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03:04:48
《地球學報》是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的地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1979年創刊。
欄目設置包括綜述與進展、爭鳴與探討、研究與調查、技術與方法、快報與短文、地質遺跡與地質公園、信息與動態等。力求及時快捷地反映地球科學領域內的新理論、新成果、新發現、新方法、新進展。刊登地球科學各分支學科及邊緣學科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較高水平和重要意義的學術論文。
1979年前, 中國地質科學院沒有自己的正規學術刊物, 科研成果發表和科技信息交流不便, 大塊文章束之高閣。廣大科研工作者期盼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期刊。在這種形勢下, 一個新的學術刊物應運而生: 她誕生在1979年瑞冬, 發祥于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 她是改革春潮涌動下, 催生在科學春天里的一支奇葩; 她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系統主辦的第一個學術刊物, 名“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
從初創時的不定期多卷連續出版物, 到1994年的定期季刊(刊名也同時更改為《地球學報》), 再到2001年的雙月刊, 《地球學報》走出了一條發展進步的道路。截至2009年12月, 累計出版期刊30卷, 計116期。
《地球學報》恪守尊重科學、實事求是之理念, 寬容不同學術觀點, 提倡爭鳴討論。《地球學報》張綜合性學術期刊之優勢, 辟眾多欄目, 推特色專輯。涉及地學各領域的優秀論文如百花爭艷, 絢麗多姿。作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的院刊, 本院許多院士和學術精英惠賜華彩, 為《地球學報》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奠基夯石。《地球學報》還得到了國內地質科研、教學和勘查機構同行的支持和關心, 使之成為立足于中國地質科學院、面向全國的有影響力的地學刊物。
進入20世紀90年代, 我國學術期刊評價機制建立并趨完善, 《地球學報》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不斷提高。《地球學報》是全國100種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作為核心期刊首批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是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來源期刊。它也被眾多的國際期刊檢索系統收錄, 如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網站(CS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日本科學技術文獻數據庫(JST)、英國動物學記錄(ZR)等。《地球學報》通過全國地質圖書館與國外近200個科研教學單位及圖書館建立永久交換關系, 成為館藏重要期刊之一, 受到國際地學界的廣泛關注。2008年以來, 《地球學報》被評選為首批“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進入SCI總被引頻次100以上中國期刊排行榜。
進一步提高《地球學報》的學術水平和期刊質量, 依托于中國地質科學院的整體科研實力和科技水平, 依仗于拓展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從2008年開始, 《地球學報》刊載中國地質科學院本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成果論文, 并配發當期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 對展示中國地質科學院的最新重大科研成就, 做出了積極響應和嘗試。作為我國地球科學界規模最大的科研機構, 中國地質科學院在全國科研機構的科研競爭力、學術地位和知名度均名列前茅。據《科學時報》報道: 2007年中國大陸科研競爭力名列全球第20位, 進入世界科研機構科研競爭力排行1000強的中國科研機構只有5家, 中國地質科學院綜合排名第3位。有中國地質科學院做堅實后盾, 有全國地學機構的支持, 《地球學報》有望越辦越好。
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交流科學技術成果是服務于社會大眾的崇高公益事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產品, 積極拓展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是時代之必然。《地球學報》與時俱進, 樹立起公共意識和服務意識, 于2008年12月開通自主網站, 涵蓋兩大功能模塊: 其一, 免費提供本刊創刊以來所有正刊論文(1730余篇)及部分增刊論文(7期359篇)的全文瀏覽及下載, 兼備中、英文檢索功能; 其二, 運行遠程稿件處理系統, 實現網絡投稿、審稿、編輯于彈指之間。
至此, 我們十分感謝30年來為《地球學報》創辦和成長而注入心血的領導、前輩和同事。感謝厚愛本刊的老一輩科學家和所有作者、讀者、審者。感謝歷屆編委會學者的關懷。感謝編輯部新老同仁的默默耕耘和敬業奉獻。深切緬懷首任程裕淇主編、第二任郭文魁主編, 特別感激第三任沈其韓主編和現任董樹文主編傾注予《地球學報》的舔犢之情。
未來的競爭是科技實力的競爭, 是創新能力的競爭, 是人才的競爭。愿《地球學報》為提升我國的地學研究水平、薦舉科技新人做出更大貢獻, 為把中國地質科學院建成世界一流的地學研究機構而不懈奮進。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