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10:04:43
一、來稿要求
1. 文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詳實可靠,文字簡練,寫作規范。論文依序必須包括內容:1)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郵政編碼;2)中文摘要(約 500 字)、關鍵詞簡明扼要;3)首頁腳注包括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學歷、職稱、專業和 E-mail 地址)、基金資助來源(注明編號);4)參考文獻;5)英文題名、作者姓名拼音、單位、英文摘要及關鍵詞(務必與中文對應一致)。
2. 文稿篇幅(含圖表)適宜。根據國家標準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文中的變量符號一律采用斜體字母,矢量、張量符號 一律用黑體斜體;計量單位一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有關地層名稱和地質時代,須按全國地層委員會《中國地層指南》的規定處理。外國人名用原文全稱。本國地名以地圖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集》為準,外國地名按《世界地名譯名手冊》,手冊上查不到的 請加注原文。
3. 文稿一律使用電子文本,其中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 字符和符號。
4. 正文中的各級標題一律左起頂格寫,層次劃分形式用:1;1.1;(1);1)等表示,后空一字距再寫標題。引言和結論也按序編號。
5. 文稿中圖、表應在所述自然段之后列出。圖、表名應附相應的英文標題。圖件規范、簡潔、美觀,字體大小適宜;地圖要素齊全,參考測繪局或國家標準規范使用國家/際地圖。
6. 參考文獻書寫格式:1)文中引出的文獻標注以“著者—年”形式表示,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需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參考文獻表中按中文(中文對應翻譯的英文)、西文、其它,順序排列;2)作者一律姓前名后,中文以漢語拼音為序,西文作者以字母順序排列;3)多個作者要求列上前三位作者,用“,”分開,三位以上用“等”或“et al.”;4)外文作者,姓或名和名與名縮寫字母之間“空一字距,不加縮寫點”;5)標點符號如下:
a. 期刊:作者.出版年.題名.期刊名,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英文參考文獻提供DOI號。
中文期刊文獻引用范例:
侯恩剛, 高金漢, 王訓練等. 2015. 西藏改則上三疊統日干配錯組碳酸鹽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沉積環境意義.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34(3): 556-563.
Hou Engang, Gao Jinhan, Wang Xunlian et al. 2015.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 Upper Triassic Riganpeicuo Formation in Gaize, Tibet.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34(3): 556-563.
英文期刊文獻引用范例:
Liu Z Y, Percival L M E, Vandeputte D et al. 2021. Upper Devonian mercury record from North Americ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rasnian-Famennian mass extinctio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576: 110502. DOI: 10.1016/j.palaeo.2021.110502.
b. 書:作者. 出版年.書名. 出版地:出版社. 起止頁碼.
圖書引用格式范例:
田景春, 張 翔. 2016. 沉積地球化學. 北京:地質出版社. 1-203.
Tian Jingchun and Zhang Xiang. 2016.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203.
c. 文集、會議錄、論文匯編:作者. 出版年. 題名. //編者. 文集名、會議名. 出版地: 出版社. 起止頁碼.
文集析出文獻引用范例:
Birch F, Roy R F and Decker E R. 1968. Heat flow and thermal history in New York and New England. // Zen E, White W S, Hadley J B et al. Studies of Appalachian Geology: Northern and Maritime. New York: Interscience. 437-451.
d. 學位論文:作者.發表年.題名(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地點:單位.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引用范例:
黃 虎. 2013.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中三疊世盆地演化——來自沉積巖和火山巖地球化學特征的證據(博士學位論文).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 1-145.
Huang Hu. 2013. The Basin Translation from the Late Paleozoic to Middle Triassic of the Youjian Basin: Evidence from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Rocks (PhD Thesis). Wuh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145.
文末參考文獻的中文需要中英文對照,必須按原發期刊英文形式標注(包括中文文獻中的英文作者姓名、英文題目、英文期刊名等);原發刊物不含英文題目,注意翻譯正確。
二、審稿
本刊遵循公平公正、擇優選用的原則。采取編輯部初審、同行專家評審、主編終審的三審制度。
投稿者可向編輯部建議無利益沖突關系的審稿專家或回避審稿專家(請注明:職稱、擅長研究領域、單位、通信地址、E-mail或電話),供編輯部審核參考。
三、投稿約定
1. 文稿不得一稿兩投(包括稿件初審、外審、退修、待刊等流程中)。凡在國內外發表過的文稿,本刊不再接受。
2. 來稿經編輯部送有關專家審閱和主編、編委會討論,原則上將在 4 個月內決定采用與否(登錄投審稿系統查看稿件狀態)。如在上述時間內未給出回復,可通過郵件、電話向編輯部問詢。
3. 來稿必須提交文章電子版。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則退還作者修改后再投,達到要求后再接受送審, 并以稿件符合要求提交到編輯部的時間作為收稿日期,自留稿件底稿,刊用與否恕不退稿。
4. 稿件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
5. 來稿需簽訂《地質科學》版權轉讓協議和保密證明函,手寫簽字拍照后在投審稿系統上傳。
6. 來稿一經錄用發表,需按規定交納版面費;發表后編輯部將酌付稿酬,并贈送當期樣刊。
7. 本刊推薦投稿時向科學數據銀行Science Data Bank(ScienceDB)匯繳論文關聯數據(相關政策見附件)。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