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中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27 14:02 熱度: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的更加明顯。
關鍵詞:教師職稱論文發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均為文質兼美的佳作,無論就文字的錘煉,內容的表達,情感的抒發,都表現出一種至高的神美。特別是在文章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對社會和生活真實的體驗,閃爍著圣潔的人性美。教學中必須抓住這條紅線,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內涵,從而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對文章詞句、結構的辨析,以及內容的深層挖掘,而對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卻如蜻蜓點水,一掠而過,學生很難真正把握文章的脈搏,不能體悟作品的真諦,不能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正如探幽谷已近勝景卻返,登高山將至絕頂而歸,實為缺憾。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充分關注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用心體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聆聽作者的心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這樣才能輕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進而激發他們那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念,從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淺見!
一、改變傳統觀念
進入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目標不能簡單定位在識字、閱讀與分析課文的基礎上,而應將其逐步拓展到文學這個藝術領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嫻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了另一半”。這種完成就暗含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交互作用。文學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時,這種外在的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間本身就召喚著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體驗去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再構建、再創造。而學生在閱讀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種期待視野,即其閱讀習慣、趣味、心理、預期目的等等,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而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心靈愉悅感。
對于初中生來說,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往往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沈復筆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一腔報國之情;“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一縷悠悠思鄉之情;還有羚羊木雕上交織著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再加一股難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呢?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創設情境,做一個忠實的引路人和點撥者,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
二、創設教學氛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初中語文教學面對的是已有一定情感體念的十三、四歲學生,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充分采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實施情感教學,應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心理學認為:情感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繪情境是為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抒發情感,增強藝術效果。而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正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有助于把學生從枯燥無味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有助于學生形象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例如,有教師在教《生命的意義》一課時,先介紹俄國思想家、哲學家別爾嘉耶夫的一段話:“只有死亡的事實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義問題。這個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只是因為有死亡。假如在我們的世界里沒有死亡,那么生命就會喪失意義。”此時,學生沉寂。接著,教師講訴了一段故事:1999年10月3日,本該愉快的假日里,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纜車放飛他們的歡笑,欣賞著被楓葉染紅的峽谷美景。就在這時,纜車忽然間離開了纜繩,急速地墜落。十幾條鮮活的生命一瞬間就要消失了。就在纜車墜地的那一瞬間,父母用雙手奮力托起了年僅2歲的孩子。父母雙雙遇難了,而他們卻用雙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這個孩子叫潘子浩。此時,多媒體播放韓紅的歌曲《天亮了》,屏幕顯示歌詞和FIASH動畫。聽歌曲時,許多學生都在啜泣。然后,在音樂聲中,教師開始提問:“這是個近乎殘酷的換位體驗,假如你是潘子浩,在父母為你托起了這第二次生命后,你對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請你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開頭,說說人生目標與生活方式。”這位教師充分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圖文并茂,聲情并舉,充分展示文字藝術的魅力的同時,無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創造一種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其中,從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
三、滲透人文教育
在以往的語文課教學中,人們過于強調了語文課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視了語文課的“人文性”,語文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工具感覺,使初中語文教學缺少了人情味,沒了情感,知識就沒有了生命,學生就沒了對語文藝術魅力的認知,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初中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列寧說:“沒有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些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也就是消極的情感對人的行為動機產生消極的作用,積極的情感對人的行為動機產生積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強調初中語文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用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鮮活人文生活中感受、體驗、理解國家和社會對中學生的要求,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和習慣,使初中語文課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為一門受初中生歡迎的課程。
文章標題:教師職稱論文發表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上的情感教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aoyu/zhongxue/2594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