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歷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2-10 16:08 熱度:
【摘要】民生新聞就是以民眾的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以民眾的人生訴求為基本點,以民眾的生存狀況為關注焦點,以民眾的視角表現民主價值和人文關懷的理念,從民眾的生存空間開拓資源的新概念新聞。隨著民生新聞的不斷發展,草根新聞成越來越受到關注,也成為名生新聞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今天,就從民生新聞角度,淺談一下,傳統媒介到底如何應對網絡“草根”新聞評論。
【關鍵詞】云南社會科學,民生新聞,新聞評論,媒介,網絡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以微博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出現,現實生活中的媒介逐漸由專業媒介、大眾媒介、地域媒介發展為業余媒介、個人媒介和全球媒介。伴隨著技術手段的變化與前進,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也越來越受到廣大網民的業余評論的挑戰。
2011年,遼寧衛視《激情唱響》欄目當中,出了一個草根英雄“草地哥”鐘蒙修。對于一個山東德州臨猗縣八里廟村的一個普通養雞農民,鐘蒙修的天籟之音讓全國觀眾為之震撼和驚嘆。但是后來因為在比賽現場穿著異常破舊,被網友質疑其為作秀,各大媒體相繼推出了為了證實鐘蒙修身份的各種“身世探訪”。窘迫的家境,父母含淚相告,學藝的艱辛賺足了觀眾的淚水。故事背后,相繼有各界的評論聲音涌現,其中一篇《能不能把純粹還給選秀》引起了各界的共鳴,文中說:“能不能把純粹還給選秀。如果要選“最好的聲音”,那么就只聽聲音,不比背景。如果要選“會唱歌的女聲”,那么就只比唱歌,不要雜交。選秀,為的是選出一個有前景的選手,而不是一場比背景的獻丑。”可見,網絡對新聞評論的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
相對于傳統媒體,網絡是一種新媒體。但網絡媒體有著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網絡更加平民化,傳播更加迅速,互動性更強。而網絡新聞評論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給廣大網民一個相對自由的發表個人意見的平臺。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1.充分反映百姓意愿形成較強輿論氛圍,在新浪、網易、搜狐等各大門戶網站中,很多網民都在瀏覽有影響的新聞事件后展開激烈而深入的討論。這些看法和觀點反映了廣大民眾的呼聲,進而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網絡也在一定意義上成為溝通政府和普通百姓之間的橋梁。
2.民意參與輿論的意識逐漸增強。在網絡中,網民們可以通過各種論壇和跟帖對某事件發表評論,公布事實真相,深入而廣泛地參與到輿論中去,從而體現了受眾參與網絡評論的主體意識。
3.網絡評論可以形成一致的聲音,有利于社會監督。當網友發帖評論后,每一個意見都有可能改變其他意見,同時也會得到其他網友的反饋和評價。當某些意見趨向一致的時候,就形成了強大的輿論。這種強勢傳播效果,有利于對社會進行監督。
當然,這里對于“草根新聞的評論”,我們可以有兩種方式的理解:一為對于草根新聞的評論,二為草根對于關注民生的新聞發出的自己的聲音。
之前對于草根新聞各界的聲音是網絡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但是相對于社會層次中占據大多數的“普通人”,他們對民生新聞發出的聲音更值得我們去研討。
借助網絡的優勢,網民的意見這幾年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也越來越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媒介權力逐漸由“權威主導”轉向“草根主導”。加拿大傳播學者哈羅德?伊尼斯認為,由于媒介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媒介不同的傳播偏向。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網絡傳播的技術特性(開放性、互動性和匿名性)使得網民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反客為主,網民總體上呈現低收入和低齡化的特點,且處于相對邊緣和弱勢地位。如網絡論壇(天涯社區等)、人人網、微博和即時通訊的產生和繁榮。網民的主體是草根階層,他們形成了一種自由的、對抗和解構統治意識形態的文化。
社會精英和政府部門作為這個社會的領導階級和中堅力量,無論在物質生活水平還是精神生活的滿意度方面,大體上高于社會的基礎力量――草根,而且相對來說,即“弱勢群體”。大眾精英在社會地位、權力、金錢方面有優于草根的絕對因素,因此,這給草根力量造成了一種“印象”,即自己是處于被領導的群體,雖是社會的基本力量,但卻是最容易受到忽視的。他們需要渠道和中介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此來引起“上層”的關注,達到改變自己社會地位,改善民生的目標。網絡媒介的興起,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媒介,網絡媒介無孔不入,受到的管制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不嚴格,網民所承擔的風險和責任小于傳統媒介,所以,借由網絡媒介可以看透、看懂整個社會,將政府的運作透明化,即“民主”的傾向化。但這也讓草根階層看到了社會的陰暗的一面。再加上社會矛盾的激化讓他們的地位更加削弱,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弱勢,無助,并且情緒化地將自己的處境完全歸咎于統治力量。最后,便是公民意識的覺醒。在網絡上,每個人都可以維護自己的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草根評論從平民的角度體現出人文關懷,它的言說豐富了人們的想象力,給機械乏味的社會生活帶來一縷清風,帶來了大眾的狂歡。
而對于媒介公信力的下降,無論是前幾年的“躲貓貓”事件,“華南虎”事件,還是去年發生的“7-23溫州動車事件”,有關部門在處理相關情況時措辭不當,表現欠妥,使得公眾對于政府部門,進而對于主流大眾傳媒的信任度逐漸降低。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具體的微觀變化或者單一的宏觀變量可能對某一類(或某一家)媒體在特定時間的公信力產生影響。但影響媒介公信力在歷史縱向上總體下降的因素并不是某一個單一的微觀變量或者單一的宏觀社會制度變量,而是一種系統性的、多種不同層次變量的合力。這種系統性的影響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
草根對于民生新聞的評論通常被視為愚昧無知、膚淺的,而且草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對主流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輻射、沖擊和腐蝕。網絡的草根評論雖然有揭示問題本質的一面,但也有極端的一面,這對維穩和社會發展的趨勢極為不利,從這方面來說,它有不良的影響力,所以國家會對一些反叛性和破壞性的言論實行屏蔽,肅清弊端的干擾。
草根的網絡評論的威脅性和極端性越是明顯,影響力越大,就會受到比以前更大幅度的歧視和擠壓。草根們“頑強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決定了在這種壓力下的“反彈”,這導致了他們逆反心理的增加,言語的極端有可能引發刺激行為的產生,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而主流媒體在進行相關新聞評論時,尤其要注意到這一點。新聞評論宜站在普通大眾的立場上,多為群眾的利益仗義執言,而不應該只站在權利階層的立場上。要敢于并擅于替普通百姓說話,始終將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履行好自己作為人民喉舌的角色。只有這樣,大眾媒介的公信力才能逐漸回升,主流媒介的新聞評論才能和網絡新聞評論更好的共存。
總之,草根新聞評論是相對于主流新聞評論和“公共知識分子”的精英新聞評論而言的,它生于民間,長于民間,沒有經過主流意識的疏導和規范,充滿著平民氣息,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充滿鮮活的生命力。從當代民生新聞的蓬勃發展來看,無論是關注“草根新聞”本身,還是關注草根對于關乎自身的“民生新聞”發出的聲音,都有深遠的研究意義和價值。也希望民眾的力量會在新聞評論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價值,和各界的聲音交相呼應,盡態極妍,搖曳生姿。
文章標題:云南社會科學投稿放大民眾的呼喊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lishi/2535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