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計算機網絡論文 發布日期:2014-05-05 09:22 熱度:
美國新媒體聯盟發布的《2012年地平線報告》指出,未來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移動應用程序和平板電腦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成為主流。[1]無線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設備的更新,使得移動學習作為新的學習形態,日漸走入大眾的視野,并開始進入多個國家的中小學課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施瓦辛格2009年宣布自該年秋季新學年起,首先在高中數學與科學兩個學科中使用電子教材,以取代紙質教材;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從2007年就開始推行電子教材的試點研究。
【摘要】伴隨著移動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普及,移動學習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iPad成為支持移動學習的硬件設備之一,提供了支持數字教材的學習環境。該研究對北京市某小學一年級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觀察,闡釋了應用iPad的小學英語課堂關于語言學習的教學反思,探討了利用iPad教學的小學英語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從教師、學生、課堂教學、iPad四個層面說明課堂現象并給出相應的建議,為一線英語課堂教學提供用新技術促進語言教學的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論文,移動學習,數字教材,iPad,課堂教學
我國移動學習研究始于2000年。國際遠程教育權威學者德斯蒙德·基更作題為《從遠程學習到數字學習,從數字學習到移動學習》的報告,首次將移動學習引入中國。[2]在北京,2010年人大附中西山分校率先與蘋果(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將iPad用于未來教學實驗;在深圳,南山實驗學校麒麟小學一年級小學生統一購買iPad方便語文讀寫課;在上海,“電子書包”理念的驅動下,基于Intel“一對一”解決方案、中國電信“電子書包”解決方案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在多所實驗學校開展。[3]
在各門學科教學中,外語與信息技術發展的聯系是最為緊密的,iPad承載著教育的夢想進入一線課堂,得到很多教育技術領域專家的認可。調查顯示,中小學使用電子教材,在家校互動方面有積極作用;在學生發展發面,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減輕書包重量、培養信息素養和自學能力;在內容方面,有利于資源的共享、推送和快速更新。[4]當然,社會上也出現了質疑iPad能否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的聲音。例如,課堂中學生監管問題,成為電子教材使用的瓶頸問題之一;怎樣協調利用iPad個性化學習與保持教學進度的矛盾成為難題之一;iPad價格不菲,投入太大卻未必有顯著效果等。[5]那么,課堂上iPad的使用效果到底如何?本文以北京市X小學和Y小學為樣本校,連續聽取了這兩所學校多節課,通過研究者的現場觀察與課后交流,探討iPad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潛力及可能存在的困難,試圖為該問題做出回答和建議。
研究過程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移動學習背景中,應用iPad于英語教學中,并對課堂教學現象觀察與總結,分析iPad在英語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探索其緣由,從而改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北京市X小學和Y小學一年級學生與英語教師,生機比為1:1。針對英語教學進行實況觀察與分析,從2013年3月至6月為期一學期的課堂觀察與評課。研究方法采用課堂觀察、現場聽課、視頻錄像進行視頻分析,課后交流與教學分析評課。記錄和保存多位研究者的聽課記錄和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并與教師、專家等進行交流評課。
補充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數字教材,依據主題分類學習英語知識,例如,運動、家庭成員、食物、愛好等。實驗內容為小學一年級英語課程,教學目標是應用iPad進行數字英語教材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聽力、口語能力。課堂觀察者依據時間點記錄教學流程、每一個教學活動及其用時。課堂時間為標準課時40分鐘,依托電子書中的視頻、音頻,提供大量的動畫和圖片資源,跟讀和點讀語句,利用iPad的隨時點觸技術,方便快捷地完成課堂練習,以此鞏固知識點,例如選擇、圈圖等。
觀察者依據科學的觀察維度和標準,進行觀察與記錄,例如,重點觀察口語能力的維度是教學活動、教學資源(iPad或者白板)、學生集體口語時長、個人口語時長,伙伴合作口語練習時長等;興趣能力觀察維度是學生參與度(人數)、學生操作反應時長、與教師互動活躍度(人數)、小組活動程度(參加活動小組數比例)等。
iPad小學英語課堂現象觀察
小學一年級英語課堂的觀察與分析,分別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的現象進行總結說明。橫向區分不同對象,依次是教師、學生、iPad、課堂教學;縱向根據教學環節,分別是創造情境,引出話題的導入部分、學習課文,獲取信息的課文主體、小組活動,語言輸出的學習活動、小組評價與總結。
1.iPad操作現象
在iPad進入基礎教學課堂的實驗過程中,觀察者發現教師正確以及快速地操作硬件設備,學生順利操作iPad完成教學活動都成為影響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平板電腦的基礎操作中,教師操作技巧方面,例如鎖屏技術、播放視頻全屏快捷操作、在白板上顯示學生練習答案、傳統教學結合時,iPad的移動造成屏幕晃動,從而使教學白板顯示內容不穩定;學生操作方面,例如正確快速插拔耳機、調節聲音和屏幕亮度、快速操作練習或者進行口語聽力等視頻操作等。
2.課堂設施資源組織
觀察多節英語課后,集中發現是講臺和白板的利用問題。在iPad課堂中,傳統教學中的白板往往被忽略,例如教師和學生互動進行主題對話時,白板顯示缺少重點詞匯提示;教師組織學生教學活動,如學習小組應用iPad數字教材中的對話進行口語練習時,講臺缺少示例小組展示。
3.技術支持環境
多節英語實驗課堂由于網絡故障,導致無法進行正常教學,臨時搭建的網絡不能承載過多客戶訪問,因而學生無法訪問電子書網址;學生點擊視頻后,加載時間相對較長,影響正常教學任務的完成。4.實施教學目標
iPad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習效果未能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學生獨立聽力口語練習、小組合作聽力口語練習時間相對較短。例如,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但是iPad課堂中,學生的聽力輸入和口語輸出機會不是很多,與豐富的音視頻資源利用率成反比。通過課堂觀察分析記錄和統計分析總結,學生自主聽力時間在2分鐘~4分鐘,口語練習時間在2分鐘~6分鐘。
5.課堂常用語
iPad課堂中,英語教師下達有關iPad操作的指示和指令,例如,跟讀、點讀等,部分學生無法快速地完成操作,未能理解常用的課堂用語,例如:earphoneson,earphonesoff,openyoureBook等;數字教材操作流程相對煩瑣;學生獨自操作iPad的時間大約為2分鐘~4分鐘,教學過程中使用iPad學習資源的次數為3次~4次。
6.學習資源利用率
iPad電子書中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活動資源,教師授課過程中,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活動,設定明確的活動任務,具體教學流程中添加教學活動達到教學效果也成為備課的重要考慮。例如,某教師講授馬戲團主題時,情境導入環節播放動畫視頻“listentoasong”,但是歌曲中缺少歌詞提示,此環節就失去教學效果;講授家庭成員主題課堂中,教師播放視頻的次數與活動任務未能匹配,沒有體現難度層次。
iPad小學英語課堂原因分析
在課堂中使用科技工具,iPad扮演輔助功能,成為未來課堂的一種趨勢。同時在實驗課堂中,也逐漸發現了很多區別于傳統課堂的優勢和問題。基于英語iPad實驗課,針對不同的對象和流程,我們聽取了專家和教師評課后,從以下角度分析原因并給出建議。
(一)軟硬件設備和無線網絡
1.iPad設備
iPad或其他作為支持數字教材的硬件設備進入一線課堂教學,實驗教師并未進行大規模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進而把iPad的基本操作作為教學常態化操作之一,因此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不合理因素。同時,本研究對象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認知水平和自控能力都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以上原因都會影響師生操作設備的順利、快捷、準確。
在課堂上使用iPad的建議:對教師和學生進行iPad常用功能操作培訓,并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形成教師操作手冊、學生操作手冊,以問答形式展示,分發到校,方便教師、學生操作,從而對新手教師或者實驗教師的教師專業發展起到好作用,為其他年級學生進行iPad實驗課奠定基礎,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當然,組織教師參與課題,現場觀摩教學過程并交流經驗,能發揮教師主動性,變革教學方式。
2.教學資源結合
電子課堂與傳統課堂中教學工具未能有效地結合使用,實驗教師注意力集中在利用視覺媒體展示教學內容和操作iPad電子教材上;學生參與小組對話等口語練習時,關鍵字詞、句型提示僅僅依靠iPad數字教材的資源,沒能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有效地組織教學。
在課堂上使用iPad的建議:教師可以利用keynote將本節課的重點句型、句式呈現于白板,并且進行集體口語練習活動中,選擇一名或者多名中等學習水平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朗讀,其他學生模仿練習;小組對話練習時,選擇一組學生為全班同學演示,其他小組學生學習模仿。
3.無線網絡資源
實驗課程初期,網絡的配置和服務器的搭建都需要大量時間和人員,并且需要多次的模擬訪問;數字化教材目前是基于Web版本,網絡暢通成為必須條件之一。
在課堂上使用iPad的建議:將數字教材部署在服務器上,搭建課堂環境需要考慮網絡、屏幕、資源同步與分發等技術方面的問題,如設置AppleTV無線投影、外網與局域網的設置與轉換、調試軟硬件設備;開發離線版數字教材,便于教師學生脫離網絡環境隨時復習和預習。[6]
(二)英語課堂教學
1.突出教學目標
目前iPad對于強化促進英語教學目的在短時間內仍處于實驗階段,由于課時與課容量的限制,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時間,進行以教學目標為目的的練習。實驗觀察對象為一年級學生,因為其認知水平有限,聽力和口語練習獨自完成還會有困難。
在課堂上使用iPad的建議:教師預先設計和選擇有效的教學活動,在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教學環節添加學生練習機會。例如,朗讀課文環節,個別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模仿朗讀;小組匯報時,全班學生進行集體跟讀;學生聽力練習時,明確練習目的,并結合iPad數字教材中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視音頻片斷,豐富學習交互,提高學生聽力口語能力。
2.強化iPad課堂常用語
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有差異,只有部分學生可以理解教師的口令并完成任務;由于教學容量限制,學生難以根據學習任務要求,有選擇性地閱讀學習材料。
在課堂上使用iPad的建議:提升數字教材的操作流程簡潔性、界面簡單;總結50條教師常用iPad口令,便于學生理解教師課堂指令,進而順利地完成教學活動。
3.豐富數字教材資源
教學設計中,教學活動未能體現明確教學目的和難度梯度關系;教師選擇教學活動,與教學目的程度難以統一;不同層次的學生與學生人數限制,難以在課堂中因材施教等。
在課堂上使用iPad的建議:首先,選取教學活動時要緊貼教學目標;其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增強與教學目標一致的活動;再次,教師相互討論,聽取專家建議,融合自己的見解,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和總結。iPad電子書中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活動資源,選取恰當的教學活動強化教學內容的學習和補充重點知識外的語段語篇。教學活動要符合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有一定難度變化,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提供練習的機會。
研究的結論平板電腦在教育中的應用,iPad由于具有多觸點、高清屏、輕巧快捷、響應速度快等優勢,所以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青睞,以iPad為終端設備的數字教材也成為學習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在iPad數字教材的實際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具體問題,從教師、學生、技術支持和課堂教學四個方面可以總結出以下結論。
教師方面:教師設計教學活動和選擇教學資源要針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增加可以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應用與教學、學習相關的App軟件,加強利用技術促進教學的力度;整合傳統課堂與iPad課堂,向未來的電子教室過渡。
學生方面:增強學生的媒介素養,在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真正依照自身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利用數字化資源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提升學習效果。
技術支持方面:部署實驗校的服務器,保證網絡帶寬,避免阻塞發生;iPad的便攜性體現在學習終端外觀與課本相當,輕薄、存儲量大、便于攜帶,支持手寫、滑屏、自動翻頁等;移動性是指學習終端具有無限網絡接入功能,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7]因此發揮iPad自身功能,設計數字教材的界面與按鈕的位置具有便捷性、普適性,同時補充學習資源,產生圖文并茂、豐富可視的交互方式。
課堂教學方面:新技術融合到教學設計,增加課堂的廣度和深度,例如,教學活動設計需要教師將iPad的電子教室與學科教學整合,從教學過程、學習過程、技術整合課程等方面設計有效的活動;連結傳統課堂,充分利用白板和講臺,結合教學課件和學習活動的演示,增加學生語言輸入和輸出機會;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
研究啟示
當前,平板電腦的課堂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要加強平板電腦設備在課堂教學應用支撐方面整體方案的完善與優化,為師生提供更加流暢的教與學支撐環境;另一方面,重視平板電腦進入教育生態系統的整體設計研究,包括: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探索,研究平板電腦教學應用中學科、學段及知識內容的差異性與適用性,研究平板電腦教學應用對學生生理、心理及健康的影響等。
1.iPad與行為主體
將iPad等教學終端引入課堂教學,能使學生長期生活在信息化環境中,如果把課堂教學變成培養信息意識、學習信息知識、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端正信息道德的主渠道,孩子就不會在享受信息盛宴時迷失方向。[8]同時熟練掌握iPad常規操作,更大地發揮iPad的交互功能,激發教師授課熱情,減輕備課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研究者隨時記錄學生的視力變化數據,提供正確使用iPad的建議,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2.iPad與課堂教學
iPad進入課堂,進行語言學習,反復提供語言學習場景或者環境、視頻、音頻、圖片或者教學活動,供學習者進行語言訓練,強化學習者的學習能力。iPad課堂中,解決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監管問題,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教師應用iPad數字教材創設教學情境,結合硬件設備,豐富學習活動,增加有效的學習活動次數;保障教學的網絡通暢與穩定。
3.iPad與語言學習
電子教室環境的變化引起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變化,傳統的語言知識講授過程要變為以知識建構為主的互動過程;平板電腦與學習者的自然交互,用眼睛看、耳朵聽、聲音控制和手指操作都會激發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熱情,增加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教學活動,模擬語言學習的情形,海量的數字化資源提供語言情境,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可以結合新穎有趣的英語App應用程序,激發學習者對學習的熱情。[9]
《教育技術學科發展報告》(北京師范大學2012版)提出的主要趨勢之一是:技術產品成本降低與學校政策開放后,學生攜帶移動設備到課堂的問題。預測了未來學生可以帶著便攜式的移動設備參與到傳統的課堂中,也可以在課下、課外、課后進行學習的學習方式會成為主流。iPad課堂仍舊處于實驗觀摩階段,向常態化發展成為主要方向,iPad的使用不是一個微型臺式機控制電子書播放,而是與學生互動,展現豐富教學資源和活動的工具,因此轉變某些教學觀念,創建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率,真正發揮新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將iPad數字教材從課堂上學習延伸到現實環境中進行,都成為未來iPad課堂實踐中重點關注的問題。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智能英語學習資源的建設策略及應用研究》(立項號AJA12132)和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項目《泛在資源建設的關鍵技術研究》(立項號KM201310028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王佑鎂,王娟,楊曉蘭,吳海燕.近二十年我國移動學習研究現狀與未來趨勢——基于中西方對比的研究綜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1):49-55.
李楠,李盛聰.2006-2011年我國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職教論壇,2012(18):53-57.
李玉順,趙海濤,胡景芳,劉宇光.平板電腦進課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5):20-21.
龔朝花,陳桄,黃懷榮.電子教材在中小學應用的可行性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_(1):94-99.
劉海霞.蘋果移動設備應用于語言學習的調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2):102-107.
龔朝花.基于iPad電子教材特征與課堂應用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17-20.
劉繁華,于會娟,譚芳.電子書包及其教育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1):73-76.
肖安慶,張圓.iPad: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J].中小學電教,2012(7):143-144:143-144.
李興敏.外語教學的移動學習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9(3):109-111.
文章標題:計算機網絡論文一場夢想與現實的碰撞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dianxin/wangluo/2088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電子信息論文范文
智能科學技術論文 廣播電視論文 光電技術論文 計算機信息管理論文 計算機網絡論文 計算機應用論文 通信論文 信息安全論文 微電子應用論文 電子技術論文 生物醫學工程論文 軟件開發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