然科學發展的羞辱中,在由工業城市的體驗所激發的對抽象和工具理性的強有力的批判中.現代主義非常準確地發現了它的權威。”一直活躍在美國現代文學中的生氣勃勃的理性以文學新的努力和成就否定了啟蒙精神的數字理性,從現代性無限的不可名狀的雜多中滿懷信念地思考事實性或存在的意義。它證明文學與生活的矛盾可以通過史詩性的事件喚醒和保持人面對一切崇高事物的本真理性而得到和解。如果背離了藝術中的這一智性因素.人連同他虛構的藝術就只有交給宗教和哲學了。不妨這樣大膽地想象:藝術就如瑞普·范·溫克爾因厭倦饒舌的婦人和操勞的瑣事而醉人虛幻的仙境.然后隨心所欲地醒來回到陌生的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敘說久遠的過去.倘若無法找到特殊的生命視野、獲得更強的適應能力就永遠充當流浪藝人一這卻不曾是美國現代文學的命運,它猶如《莫比·迪克》這部宏大的史詩中幸存下來的飽經創傷的民族重新復興的宗教意識和回蕩不已的文明與自然同歸于盡的讖語.這兩者融合為一體轉化為不妨礙現實生活的目的卻又執意介入生活的“自律性”藝術。美國的作家正是在這種兩極牽引中不斷譜寫著自己民族的崇高史詩。
《莫比·迪克》以史詩形式記錄和預示的是藝術與人類的歷史同時存在。對黑格爾來說.絕對理念已經將藝術中感覺世界的表現場所拋棄了.因而.本質意義上的藝術,即作為“絕對理念的感覺表現”的藝術已經滅絕了。但是黑格爾聲稱三種類型的藝術“對于真正的美的概念,始而追求,繼而達到,終于超越.”似乎也在暗示著美學轉換的契機,因為浪漫型藝術那種明顯的主觀性和特異性不只塑造了希臘古典主義過去這一永恒事物的紀念碑,也是一種“超越。”倒是藝術的現狀以反證的形式確證了黑格爾藝術終結命題的正確性。然而美國現代文學曾一直努力“克服”黑格爾所指的浪漫型藝術的內在矛盾,暗地里營造著黑格爾心目中的美洲史詩,從而較早地、開創性地完成了美學轉換的歷史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文學最先抓住了黑格爾美學留下的契機,挽救了文學讓位于思考與反省的“哲學”的命運。
四
在美國,合法繼承浪漫主義的是現實主義而不是自然主義。豪厄爾斯認識到美國文化的多樣性,認為可以構思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來描繪整個美國。這里體現著他的史詩意識。亨利·詹姆斯展現美國習俗和文化在世界性主題中交鋒的高度藝術化的系列小說,仿佛是天真樸實而非狡詐的“奧德修斯”重返歐洲故里.可謂刻畫人性與文明相沖突的史詩典范。馬克·吐溫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致力于描寫密西西比河上的童年生活.創造了一個戲劇化的完美象征,借以表達自己對自然人的歡樂與社會人的腐化之間的沖突的獨特理解—仿佛一個成年美國人端坐山谷緬懷童年痛感自由最終不得不向著荒野深處逃避—他吹響史詩悲惋的笛音。當然,自然主義涉獵廣泛,具有多樣化的表現策略.事實上造成它與現實主義一道持續興盛不衰。而且.作為使美國的“艱難時代”戲劇化的一種手段似乎深得每一代美國作家包括海明威和福克納的青睞.它真正不動聲色地記錄著現代美國的史詩。
可以說,美國文學在走向成熟邁向輝煌的過程中,發展了一套小說創作的理論和文學批評的策略.既不故意圖解歷史和理念,又努力“克服”黑格爾關心的那些矛盾,造就了許多現代內涵豐富的凝練史詩。
這種“克服”是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結合和互補;是那些僑居海外的作家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對民族歷史和現實的觀照;是那些反叛主流思想和文化、深處其中的“局外人”自傳式的藝術升華;是那些懷著共和主義思想和圣經教義的美國公民在現代資本主義重壓下的懷舊與復古中將漂泊無根和支離破碎的個人經驗所作的“史詩”式的縫補。具體地講,這種“克服”是愛默生式的象征和埃里克.奧爾巴赫式的模仿高度藝術化地統一于具體的作家及其具體作品而形成的嫻熟微妙極富個性化的藝術技巧.對歷史現實、社會現實、感覺現實、和心理現實創造性的史詩性的深刻揭示和再現.以致在深層上超越了“史詩”的民族性和時空性。
這種進一步“克服”的最終結果則是藝術的第二次終結,即崇高的終結。理論從美學本身,從現代的文化中脫穎而出,“它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似乎就有取代傳統文學的趨向,并且擴展到非常廣闊的范圍,包括從哲學到人類學,從語言學代傳統文學的趨向,并且擴展到非常廣闊的范圍.包括從哲學到人類學,從語言學到社會學,并在長期的廣泛的去差異化和不斷開拓中抹去了它們的邊界。”與此同時,“在原有的現代的崇高的位置上。出現了美的回歸和裝飾,它拋棄了被藝術所聲稱的對‘絕對’或真理的追求,重新被定義為純粹的快感和滿足。”
如果說崇高的終結標志著藝術的使命在解體中達到了“絕對”,在純粹的美反過來取代崇高的時候也就宣布美洲史詩的譜寫業已完畢。同時.黑格爾對美洲文學的期望,美國文學的發展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說明藝術的終結是一種實現或轉換,是通過不斷克服浪漫型藝術自身矛盾而實現的美學嬗變。而且,黑格爾預言的“藝術的消逝性”的壓力迫使現時代的藝術去追求那種能以概念的形式去把握的東西的意義內涵,致使美學重新開始對舊有的崇高的炒作。然而,在歐洲驚世駭俗的思想和標新立異的小說嘗試的頻頻沖擊下,美國作家始終堅持小說的責任。沿著將史詩戲劇化的方向推進小說的創作.滲透在美國現代文學中的生動活潑的理性因素依然綻放著奇光異彩。
文章標題:黑格爾與美國現代文學的理性史詩文學論文發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xiju/201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