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藥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1-04 16:21 熱度:
摘要:目的 觀察心可舒片雙心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的療效。方法 將395 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95例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200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心可舒片治療。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血脂改善療效、心絞痛癥狀療效、心電圖療效、中醫癥狀療效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心可舒片雙心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療效滿意。
關鍵詞:醫學論文發表,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胸痹,心可舒片,雙心治療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指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 之間的一組臨床心絞痛綜合征,系由于冠狀動脈內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繼發病理改變,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顯下降所導致的缺血性心絞痛。中醫將其歸屬于“胸痹”、 “心痛”范圍,心血管疾病的病程中常伴有明顯或隱匿的心理癥狀,因此“雙心醫學”的概念逐漸被醫學界所接受,它是研究心血管疾病與精神心理障礙的新學科。胡大一等心血管病專家提倡的雙心醫學模式是指在軀體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病人伴有的心理障礙進行評估并采取適當的心理干預措施。心身醫學研究告訴我們不僅要重視社會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更要重視軀體疾病對病人心理活動的不良影響。通過整體調節和辨證治療“雙心”疾病,往往收到顯著療效。實現了傳統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新模式的轉變,在臨床治療中達到“身心同治”。我院心內科于2012 年5 月―2013 年7月,采用心可舒片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20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均為石家莊市第二醫院2012年5月―2013 年7月收治的住院病人,隨機分兩組。治療組200例,其中男80例,女120例;年齡58歲~85歲,平均75歲;平均病程7.9年;合并高血壓病112 例,合并高脂血癥105例。對照組195例,其中男83例,女112例;年齡60歲~86歲,平均74歲;平均病程7.8年;合并高血壓病110例,合并高脂血癥10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并發疾病等具有均衡性。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1990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學會修訂的《冠心病中醫辨證標準》[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公布的《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低鹽、低脂飲食,臥床休息,吸氧,應用硝酸酯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腸溶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他汀類調脂類藥物,低分子肝素抗凝及血運重建等方法。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心可舒片,每次2片,3次/日,以4 周為1 個療程,1 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心絞痛癥狀、心電圖和中醫癥狀改善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1.5.1 血脂改善療效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療效標準[3]。顯效:治療后TC 下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20%;TG下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LDL-C下降≥2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 mmol/L~0.26 mmol/L;LDL-C下降10%~20%。無效:治療后血脂檢測無明顯改善或改善未達到有效標準。
1.5.2 心絞痛療效 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明顯減輕;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加重: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所加重。
1.5.3 心電圖療效 顯效:靜息性缺血性ST 段心電圖恢復正�;虼笾抡�;有效:缺血性ST 段回升達0.05 mV 以上,但未恢復到正常,在主要導聯倒置T 波變淺達25%以上,或T波由平坦變為直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無效:缺血性ST 段不變;惡化:ST 段較治療前降低0.05 mV以上,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加深(達25%以上者);或直立T 波變平坦,平坦T波變導致,以及出現異位心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
1.5.4 中醫癥狀療效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加重: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加重,證候積分減少≤0。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 表示,采用t 檢驗。
2 結 果
2.1 兩組血脂改善療效 治療后,治療組LDL-C,TC,TG改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χ2值分別為4.57,5.7,4.54,P<0.05)。詳見表1。
3 討 論
冠心病心絞痛是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病程長、康復慢,而且易復發,反復住院及疾病本身的不適嚴重影響病人正常生活及行動,容易使病人產生焦慮、抑郁、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4]。我國在1984 年成立第一個心身醫學協作治療組,胡大一教授[5]對 2005年1月―2005年2月于北京心血管科就診的3 260 例病人進行量表調查,焦慮發生率為42.5%,抑郁發生率為7.1%,在心血管科最常見的冠心病和高血壓人群中,抑郁發生率分別為9.2%和4.9%,焦慮發生率分別為45.8%和47.2%。抑郁及焦慮都是心臟疾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子,1999 年Rozanski 教授提出,焦慮、抑郁、某些行為特征、社會孤立以及慢性生活應激這5 種社會心理因素通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激活交感和內分泌機制以及血小板活性等機制,可促發冠狀動脈痙攣、斑塊破裂,引起冠狀動脈閉塞、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6]。病人往往需要大量服用多種西藥,不僅增加了病人心理上的負擔,同時經濟上也難以承受。 中醫“雙心”治療冠心病越來越受到重視。冠心病焦慮抑郁情緒有獨特病因病機。冠心病屬中醫“胸痹”、“真心痛”范疇,病位在心,血瘀、痰濁、寒凝閉阻心脈,郁而化熱,心火偏亢,發為郁證,心可舒片由丹參、三七、葛根、木香、山楂五味中藥加工而成,其中丹參功用活血祛瘀止痛,涼血除煩安神,故以丹參為君藥,取其活血化瘀安神之功,故對冠心病合并抑郁焦慮有良好療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以木香為臣藥,使氣行血暢;三七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效,以三七為佐藥,助丹參活血化瘀止痛,故有良好緩解心絞痛癥狀作用;佐以山楂消食化積,行氣散瘀,既助丹參、三七活血散瘀,又能助木香行氣止痛,又有降脂作用;葛根具有解肌升陽的作用,故心可舒可消散斑塊,從病理生理角度解決冠心病心絞痛的根本問題。
中醫治療雙心疾病有其獨到之處,而且符合簡、便、廉、效的治療原則,副反應小。臨床就診的有心臟疾患合并抑郁焦慮的病人,大部分經心內科治療而不適感仍然存在,但通過心理疏導,可減輕病人不必要的擔心,本研究驗證了心可舒片在雙心治療中的良好作用,效果令人滿意。但與西藥相比,很多中藥的靶向作用弱,起效慢,不適合急救應用,此為中藥治療的主要不足[7]。但更應該看到中醫在雙心醫學上有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冠心病中醫辨證標準[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1(5):257.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4):295.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2輯)[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171.
[4]邵艷奇,邵艷肖.關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J].醫學綜述,2009(5):729.
[5]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礙的綜合管理――“雙心醫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臨床醫生,2006,34(5):2-3.
[6]楊菊賢,卓楊.心理行為因素與心律失常[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7,19(9):460-462.
文章標題:醫學論文發表心可舒片雙心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200例觀察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yaoxue/2355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