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9-29 16:46 熱度:
老子的思想,集中體現在《道德經》中。《道德經》又名《老子》,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哲學著作,也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作品。《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下篇《德經》,共81章,約五千余字。
摘 要:《道德經》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哲學著作,也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作品。《道德經》的核心范疇是:道、德、自然和無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道”。本文較為詳細地闡述了老子之“道”的內涵、特點及其運行規律,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核心期刊發表,《道德經》,“道”,內涵,規律
《道德經》究竟是一部怎樣的書,其主題是什么?關于這一點,歷來眾說紛紜。比如,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認為《道德經》講的是政治哲學,也就是怎么管理社會的哲學;而先秦的軍事家孫武,他從軍事角度來解讀《道德經》,寫出了《孫子兵法》;還有人說,《道德經》主要講為人處世之道、生存之道等等。可見,這部書的思想非常豐富,也非常復雜。但是,《道德經》還是有幾個核心范疇的,這幾個核心范疇分別是:道、德、自然和無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范疇,就是“道”。
老子所說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之“道”究竟有著怎樣的內涵?在眾多的研究者中,一般認為,韓非子的解釋是比較到位的。韓非子說:“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韓非子・主道》)又說:“道者,萬物之所然,萬理之所稽也。” (《韓非子・解老》)韓非子的這兩段話,大概有兩層意思:第一,“道”是“萬物之始”,也就是說,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宇宙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生成的;第二,“道者,萬物之所然,萬理之所稽也。”理,是法則、規律的意思,這句話的大意是說,“道”不僅生成了宇宙萬物,還規定著宇宙萬物運行演化的規律,使宇宙萬物都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著。
(一)“道”為“萬物之始”
關于宇宙的本源,也就是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直到現在也沒人能說得清楚。但是,生活于兩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憑著自己超人的智慧,在《道德經》中描述了宇宙的原初狀態和宇宙萬物形成的過程。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老子認為,有一種物質渾然而成,它在天地產生之前就存在了。它寂靜而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循環運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為萬物的本源。老子把這種物質命名為“道”。
那么,這個“先天地而生”的“道”,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老子是這樣描述“道”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其上不徼,其下不昧……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道德經》第十四章)這段話的大意是說:“道”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沒有任何痕跡,所以我們看不到它;它沒有任何聲音,我們聽不到它;它還沒有形狀,我們也摸不到它。它是不明不暗,一片混沌。我們迎著它看不見它的頭,跟著它也抓不到它的尾。所以老子說,他實在是無法準確地描述它,權且把它叫做“恍惚”。“道”就是這樣一種無痕、無形、無聲、非常玄妙的東西。老子認為,這個“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它在天地萬物產生之前就存在了,天地萬物就是由“道”孕育而產生的。
(二)“道”的特點及運行規律
這個作為天地萬物本源的“道”,它不是靜止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著。正如《道德經》第十四章所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存在,并且按照一定的規律一刻不停地運行著。“道”不僅自己按照一定的規律一刻不停地運行著,天地萬物也都按照“道”運動的規律,一刻不停地運動著。也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比如,宇宙中的天體,都按著一定的軌道運行,從來都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軌道;再比如,地球上,春天的時候,植物都發芽生長;夏天的時候,開花結果;秋天的時候,果實成熟。這樣年復一年,從沒有改變過。自然界是如此,人類社會也是如此。人的生命,也按著生老病死的規律,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那么,“道”的運行規律有哪些?或者說宇宙萬物總的運行規律是什么?
1.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在“道”的運行規律中,有一個規律特別重要,老子在《道德經》中也進行了反復的強調。這個規律就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德經》第十四章)
“反者道之動”,是說在一定條件下,事物往往會向自己的反面轉化。比如福和禍,在一定的條件下,福會變成禍,禍也會變成福。眾所周知“塞翁失馬”(《淮南子・人間訓》),就很生動地說明了“福禍互相轉化”的道理。古時候,一位住在邊塞的老人丟了一匹馬,鄰居知道以后都來安慰他。老人卻說:“沒關系,丟馬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這匹馬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匹母馬。鄰居知道后過來向他祝賀,老人說:“我的馬是回來了,可這也不一定是好事!”不久,他的兒子因為學習騎馬把腿摔壞了。鄰居又來安慰他,他說:“大家別著急,這也不一定是壞事!”過了幾天,邊塞發生戰爭,村里的青年都被拉去服兵役,很多人死在戰場上。老人的兒子卻因為摔壞了腿,反而活了下來。
其實,不僅福與禍可以相互轉化,事物的對立面之間也都可以互相轉化:在一定條件下,美可以變成丑,智可以變成愚,進步可以轉化為退步,成功也可以轉化為失敗……反之亦然。明白了這個道理,那當我們處在順境的時候,就不能太忘乎所以,要時刻警惕順境中潛藏的危機;而當我們處在逆境時,也不要太過悲觀,要努力創造條件,讓自己盡快擺脫逆境,走向成功。
“弱者道之用”是“道”的另一個規律,或另一個特點。“弱者道之用”的大意是,“道”的作用是微妙的、柔弱的。《道德經》第十章寫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由此而看,“道”產生孕育了天地萬物,但是既不占有它們,又不高高地凌駕于萬物之上,而是悄無聲息地隱藏于萬物的背后,我們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所以,老子認為,真正得道之人,就應該像“道”一樣,要低調、謙虛,不要太過張揚,做事也不要走極端,否則,就會引發一些不好的后果。老子還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他說,“大智若愚”(《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就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露鋒芒,好像什么都不懂一樣。老子又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大音希聲”,是說最大的聲音我們是聽不到的。這點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因為人耳只能聽到一定波段的聲音,特別大的聲音,比如地球轉動的聲音,我們是聽不到的。當然,要是能聽到,人類也就毀滅了;“大象無形”,是說最大的事物是沒有形狀的,因為它太大了,我們根本看不到它的形狀。像宇宙的形狀,我們能看到嗎?當然看不到了。
2.道法自然
老子認為,“道”雖然孕育了宇宙萬物,但是它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道德經》第十章),即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也不主宰和支配萬物,而是聽任萬物按照自己的規律自然而然地發展著。這就是老子所謂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示。既然宇宙萬物都有一定的運行規律,那么我們人類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去發現這些規律,掌握這些規律,然后順應這些規律,促成萬物生長發展到它的最佳狀態。而不是違逆這些規律,對萬物的生長發展橫加干涉。
其實,老子 “道法自然”的思想,早已被古人所深刻領會,并用來指導生活實踐。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寫道:“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司馬遷認為,天地自然有它自身的運行規律,我們必須順應這些規律,否則就會給人類帶來災禍。自然界是如此,人類社會包括我們人自身的身心發展,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如何去發現這些規律,并順應這些規律,促使人類社會和人的身心得以充分的發展,這可能是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參考文獻:
[1]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M].中華上海編輯所,1958.
[3][西漢]劉安.淮南子[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西漢]司馬遷著.史記(全本)[M].河北出版傳媒集團,2009.
文章標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略論老子之“道”的內涵及其規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shehui/2300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