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19:04:06
1.題目:文章題目力求簡短精練,盡量壓縮在20字以內,應緊扣文章中心內容,不能使用籠統的、泛指性很強的詞語,也應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詞、字符或代號。
2.作者及其單位:多個作者間用“,”隔開,作者姓名為兩個字的中間不空格,通訊作者以“*”標出;不同作者單位間用“;”隔開。
3.摘要:中、英文摘要以提供文稿內容梗概為目的,必須擁有與正文等量的主要信息,但不應將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及應放在前言里的內容列入。應包含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要素,定量描述試驗結果,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
4.關鍵詞:3~5個,以“;”分隔,應能反映論文的主題內容。
5.前言:前言內容力求簡練,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的常識性內容,段落、語句之間銜接要自然。內容大致有如下幾項:研究目的(即為什么要進行本研究);研究背景(即前人在本研究領域已進行了哪些研究,進行到何種程度,哪些問題尚未解決,應盡可能高度概括性列出與本研究有關的主要作者的最主要進展);本研究的切入點或創新點(即前人研究的薄弱環節或空白);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以及預期結果和意義。
6.材料與方法:應真實、清楚、詳細,但不繁瑣,引用之處可以只注明出處,創新之處應詳細說明。
7.討論與結論:提煉概括并解釋主要研究結果和論點,說明所取得成果的意義,指出自己成果與前人研究成果或觀點的異同,討論尚未定論之處和與預想相反的結果,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問題。最主要的是突出新發現、新發明,突出自己研究的特色。
8.綜述類論文的寫作:要求是該學科領域最新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參考文獻數量要求在60篇以上,且大部分為近幾年的文獻,并且國外文獻要求在20篇以上。
9.圖、表:實驗結果的數量關系盡量用圖、表表示,力求少而精,排在正文首次提及之后,只用中文,不用英文對照。線條圖要求線條清晰,標注完整,一律用宋體小五號字;大小、比例適當,半欄圖寬一般不超過6.5 cm,整欄圖寬一般不超過14 cm。表格一律用三線表,表格內同類型數字的精確位數應相同,即小數點后的有效數字位數要統一。圖注、表注后都加標點,圖注在圖題上方(在圖和圖題之間),表注在表格下方。
投稿時,論文中的圖片請以.JPEG、.tif等圖像格式附件上傳,曲線圖、柱狀圖請鏈接數據源,Excel圖請上傳.Xls.、Xlsx格式附件。
10.計量單位:采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及符號,如:m(米)、s(秒)min(分)、h(小時)、d(天)、a(年)、L(升)、kg(千克)、hm2(公頃,英文中用ha)、t(噸)、lx(勒克斯)、Pa(帕斯卡)、mol(摩爾)、U(酶活力單位)等。M、N、ppm、畝、目(篩孔)等已停止使用,1M硫酸應改為1 mol/L硫酸,1N硫酸應改為0.5 mol/L硫酸,畝應換算成平方米或公頃,“目”應換算成孔徑(mm)。
單位符號不用于無數字的文句中,如 “第n天”表格內可以表示為“第n d”,行文時用“第n天”,每天不能寫作每d。
在1個組合單位內不得有1條以上的斜線,如μmol·m-2·s-1可寫作μmol/(m2·s),但不可寫作μmol/m2/s。組合單位中一般不能附加其他信息,如光合速率為25~30 µmol/(m2·s),不能寫成25~30 µmolCO2/(m2·s)。組合單位的分母中一般不加詞頭,但長度、面積、體積允許加詞頭。
一組計量單位相同的量值(應使用阿拉伯數字)間仍使用頓號,最后兩個量值間應盡量避免用“和”字,如“1、2、3和4 mg”應改為“1、2、3、4 mg”;如果用“和”字,則前一個數字應加單位符號,如“1和2 mg”應改為“1 mg和2 mg”。居并列關系的外文字母間的點號,視具體情況而定,凡表示具體物質的,如品種名稱、酶代號、動植物拉丁名、化學元素符號一律用頓號,數字符號間則用逗號。
11.正、斜體:本刊對論文中正、斜體的格式暫作如下規定:①物種的學名:屬、種用拉丁文斜體,屬的首字母大寫,其余小寫;屬以上用拉丁文正體;病毒一律正體,首字母大寫;②凡是基因都應斜體,如“HA基因”;蛋白應是正體,如“HA蛋白”;③限制性內切酶:內切酶前3個字母用斜體,后面的字母和編碼正體平排。如BamHⅠ、HindⅢ、PstⅠ、Sau3AI等;④氨基酸和堿基的縮寫:氨基酸縮寫用3個字母表示時,僅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余為小寫,全部正體,用單字母表示時,全部大寫正體。堿基縮寫全部大寫正體;⑤質粒和載體:質粒一律用正體,首字母p為小寫,后面字母和數碼平排,如pBR322、pGBKT-ipaB等。
12.百分數間比較:兩個百分數間進行差值比較時只能用百分點表示。
13.規范使用“濃度”:通常所說的“濃度”是物質的量濃度的簡稱,其單位為mol/m3或mol/L;單位為g/L的稱為質量濃度;1單位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應稱質量(體積)分數;單位為mol/kg的應稱為質量摩爾濃度。
14.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格式,文中引用內容必須全部注明文獻來源,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列于文后,學術研究論文的文后參考文獻數量要求在30篇以上。
參考文獻作者列出前3位,超過3人時,第3作者后加“,等”(英文加“,et al”);題名末尾加注相應的標識碼,如:期刊為“[J]”,著作為“[M]”,論文集為“[C]”,在線報紙為“[N/OL]”,在線期刊為“[J/OL]”,標準為[S]等。
不同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
①連續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連續出版物名稱:其他題名信息,年,卷(期) :頁碼[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②專著中的析出文獻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專著主要責任者.專注題名:其他題名信息.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的頁碼[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③專利文獻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文獻類型標志].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④技術標準 責任人.標準代號 標準名稱[文獻類型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引文頁碼[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第六編 農業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