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4-10-18 14:57 熱度:
“某一特定的科技領域都有一套適合于ESP教學的詞匯和術語。”[1]專門用途漢語教學同樣如此。理解和掌握這些詞匯和術語,是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的重點內容,體現出其區別于普通漢語教學的特性。本文以中醫漢語專業詞匯為例,探討專門用途漢語教學中專業詞匯的特性及相關教學策略,為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參照。
摘 要:專業詞匯是專門用途漢語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區別于普通漢語詞匯教學。在中醫漢語教學中,專業詞匯與通用詞匯之間并無絕對的界限,且互有交叉,其歸屬和劃分具有相對性;從詞匯等級的角度進行考量,大多專業詞匯均屬超綱詞,不同教材對其選取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著眼于專業詞匯的一般特點,部分中醫術語內涵或外延的單一性和確定性也相對缺乏。把握中醫漢語專業詞匯的特性,采取必要的策略措施,能有效地促進中醫漢語專業詞匯的教學。
關鍵詞:核心期刊論文發表網,專門用途漢語教學,中醫漢語,專業詞匯
一、中醫漢語專業詞匯的相對性
大體而言,包括中醫在內的各專業領域所使用的詞匯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詞匯,另一類是專業詞匯,后者也稱“術語”。但兩者的界限卻并不清晰,有時還相互交叉。以中醫專業為例,不少表示病癥、藥物、人體部位和生理現象的詞匯,常為兩者所共用。其原因在于,很多學科專業都是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在一般較為古老的學科門類中更是一種普遍現象,中醫學尤其如此。生老病死為人之常情,因而中醫學使用的很多詞匯原本就屬于全民常用詞匯。在學科誕生及發展的過程中,某些通用詞匯被用于專業用途,表示專業概念,成為專業詞匯,因而具有了與通用詞匯不盡相同的專業意義。即便同一個詞匯,在不同的學科專業中語義相關也并不完全一致,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如“氣”,在全民通用詞匯及哲學、中醫學、物理學等學科專業中的涵義便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與通用詞匯進入專業領域而成為專業詞匯不同的是,專業學科誕生之后,漢語的基本詞素通過不同的結構方式也會產生出一大批新的專業詞匯。這些詞匯大多語義單一,應用面較為狹窄,且只在本學科專業中使用,因而基本上不被非專業人士所熟悉。在現代科技領域,這種現象極為普遍,表現最明顯的大概要算是專業詞匯了,因為從語法層面看,任何學科專業的話語方式都是一致的。但也有相反的情況,隨著某些學科專業知識的普及,部分專業詞匯因使用頻率較高、使用范圍較廣而被“借用”并逐漸進入全民常用詞匯體系。現代經濟、體育等專業中的不少詞匯便是如此。
可見,通用詞匯與不同專業詞匯之間的滲透、轉化與吸收是雙向的。有的從通用詞匯系統進入專業學科領域,有的從學科專業詞匯轉為全民常用詞匯,這是一種常態的歷時語言現象。而從共時的角度來說,某一學科的專業詞匯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有的雖屬于專業詞匯范疇,但同時具有全民常用性,有的則完全用于專業學科領域,而在兩者之間,又存在著一些處于中間狀態的詞匯。所以,《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把術語分為純術語、一般術語和準術語。[2]專業詞匯的層次性既是一種客觀存在,那么,其歸屬和劃分也是相對的。在中醫學領域,基本的專業知識早已融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成習慣或風俗;或者也可以這樣說,這些知識原本就來自日常生活,是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產生并逐漸發展起來的。與此相關,不少中醫專業詞匯最初即源于通用詞匯系統,因而其相對性更為突出。
二、詞匯大綱與中醫漢語專業詞匯的等級
在專門用途漢語教材中,對于生詞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一是專業詞匯與通用詞匯不作區分,一律按照其在課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入生詞表;二是把所有生詞劃分為普通(一般)詞語和專業詞語,分別進行漢語拼音、詞性、詞匯等級的標注及外文釋義。就中醫漢語教材而言,前者可以《中醫漢語》[3](包括讀寫、聽力和口語三種課本)為代表,后者可以《實用中醫漢語》[4](包括精讀、聽力和口語三種教材,均分為基礎篇和提高篇)為典型。隨著專門用途漢語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發展,后一種對教材生詞的處理方式逐漸占據主流,體現了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理念的深化。
一般來說,無論是對外漢語的教材編寫還是教學實施與評價,對詞匯的選取和考察都須依據等級大綱。但“目前的各種等級大綱主要是針對通用漢語教學的,一旦涉及到專用漢語,很多詞匯毫無疑問都屬于超綱詞。”[5]
據翟乃剛對《中醫漢語》讀寫課本(上冊和下冊)的統計,教材中共出現中醫詞匯580個,其中甲級、乙級、丙級、丁級和超綱詞的數量分別是25,53,61,56,385。[6]專業詞匯超綱的比例為66%。
再以《實用中醫漢語》精讀教材(包括基礎篇和提高篇)為對象作一考察。教材共有專名術語216個。對照《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7],僅有9個詞語分屬于乙、丙、丁三種等級,共占4%,其中乙級詞1個,丙級詞3個,丁級詞5個。這9個未超綱詞分別是:“病毒、核桃、精、菊花、氣、人參、神經、生理、診斷”。也就是說,該教材專業詞匯的超綱率竟高達96%。
以詞匯大綱為標準來衡量這兩套教材中的專業詞匯,《中醫漢語》讀寫課本的超綱詞雖然接近全部專業詞匯的三分之二,但明顯不及《實用中醫漢語》精讀教材中96%的比例。這里的差別主要源于認定中醫專業詞匯的標準。翟文的統計較寬,包括純術語、一般術語和準術語在內,舉凡與中醫有一絲關聯的詞匯,均被羅列其中;而后者則較為謹慎。即便如此,對《實用中醫漢語》精讀教材中9個未超綱詞作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核桃”“菊花”和“人參”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較之中醫專業詞匯,把“核桃”和“菊花”視作植物的果實或花似乎更為普遍;“精”和“氣”不僅用于中醫術語,也在通用漢語及其他學科門類中使用,但兩者存在著概念上的差別。這樣看來,沒有“超綱”的“純術語”便少之又少了。可見,通用漢語教學的詞匯大綱不能作為專門用途漢語教學中專業詞匯的選取標準。
在翟文附錄所例舉的36個超綱專業詞匯中,僅有 “浮腫”和“推拿”2個與《實用中醫漢語》精讀教材相同。若以這樣的比例進行推算,兩套教材中專業詞匯的重合率必定差異極大。中醫學歷史久遠,其基礎理論和基本術語早已“定型”,與其他門類的專門用途漢語詞匯相比,中醫專業詞匯的穩定性理應更強。而“現有教材的編寫者選擇生詞時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主要是基于經驗,沒有一個確定生詞的明確標準。”[8]如此看來,這樣大的差異不是因兩套教材編寫與出版的時間距離而造成。 專門用途漢語教學大多處于專業學習以前的預備教學階段,其目標指向一般是專業知識內容的學習,因而專業詞匯的選取應該主要依據專業標準,如詞匯的專業基礎性和使用頻率等。前者是一種定性的指標,可通過專家干預的方式得出;后者則是一種定量的指標,需要對一定規模的語料進行統計和分析。“21世紀以來由于中外經貿交流的擴大,經貿漢語特別是商務漢語教學研究及教材編寫呈現一花獨秀的趨勢”。[9]與這一趨勢相符,僅商務漢語制定了《考試大綱》并附有“常用詞語表”,而在其他門類的專門用途漢語教學領域,這一工作還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因此,上述現象的出現自然難免。
三、中醫漢語專業詞匯的結構方式及語義構成
對《實用中醫漢語》精讀教材(包括基礎篇和提高篇)的216個“專名術語”進行統計,不同音節專業詞匯的數量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可見,雙音節詞占絕大多數,其次是三音節詞和四音節詞;除單音節詞外,復音節詞隨著音節數量的增多而依次替減。這樣的分布格局與現代漢語雙音節詞占絕對優勢的情形是非常吻合的。此外,超過四音節的詞均為名詞:五音節詞分別為“病癥名、藥名、經絡名和典籍名”,六音節詞和七音節詞都是“醫學典籍名”。
在131個雙音節專業詞匯中,除4個人名外,其他的127個可分單純詞與合成詞兩類。單純詞都是可作藥用的植物名,如:“菝葜”“菖蒲”“茱萸”“桔梗”“茯苓”等。雙音節合成詞基本上包含了現代漢語詞匯所有的結構方式,而以定中、并列和動賓三種居多,其他類型的較少。分別舉例如下:
定中:艾葉 病因 大棗 藥力 瘟病 脈象
并列:藏象 性味 氣血 哮喘 臟腑 經絡
動賓:辨證 得神 中暑 滋陰 切脈 臨證
主謂:脈弦 疳積
狀中:浮腫 水腫
動補:配伍 瀉下
數量:四診 三焦
“漢語構詞的雙音格局將不會被輕易打破,漢語三音構詞只是雙音構詞的一種補充形式。”[10]因而就雙音節專業詞匯所作的分析具有基礎性的意義,三音節和四音節詞均可由此進行生發。
從結構方式來看,中醫漢語專業詞匯具有現代漢語詞匯共同的形式與類型,其特性主要體現在語義構成上。中醫學是一門極富中國文化色彩的學科,與商務漢語、科技漢語和西醫漢語等相比,中醫漢語專業詞匯的特殊性極為明顯。
首先,“術語與一般詞匯的最大不同點在于它的單義性,即在某一特定專業范圍內是單義的。”[2]中醫學術語卻并非全然如此。如“三焦”,便同時具有“六腑之三焦”“部位之三焦”及“辨證之三焦”等不同含義,且“六腑之三焦”有名有形,“部位之三焦”有名無形,而“辨證之三焦”則是溫病的辨證綱領。 [11]再如“經方”,大致也有三種說法:一為漢代以前相傳的醫方,二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所記載的方劑,三為經驗方。[12]這些術語的語義形成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需要借助具體的語境或上下文才能得到確切的理解。
其次,部分中醫術語的外延不明確。如“陰”和“陽”、“表”和“里”。作為事物的根本屬性,“陰”和“陽”是相對的。同一事物,在與其他事物相比較而存在時,往往具有不同的屬性,有時屬陰,有時屬陽,令人難以把握,更不用說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等復雜的中間狀態了。“表”和“里”同樣如此。如“臟”與“腑”相對而言,“臟”屬里,“腑”屬表;“臟腑”與“經絡”相對而言,則“臟腑”屬里,“經絡”屬表。這種相對性,造成了專業詞匯語義的模糊性,但它卻是中醫診斷中“辨證”的基礎。
再次,與同一術語具有不同的涵義相反,某些術語結構形式不同而語義相同,其區別在于語法功能方面。如“脈弦”與“弦脈”。從理解的角度來說,兩者的語義相同;但前者為主謂結構,后者是定中結構,一為動詞性,一為名詞性,因而它們在句中所處的位置和承擔的語法功能便完全不同。“血瘀”和“瘀血”同樣如此。其實,這正反映了漢語的一個重要特點,如郭紹虞先生所言,“中國之復音語詞,也以受方方的字形之牽制,只成為兩個單純化的聲音之結合,其孽化的基礎,依舊是建筑在單音上的。由這一點言,即謂為單音化的復音語詞也未嘗不可。”[13]
四、中醫漢語專業詞匯教學的策略探討
中醫漢語教學中專業詞匯問題的認識及其特性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可以有效地指導中醫漢語教學的實踐。
1.區分詞匯的普通語義與專用語義
對于中醫學術語兼用作通用詞匯的,區分其專用語義和普通語義不僅可能,而且很有必要。仍以“氣”為例,在通用詞匯系統中,包含著“天氣”“空氣”“生氣”等多種不同語義,并且都屬于一級詞匯;而作為中醫學的基本概念,“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14]中醫漢語的教學對象已有一定的漢語基礎,對于他們來說,“氣”一般不會作為普通生詞出現,但卻是一個無法避開的專業詞匯,需要作出具體的解釋。
2.加強漢字教學,把握構詞規律
“超綱詞與超綱字的對比表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定要加強漢字(語素)教學。”[15]把具有相同語素的詞聯系起來講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雙音節的“風病”“風熱”“風濕”“祛風”和三音節的“風濕病”“風痹癥”等術語,都出現在《實用中醫漢語》精讀教材中。雖然它們分屬不同的結構類型,但都含有“風”。而“風”本身又是一個極為基本的中醫術語,掌握了“風”區別于通用詞匯的專用語義,在遇到含有語素“風”的其他術語時,術語專用語義的掌握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還能對與“風”有關的術語產生一種系統性的感知。同時,應介紹和歸納漢語詞匯的不同結構方式,以便學習者做到舉一反三。如 “艾絨”與“艾葉”,“痘瘡”與“痘疹”,“病理”與“病因”,“失聰”與“失神”等術語,是在不同的課文中作為生詞出現的。把它們聯系起來進行簡單類比,可達到生詞的“復現”效果。 3.樹立中醫詞匯的“系統觀”
“在一門科學或技術中,每個術語的地位只有在這一專業的整個概念系統中才能加以規定。”[2]利用這種“系統性”,可有效解決部分中醫術語的不精確性給中醫漢語專業詞匯教學帶來的困難。以“系統性”來觀照“陰”和 “陽”,“表”和“里”等概念,建立一種相對性的認識,能夠幫助學習者準確理解它們各自的內涵。再如,“金、木、水、火、土”代表著事物的五種基本屬性,具有以“相生相克”為基礎的復雜的關聯,只有把它們放在“五行”的系統中,才能得到全面而準確的理解。
中醫漢語教學中專業詞匯所表現出來的特點與問題,使我們得以從一個特定的視角,看到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的某些共性,因而以上策略對其他門類的專門用途漢語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參照意義。
參考文獻:
[1]Peter Strevens.ESP教學二十年[J].國外外語教學,1986,
(2):1~5.
[2]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語言文字》編輯委員會,中國
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363.
[3]王硯農,閻德早.中醫漢語[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
社,1999.
文章標題:核心期刊論文發表網范文專門用途漢語教學中的專業詞匯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aoyu/jishu/2320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