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歷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2-06 17:25 熱度:
[摘 要]隨著松嫩地區考古工作的開展,這一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對小登科墓葬的研究,是極其重要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陜西教師論文發表,小登科,青銅器,墓葬
1981年5月下旬,富裕縣小登科社員破壞了青銅時代墓葬4座。富裕縣文化科、圖書館聞訊后前往調查。并征集到陶罐4個,石范1個,銅耳環1個,銅鏃1個,細石器2件。此外在遺址上還采集到細石器6件,大銅泡2個,小銅泡1個,銅鏃1個,指環1個。
小登科屯位于黑龍江省富裕縣西南15公里,西距嫩江主流1公里。墓群位于小登科小學校西北的弧形沙丘臺地上,臺地高約517m,臺地下為舊嫩江河道,再往西為今日嫩江河道。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24.16′57″,北緯47.42′1″,海拔高度為168.3m。1960年黑龍江省博物館在嫩江流域進行考古調查時曾發現了這處遺址,并對其中三座墓葬進行了清理。這次群眾破壞的幾座墓葬依次編號介紹如下:
一號墓地表為1m厚的黃沙層,下接黑沙土,其下又為黃沙土,墓葬為土坑豎穴墓,穴長約2m,東西向,內葬2人,人頭正西。靠頭部放置陶罐2個,青銅耳環1個。在2具骨架之間有石范1副,卵石2塊,其中一塊應為網墜。1個陶罐為夾細砂紅陶,手制,口和領部已殘,整個接近球體,小平底。腹部以上飾有篦點紋,其組合是:靠近領部為一圈或兩圈平行篦點紋,其下為一圈倒三角形篦點紋,它以六、四、三、二、一點組成。三角形篦點紋以下又為兩圈平行的篦點紋。殘高18.5、腹徑16.8、底徑8.5cm。另一件,素面,鼓腹、夾砂紅陶罐,高19.7、口徑9.5、底徑7.5cm。石范一個M1t3,系黑灰色滑石磨制而成,石質滑膩,鑄銅鏃用,為合范,合起后呈圓柱狀。長5.1、寬2.4cm。
二號墓。開口層位、深度、方向均同于一號墓。墓主人頭部放置一件雙耳仿皮囊壺。M2,1高領,口沿略殘,口沿下有一圈平行的篦點紋,肩部有一副對稱的橋狀耳,腹部四角突出,腹部并有一個乳丁裝飾。高17.8、底徑8.4、口徑8、腹徑15cm。
三號墓。基于同于二號墓。只有一個夾砂紅陶罐。M3,1,口沿略殘,短領,鼓腹、亦成球體形,小平底,手制。領下有三圈平行的弦紋,腹部亦有三圈平行的弦紋,它們之間是四組斜平行的三條線紋,高19.5、底徑9.4、口徑9.5、腹徑17.5cm。
四號墓不清,僅收集到一枚銅鏃M4,1,鏃身呈三角形,鋌扁平,中脊高,長5.7、寬1cm。
另外征集到銅鏃一個,柳葉形,中脊非常明顯,圓鋌,寬臘。長5.6、寬1.3cm;桂葉形石器一個,筒體精致壓剝,邊刃鋒利,長8,寬2.4cm。
小登科遺址早在1960年已被發現,出土的仿皮囊壺已引起學術界的重視。這次發現的幾件陶器風格大體類似1960年的同類器物,其時間也應大致類同。無論從陶質、紋飾、器形上觀察小登科的陶器要比肇源白金寶的陶器原始粗糙,因此,可以判斷小登科的絕對年代要比白金寶早,小登科出土的高領小口鼓腹罐、仿皮囊壺等器物在白金寶遺址中仍可見到,可見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繼承關系,這一推測還可從小登科的高領鼓腹罐上的三角形篦點紋窺見一斑,這種紋飾和白金寶遺址中流行的三角形篦點紋似乎也存在著淵源關系,不同的是小登科的篦點紋是在陶胚未干之前用小木棒戳成的,而白金寶的陶器上的三角形篦點紋是用某種模具滾動而成。小登科的陶器一般呈黃褐色,胎厚而粗糙,火候也低、白金寶陶質細膩,呈紅褐色,火候也高。這兩處遺址均位于嫩江左岸,可以判斷,小登科遺址要早于白金寶遺址,它們應是同一文化的不同發展階段,白金寶1974年發掘的第一號灰坑出土的木炭經碳14測定,樹輪校正年代距今2900±100年1950BC,半衰期5730,相當于我國歷史上的西周中期。因此,小登科的年代要早于它,相對年代可定在距今三四前年前左右,約相當于商代。類似小登科的遺址還發現在吉林省大安縣東山頭、鎮賚坦途西崗子;林甸縣牛尾巴崗等。它們共同的特征是陶器呈黃褐色,手制,胎厚,一般飾有用小棍棒戳成的三角形篦點紋,并以它為母題組成不同的紋飾。另一重要特點是它和細石器共生。它的分布與白金寶文化交替分布,看不出有地域性的差別。
小登科出土的銅鏃和石范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它證明了小登科的相對年代已經到了青銅時代。石范的發現證明了嫩江流域早在商周之際已經能夠冶煉青銅,這顯然和本地區和本地區和鄰近地區盛產銅礦有關。石范形制非常類似唐山大城山出土的銅矛石范。它似乎行橫么冶煉青銅的技術也應來自于中原地區,因此,它也是兩個地區古代文化交流的實物例證。
經比較不難看出,小登科墓葬和白金寶文化的銅器組合不同,其質地、紋飾等亦有很到差別。雖然二者都發現了類似的銅器,但考古資料表明,某些銅器并非某一考古文化的專有特征。因此可以認為,二者區別是主要的,這就就很難把小登科墓葬歸到白金寶文化中去。需要指出的是,小登科墓葬和白金寶文化的墓葬都發現不多,況且二者均未能夠進行各自的分期,這樣在進行對比的時候,就難免會出現一些誤差或以偏概全的現象。僅僅從這一點來說,亦不應急于把小登科墓葬簡單地歸到白金寶文化中去。
我們認為,所謂“某些內在的聯系”,并不是兩支遺存為同一考古文化的主要的標志。同一考古文化的確定,不是靠某些方面的個別的聯系,而是據其遺跡、遺物的“群的特征”,即在總體的文化內涵上基本一致。其個別因素的聯系,在考古上往往是指不同文化間的互相交流、滲透和影響。因此,與其把已可區分的小登科墓葬合并到白金寶文化中去,還不如承認它們是兩種考古文化,而具體探討它們究竟有什么程度和何種性質的共同性,這樣能使其發展脈絡更加清晰,進而有利于問題的探討和解決。考古上的經驗表明,簡單地合并往往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展開和深入。
小登科墓葬雖經多次調查和發掘,但總的看來,所獲取的資料還不夠豐富,其相應的遺址也沒有發現,這樣不但在了解其總體文化面貌上有重大欠缺、斷代方面亦有很大程度的局限。問題的解決,只有有待于今后田野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泰湘曲炳仁.黑龍江富裕縣小登科出土的青銅時代遺物[J].考古,1984(02).
[2]趙賓福;;白金寶文化的分期與年代[J];邊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文章標題:陜西教師論文發表富裕縣小登科出土的青銅時代遺物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lishi/2527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