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02:04:27
1 主要欄目
1.1 院士論壇
1.2 空間物理及固體地球物理
1.3 應用地球物理(油氣及固體礦產地球物理勘探)
1.4 應用地球物理(工程、環境、海洋、儀器等)
2 文章類型
[論 文] 一般不超過30000字, 提供150~400字的中英文摘要和2~8條關鍵詞。
[綜 述] 一般不超過30000字, 提供150~400字的中英文摘要 和2~8條關鍵詞。
[研究快報] 6000字以內為宜,提供15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和5條以內關鍵詞。
3 稿件要求(格式可參考本刊和《地球物理學報》近期文章樣式)
[題目] 簡明扼要,概括全文。中英文對照。
[摘要] 包含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英文摘要可適當增大信息量。
[關鍵詞] 選定有代表性、通用性強的規范性詞。
[正文] 觀點明確,數據(論據)可靠, 論述合理,結果結論明晰。特別注意行文流暢,用詞謹慎,重點突出,言簡意明。
[公式] 左齊排版,全文統一連續編號,公式中的符號在第一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變量用斜體,矢量張量和矩陣為黑斜體,計量單位用正體 。外文縮寫詞首次出現時要注明全稱。
[圖表] 圖題、表題要中、英文對照。 圖件必須清晰,直觀,說明問題。圖中文字一般為6號字。表格采用三線表。引用他人圖表應標注,并征得原著者同意。
[參考文獻] 從2014年起,采用“著者-年制”, 文中引用的正式發表文獻,均要標注,并在文后以中英文列出。非公開發表的文章、研究報告、內部資料等以腳注形式在當頁標注。
4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著者-年制,中文參考文獻要求中英文對照)
4.1 正文中,所引用的 各篇文獻的標注內容由著者姓氏與出版年構成,并置于“( )”內,而不必用數字上角標出。倘若只標注著者姓氏無法識別該人名時,可標注著者姓名,例如中國人著者、朝鮮人著者、日本人用漢字姓名的著者等。集體著者著述的文獻可標注機關團體名稱。倘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則在其后的“( )”內只須著錄出版年。引用多著者文獻時,對歐美著者只需標注第一個著者的姓,其后附“et al”,對中國著者應標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
4.2 在文后,各篇文獻首先按文種(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種)集中,然后按著者字母順序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獻按漢語拼音字順排列。著者一律姓在先,名在后,名后不加縮寫點。著者1~3名時,全部署名;超過3名者,其后加“等”或“et al”。著錄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獻時,出版年后應用小寫字母 a,b,c,…區別。
4.3 著錄示例
4.3.1 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獻(注意標點符號)
王衛民, 郝金來, 姚振興. 2013. 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地震震源破裂過程反演初步結果. 地球物理學報, 56(4): 1412-1417, doi: 10.6038/cjg20130436.
Retterer J M, Decker D T, Borer W S, et al. 2005. Assimilative modeling of the equatorial ionosphere for scintillation forecasting: Modeling with vertical drifts. J. Geophys. Res., 110(A11): A11307, doi: 10.1029/2002JA009613.
4.3.2 專著
晉光文,孔祥儒. 2006. 大地電磁阻抗張量的畸變與分解. 北京: 地震出版社.
Davis J C. 1984.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in Ge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4.3.3 翻譯文獻
莫里茨 H. 1992. 地球形狀——理論大地測量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學. 陳俊勇, 左傳惠譯. 北京: 測繪出版社, 28-39.
Moritz H. 1992. The figure of the Earth: theoretical geodesy and the Earth’s interior(in Chinese). Chen J Y, Zuo C H Trans.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 28-39.
4.3.4 專著和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
Kieffer S W. 1982.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volcanic erup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 plumes of Io. //Morrison D ed. Satellites of Jupiter. Tucson: Univ. of Arizona Press, 674-723.
4.3.5 會議文獻
Doll W E, Miller R D, Xia J. 1994. Noninvasive shallow seismic source comparison for hazardous waste site investigations. 64th Ann. Internat. Mtg., Soc. Expi. Geophys.,Expanded Abstracts, 591-594.
4.3.6 學位論文
鄧曉華. 2003. 利用GNSS無線電掩星技術探測地球大氣的研究 [博士論文]. 武漢: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Akkurt R. 1990. Effects of motion in pulsed NMR logging [Ph. D. thesis]. Colorado: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5 投稿約定
5.1 優先發表青年作者(青年教師、科研人員及在校碩士、博士及博士后等)創新性論文;優先刊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資助的研究成果;優先發表對國民經濟建設和科學發展有重要意義的文章。本刊接收中文來稿。
5.2 特別注意:編輯部與作者隨時互動,請提供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如遼寧開原人)、畢業院校、學位、職稱、研究方向和興趣領域、工作單位、電子信箱、電話、手機、QQ、微信、身份證號碼等。編輯部有保密義務。
6 投稿方式及費用
6.1 本刊為網絡化辦公,電子文檔投稿是您的最佳選擇。請登錄本刊編輯部網站(http://www.progeophys.cn,瀏覽首頁并直接注冊,按照網站提示投稿。)
6.2 本刊收取版面費,付給作者稿酬。并贈送當期樣刊1冊。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